讀者:蔡依橙
這本「歐洲霸權的光和影」,相當精采,雖然作者福井憲彥秉持專業歷史書寫的態度,不做太多引伸,但如果你主動去追問一些問題,並配合日本人講話點到為止的語境去思考的話,就會相當有趣。
這些問題是:
- 為什麼福井憲彥講歐洲現代史,要這樣講?尤其中文翻譯時,八旗把標題訂為「光和影」?
- 福井憲彥沒有直白的耳提面命,但從序言、後記,以及本文來看,他可能想給日本一般讀者的啟發是什麼?
- 以一個台灣讀者來讀,我們會看到什麼?
我就直接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我的看法吧。
本書寫歐洲的獨特之處:光影相生
首先是書與書名。「歐洲霸權的光和影」的意思,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世界霸權是美國,在美國之前是英國與歐洲,尤其日本人(台灣人也一樣),對於法國、德國、北歐、英國等國,都有崇敬之意。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西方會這麼強呢?為什麼西方就可以成為霸權呢?為什麼不是日本、不是亞洲呢?作者知道這個問題很多人嘗試回答,像是《西方憑什麼》就認為是「大西洋比太平洋小」這個因素為主要,所以西方比較早開始殖民、三角奴隸貿易,促進了工業革命。
但他不打算在這個問題糾結太久,而更想提醒大家,人家會成為霸權,是付出過代價的。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光。
有光必有影
大家喜歡說,英國為主的西歐產生了工業革命,成為先進國家,思想與文化都更為優越。作者建議大家不要著了這種「歐洲中心主義」的道,而要同時注意到,當時的英國能開始富裕起來,跟三角奴隸貿易,拿人命來做生意,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工業革命(作者認為「產業革命」是更好的詞)的過程其實很緩慢,當時的童工、勞工的生活條件都非常嚴峻,也是因此,馬克斯才醞釀出了資本論。
大家喜歡說,法國大革命,代表的是自由平等博愛,給全世界希望。但認真看待當時的環境,事實上被群眾砍頭的路易十六,是非常積極於改革的,「三級會議」也是他真心想做好財政改革,想收集法國各界意見所召開的,只是民眾一旦參與了政治,就如脫韁野馬無法控制,進展為「暴民政治」,血跡斑斑。更是因為法國大革命之後的失序暴力,令人民厭倦,才讓拿破崙有機會上台,結束這一切混亂。
有影必有光
大家喜歡說,歐洲人的愚蠢,體現在兩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死傷都是以「千萬人」為單位在算,正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武器效能大幅提昇,但人類還沒辦法想像到,這樣的武器造成的戰爭會是什麼樣子的,用了大量的生命與鮮血,才終於學到教訓。這是影。
不過,西歐會率先成為民主體制的孕育之處,正是因為在那樣大量的傷亡下,國家打仗需要以徵兵制補充兵員,需要國民對國家有更強的認同,所逐漸發展出來的,白話說,就是因為國家需要你的命,需要你去死,所以才願意給你政治權力,讓你覺得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在拼。這是光。
進一步,西歐的女性政治地位比世界其他國家都更好,也是因為數千萬的男性戰死之後,需要女性協助後方補給與生產,在這過程中,所逐步獲得的政治權利。這也是光。
歷史是這樣前進的
另一個本書行文的特色,就是很回到當時的境況去寫,明白的告訴你,其實很多進步,都是無意間造成的;許多好發明,當年常是毀譽參半;真要說有什麼貫串整個歐洲近代化的過程,就是不斷的解決問題、創造新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而已。
過程非常冗長,那個年代的人也不知道原來百年後會長成令人欣羨的大樹,他們只是不停的想辦法而已,而且以事後的角度看,很多決定頗愚蠢,對於巨大的危機來臨,也完全沒有概念。
我想,這正是作者想給日本人與日本政治人物的啟示:「我們其實不會知道什麼才是歷史正確的道路,但努力去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就行。即使我們認為很厲害的西歐人,真去回顧歷史,也沒有真的聰明多少。」
配合前面的光與影書寫,更進一步闡明:「覺得挫敗的時候,想辦法找出正向價值;覺得自己很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接下來不知道會從哪裡冒出來的悲劇。這很正常,別灰心。」
這些啟示,也很適合在民主路上持續前行的台灣:「想要受人尊敬,想要有個美好家園,是需要付出努力以及代價的,不要灰心、不要挫折,歐洲也是花了幾百年時間,走過那麼多事情,才有今天。」
相關連結
- 《歐洲霸權的光和影:「近代」的形成與舊秩序的終結》
- 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專頁筆記
- 這是台灣最需要「啟蒙」教育的年代,重點不是知識本身,而是自我升級能力,避免自我欺騙與拒絕認識事實。
- 從英美共榮的歷史看,中國早日放棄武力侵略,與台灣成為合作之邦,維持長久與良好的關係,才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
- 所謂的「傳統文化」「民俗服裝」「地方料理」,都沒那麼傳統,那只是歷史上的一小段時間,被固化並放大。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問題是沒有被解決完的一天。這和科學的進程很類似,當我們解決了舊的問題,卻因為問題的邊界已更為擴大,所以產生了新的問題,和更多的問題。我們只能和問題共存,在解決問題中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