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勝利》:真愛大自然,就別去碰他,多待在城市裡吧!

 

讀者:蔡依橙

 

 

 

 

城市環保,還是小鄉鎮環保?

 

這本《城市的勝利》,是2011年的老書重出,但到今天來看,對城市的解釋力依然很高!

 

先說一下,這本書的論點並不政治正確,可能跟多數人的直覺或觀念不一樣,但我個人卻是非常認同,因為我從自己的生命經驗思考出來的,便是如此。

 

我住過農村、鄉鎮、都市。我常在想,如果以「生態足跡」的角度來看,高密度都市才是最環保的,因為藉由高樓大廈與公眾運輸,在單位面積內,容納了更多的人,而不是讓這些人去橫向蔓延,用低密度且廉價的方式,侵蝕掉更多的「自然」。

 

 

密集人口好處多

 

在我小時候居住的草屯鎮,很多東西不是附近就有得買的,買個望遠鏡、看個專科醫師、吃個餡餅粥、補個才藝,都要開車才行,很多都要到彰化、員林、台中,才能搞定。做一件事,就是一天。

 

到了台中與台北讀書後,才發現,原來城市可以那麼便利,在市中心,想買的東西、想吃的各國料理,都是摩托車 10 分鐘能到的距離,還有很多在小鄉鎮根本沒有的專業服務或特色店家。

 

 

最好的城市:密集+產業多元

 

作者推崇紐約,認為紐約就是因為摩天大樓的發展,各種人才的匯聚,達成創新與轉型,讓這個城市從製造業,短暫沒落後,順利轉型為金融業,再創高峰!

 

而底特律,則因為產業過於單一,沒辦法轉型,而蕭條。

 

巴黎,則是為了維持低建築高度,使得其發展就剩精品與觀光。精品城市的問題是,最後會只剩下有錢人能待在城市裡,所有傑出的中產階級頭腦,都將被逼出市中心,往市郊移動。這樣的腦力分散,對於城市活力與創新,有很大的傷害。

 

新加坡,也是作者喜歡的例子,藉由超高大樓,保留綠地。

 

如果全世界都像許多美國人一樣,嚮往獨棟的郊區房子,這是最不環保的方式,對於城市的活力也有損害。

 

作者認為,城市應該往垂直發展,比橫向發展好很多。垂直發展,蓋摩天大樓與電梯,讓城市裝進更多人,讓房價降低,更多人可負擔。橫向發展,則是柏油路與汽車,不環保,且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意外交流與創新。

 

 

真愛自然,更該待在城市裡。

 

還有個概念也很有意思:「如果你真的熱愛大自然,那更該待在城市裡,讓大自然自己在那裡就好。」想想的確也是,即使只是開個步道、開條馬路,對生態系都會造成破壞。更別說開車過去時,冷氣、汽油、空污,以及可能撞死的野生動物。

 

在城市裡,搭個捷運,找個特色咖啡館,吹吹冷氣,跟朋友聊天,讓想法激盪,才是真正讓人類文明偉大的關鍵活動!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城市的勝利, 大自然, 密集, 摩天大樓。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城市的勝利》:真愛大自然,就別去碰他,多待在城市裡吧! 有 1 則回應

  1. Joyce 說道:

    1.紐約並不全是高樓大廈,僅曼哈頓區是超高密度發展,但Brooklyn,Queens各區則仍有許多低層建築的發展型式。
    2.生態足蹟的計算共分為六類,紐約僅在大眾運輸工具發展方面可節省部份碳足蹟,但在水、糧食等其他足蹟方面,紐約作為一個巨大城市的消費體,總生態足蹟並不會較小。
    前述論點,謹提供您參考。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