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本書講什麼?威爾遜時刻。
這本書原本的英文書名,是「威爾遜時刻」,但畢竟是一百年前的事情,加上在台灣人、中華民國人、中共國人對「威爾遜」的記憶不同且模糊,賣書大概有點辛苦,所以編輯下了一個在台灣書市可能較為討喜的名字。1919 可以令人想到 100 週年,直接把書中的三個亞洲國家拿出來當書名,也更親近讀者。
這本寫一戰的書,是用非常獨特的切入點進去寫的,也就是「威爾遜時刻」。這個時刻,指的是在美國參戰之時,威爾遜為了正當化美國的參與,提出他自己深信不疑的十四點原則,隨著美國的力量進入,一戰被強勢結束後,全世界被壓迫的弱小國家、被殖民的各地民眾,都期待這十四點原則,會帶領國際關係進入更和平且更正義的未來。
讓全世界的弱勢者都引頸期盼,希望藉由巴黎和會,美國以重要大國的身份,實踐的這些原則,分別是:
- 無秘密外交。
- 航海自由。
- 消除國際貿易障礙。
- 限制軍備。
- 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
- 德軍撤出俄國領土。
- 恢復比利時獨立性。
- 德國歸還亞爾薩斯及洛林予法國。
- 根據民族性原則,重塑義大利邊境。
- 奧匈帝國的民族自決。
- 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鄂圖曼帝國的民族自決。
- 恢復波蘭獨立性。
- 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其中的第五與第十四條,更是給了大家無限的想像空間。但眾所周知,最終巴黎和會還是以大國利益為主,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是贏家,戰敗國自然被迫吞下,而本想趁這機會達到民族自決的被殖民群眾,全都失望了。從把威爾遜當神一般的存在,迅速地失望並遺忘他。
本書特別的地方
作者在幾個部分寫得很詳細精彩。
首先是,成也威爾遜,敗也威爾遜。
威爾遜本人的個性,促使他提出這種理想性很高的原則,但也正是因為他理想性過高的個性,在巴黎和會中,與列強都有極多的矛盾,最終在政治高手如克里蒙梭、勞合喬治與日本的實力交換斡旋下,幾乎沒辦法堅持什麼。更嚴重的,他並沒有搞定國內政治,出國沒帶共和黨代表,回國之後無法落實成為美國法律與政策,甚至連威爾遜提出的國際聯盟,美國自己都沒加入。
其次是,用更廣的視野來看民族自決。
威爾遜事實上並非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的提出者,這個概念很久以前有人說,但列寧是將之落實為文字並開始充實其概念的人,威爾遜搭上了這個熱潮,借用了這個簡潔有力的詞彙。有趣的地方在於,其實列寧與威爾遜的民族自決,其適用範圍跟實踐方式差異很大,甚至威爾遜實際上可能並沒有把後續的實踐方式跟政治可行性想清楚。
在威爾遜於巴黎和會受挫後,其健康狀況急轉直下,也很快的從世界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下退場,被弱小民族記得的,幾乎都是失望。弔詭的是,列寧的共產鬥爭概念,重新拿回了民族自決的論述,並快速的赤化各國並實踐,但我們都看到後來的悲劇,各國的共產黨,最終也都沒有實踐原本的目標,一一變成殘暴的法西斯獨裁政權。
神奇的地方在於,即使經過這麼多的失望、異化,被喚起的夢想,會留存在人們的共同記憶中。也是因此,中國、印度、埃及、韓國,一波又一波的努力,最終都達成了獨立!
這些後續的故事,死去的威爾遜不知道、死去的列寧也不知道,是我們用 100 年的跨度,才能看見的波瀾壯闊。
作者很少直接表明他自己的個人立場,但從他的選題以及鋪陳,我猜想他是想替威爾遜說句話的,那句話就是:
「大家都對威爾遜很失望,甚至也遺忘了他,但我認為,他帶給全世界的希望,間接促使了全世界被欺壓的民族,更勇敢、更長期、更篤定的走向當家做主之路。我覺得應該寫一本威爾遜時刻的書,把這些前因後果寫出來,給他(在令全世界失望之外)應有的正向歷史評價。」
對台灣讀者的意義
如果對一個台灣讀者,本書產生了什麼意義的話,我想應該是以下兩點。
第一,反殖民不會一次到位,是長期而多次的奮鬥。
反殖民走向獨立的過程(以台灣來說,可以是持續七十多年的反黨國殖民),都是辛苦而經常帶來巨大挫折感的,任何的論述、希望、領袖,都可能讓人失望。即使當下的情緒非常令人沮喪,但長遠來看,不需過於氣餒,因為就是這樣一波一波的,前進三步後退兩步的,走到成功彼岸的。回顧台灣,也是如此。
第二,對美關係的啟示。
全世界的弱小民族,在巴黎和會簽約後,才對威爾遜徹底失望。但如果瞭解美國的政治體制,就知道那不是總統一個人說了算的國家。在他決定不帶共和黨代表的時候,就註定了之後的失敗。
現在的台灣政府,對美國的理解更深,除了川普本人,對華府行政體系,以及國會所有議員都有互動,台灣所受到的支持,並非依賴川普一個人,而是眾多的美國國內法制訂、智庫交流、行政體系關係建立。這樣的務實作法,可以避免重蹈覆轍,是很深厚的外交理解。
一百年過去,如果說我們可以從歷史學到什麼的話,我想這些是蠻好的例子。
相關連結
- 《1919:中國、印度、埃及和韓國,威爾遜主義及民族自決的起點》
- 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 台灣人,該怎麼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