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香港主權歷史回顧與今日新聞對照 教案與學習單

 

作者:蔡依橙

 

 

 

 

教學設計

 

配合新課綱上路,素養講究的是整合知識、跨學科、重思考與脈絡、與生活相關等特質。

 

這幾個月,我們家持續關注香港相關的新聞,孩子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基礎知識,想說也該是個時候,比較系統性的協助他們整理一下知識,並看看孩子怎麼思考。

 

一開始其實是想介紹「反送中」的,但後來發現要懂反送中,一定要先認識香港歷史,要認識香港歷史,就必須認識香港的地理位置,於是就決定用他們這個世代最能理解的「影片形式」來介紹。看過很多影片後,我選擇跟孩子一起看的,是以下三個影片。

 

 

這三個影片需要大人一起,因為有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背景知識,孩子不一定知道。閱讀的過程中,我請孩子一有問題就自己按下暫停,然後提問,我們會仔細介紹。

 

如果你的孩子對這主題還沒有興趣,可以在一般生活的時候用提問的方式,刺激他們思考。我問的問題如以下:

 

  • 「你們知道其實英國不用還九龍跟香港的嗎?要還的只有新界。」
  • 「你們知道其實割讓香港、九龍跟新界的合約正本,其實在台北故宮嗎?」
  • 「你們知道香港要從英國手上交給中國的時候,英國國旗跟中國國旗怎麼升降,都是經過很多外交協調的嗎?」

 

有興趣之後,上面的三支影片,都是孩子喜歡的圖像式、漫畫式,甚至電動玩具式的畫面,很容易被孩子吸收,而且知識皆有所本,很不錯。

 

學習單的題目內容,則以地圖、歷史、英中主權移交,然後延伸到今天反送中的各種衝突,讓孩子習慣有歷史感且有國際觀的疊進思考。

 

 

 

教學後的感想

 

孩子完成的學習單我放在下頭,這次也讓我學到很多,姐姐果然是國中生了,開始會優化自己的「作品」,跟弟弟一開始就衝進去寫不一樣,她花了蠻多時間把資料先查好,像是三個不同條約的正式名稱、簽署地點,或所有我指定要標出的香港地名,然後才下筆。自發性的把這個當一份作業、一份報告在寫,而不是短線反射性,像是寫考卷一樣的作法。

 

這個過程,顯示她已經開始習慣收集大量知識,在大腦內整合,並思考如何輸出,最後再呈現。會有這樣的改變,可能跟之前她去學日語後,自己決定舉辦「胖丁日文班」,自己做簡報、講義、回家作業、乖寶寶章等有關。對她來說,已經開始能理解,完整的規劃能帶來的,會遠超過個別單項的準備。所以,完整的吸收知識後,整理再輸出,會比直接當填充題來寫,更有架構且更完整。

 

弟弟雖然才小學三年級,但勇敢的幾乎全用中文,盡量不用注音,並挑戰複雜的歷史,也很值得嘉獎。

 

這次我跟他們說,「你們的答案都很棒,像是作品一樣了,所以爸爸捨不得在上面打勾或挑錯,但我會看過,告訴你們哪裡不對,需要修正,然後再由你們自己修正。」

 

而我也發現,這樣的教學模式,就從過去的「上對下」,用告知對錯與評斷分數,慢慢的變成「協助與指導」。

 

「就像蔡英文在 LSE 的博士論文,念博士的時候,老師不會用紅筆在你的論文上圈錯字或給分數,而會跟你講,那邊需要修正跟補強,然後由你自己完成,最後的作品,掛的也是你的名字。」

 

由於兩個小孩最後的感想,都比較偏向自由民主與人權陣營的論述,所以我也口頭問了他們,「如果你是中共政府,你會怎麼說服你的人民,支持你採取強硬的收回行動,以及對香港居民的反送中集會採取強硬的鎮壓?」讓他們理解另一個角度,那個同時存在的中國大外宣論述。

 

 

小學三年級男孩的答案

 

 

 

 

 

 

國中一年級女生的答案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國際新聞,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1997, 主權, 主權移交, 北京條約, 南京條約, 反送中, 新界條約, 歷史, 英國, 香港, 鴉片戰爭。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中小學生】香港主權歷史回顧與今日新聞對照 教案與學習單 有 1 則回應

  1. A-Eng 說道:

    Impressive ! 用心用對地方的家長!偶爾一個大議題,值得這麼用力💪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