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型數學競賽,如何不因比賽而破壞親子間的關係?

 

作者:蔡依橙原發表於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朋友問,關於大型數學競賽,如何不因比賽而破壞親子間的關係?如何看待與解讀成績?後續的支持與協助?

 

上次提到,比賽是讓我們知道孩子在數學這一科,在一整群人中的位置,協助我們調整後續的投資策略。

 

我們要先有的認知是,就算孩子這時候考不好,也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瞬間。他日後依然有可能是數學家,或者設計火箭,或者負責寫複雜的自動駕駛演算法。

 

我們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澆熄孩子熱情的。

 

而一次的考試,也不代表全部的數學,而只是根據國民教育進度,目前多數孩子正在學的數學。

 

當然,數學依然很重要,我們也希望孩子能學好。因為所有的科學,學到後面,幾乎都會用到數學。

 

所以,也許小一的第一次可以裸考,也就是不做準備直接去考,看看自己的位置。

 

成績出來後,陪著他一起分析最終的成果報告書,我們是他的顧問,是陪他認識自己,不要罵他、不要批評他。

 

如果孩子想要進步,下一次考,就要做點準備了。學校數學的進度當然不用說,而我們自己能做的,是在考前三個月,幫孩子準備歷屆試題。

 

舉參加人數最多的卓越盃來說,大概是六月中開始報名,十一月才考試。早點報名,就能早點拿到贈送的練習題,提早開始準備。

 

一開始先不要計時,讓他用比較少的壓力起步,寫個兩三份後,後續的再開始根據實際考試時間去測試。

 

在精不在多,一個晚上最多寫一回就好。然後由我們幫忙看解答批改,然後一題一題跟他一起看。

 

如果會破壞親子間的關係,問題一定出在我們,而不是孩子。

 

我們剛開始當爸媽,常常忘了孩子才開始學,而用我們三十幾年的人生經驗去看,一不小心就「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

 

這樣就失敗了。

 

我的作法是,我會用我自己的做法,算一次給孩子看,然後請他自己算一次,有不懂的可以問我。畢竟我不是數學老師出身,沒什麼特殊的教學技巧,也只會這樣教。

 

然後全部看過後,一起陪著歸納,目前他錯的題目,有沒有什麼共同特色,例如都是粗心,或者是題目沒看懂,或者是算式太草導致計算錯誤。

 

孩子不是一次就學得會。就像我們當年一樣。

 

所以,下一回也要這樣,再下一回也要這樣。

 

我能理解,上班回家都好累了,這樣花時間陪小孩,有時自己的脾氣跟體力狀況都不好。

 

是的,我做了幾個月,小孩又考了一次試後,也感覺到孩子有點無力且委屈,然後整體成績並沒有顯著往前。

 

於是我問:你覺得你比較喜歡爸爸教,還是乾脆我們去找找看有沒有其他老師可以教?(太太跟我有對小孩教養做分工,數學跟自然是我負責的。)

 

孩子不講話。

 

我就知道,自己的教學能力大概到了盡頭。於是,就開始尋找適合的數學家教。

 

之後的故事,前面的分享說過了,弟弟明顯有興趣且學得開心,姊姊則是進步不明顯,所以弟弟就繼續學數學,但姐姐把精力移轉到其他領域,嘗試各種才藝,最後主要留在日文與機器人,也發展得不錯。

 

大型數學競賽,對我們兩個孩子探索自己,起了很大的作用。

 

簡短總結一下,如何不因比賽而破壞親子關係?如何看待和解讀成績?

 

這些大型競賽,不是一次定江山,而是每年一次的,給自己的能力追蹤測試。

 

比賽結果與人生成就無關,也不是我們做父母拿來比較或炫耀或責罵小孩的根據。我們要協助孩子觀察他的特性,調整後續資源投入,也讓孩子知道世界有多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次沒考好,沒關係,後面還有至少五次可以調整。想進步,我們就跟孩子一起努力。

 

如果親子關係變差,可能是我們過於嚴厲,可能是我們忘了自己也曾年輕,可能是我們的教學能力到了極限。

 

這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角色限縮到,陪著小孩分析最終成績報告書,至於教學,就再找專家幫忙。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卓越盃, 大型比賽, 家教, 指導, 數學, 數學競試, 測試。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