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方式更多元、比賽跟才藝更多種,是好還是壞?

 

作者:蔡依橙(原發表於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今天送兩個小朋友分別去考試,小六兒子去考的,是奧林匹克數學的團體賽。

 

這個比賽以前並不多人報名,因為四個人一組,要協調、合作,並不是很容易湊。我們之前有參加過,同樣在大學借場地舉辦,車位算是好找。

 

不過今年,猜想是開始有禁止私中入學考試的風向,要轉為多元入學,所以這種民間舉辦的各種競賽,孩子都是能參加就參加,增加孩子接觸不同形式活動的機會,也藉這些機會探索天分跟興趣。

 

今年報名超多人,差點找不到車位,很可怕。

 

往好的方向看,是更多有志於教育者的創業,都有機會成為整體教育產業的一部分,創造就業、增進多元性,小孩子的選擇更多,也更有機會遇到各種不同才華的老師。

 

但往壞的方向看,就會覺得孩子以前只要交給學校跟補習班就好,現在還要個別規劃,家長也忙、小孩也累,也可能花更多的時間跟金錢。

 

我個人是偏向好的方向看,對成熟社會、先進國家來說,多元化跟保留各種可能性,是很重要的。

 

綜觀人類歷史,越貧窮、教育越是珍稀資源的地方,越傾向於由權威去指定誰可以深造誰不行。

 

這個權威,包括家父長權威,或者聯考排名權威。

 

家父長權威,像是我的外曾祖父,他們在山裡的生活不容易,就指定家裡的男孩可以讀大學(我舅舅們),但女兒國中以後就不要讀了(我媽媽),實在是我媽媽成績太好,很多人幫講話,他才有機會讀當時台中最好的五專:台中商專。

 

沒選擇台中女中,是因為她知道讀完女中後,爸爸也不會給他讀大學,不如就趁這最後一次家裏允許的機會,一次讀五年。

 

聯考排名權威,就是用一次的考試,來決定誰值得國家投入資源(國立大學),而誰不值得。

 

菁英教育是昂貴的,所以資源必須分配,不管是家內分配,還是國內分配,都有這樣的趨勢。

 

而整個產業起來,時代多元、選擇多元,則是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各校分開招生並選取不同的指標,開放不同的來源跟名額,則是讓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都有機會被看見。

 

當然會有很多不是很理想的細節,還需要改進,但臺灣從只有聯考可以分配資源,到今天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認可標準,三十年來,還是進步蠻多的,而且趨勢的確是往這個方向走。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入學, 團體賽, 多元, 數學競賽, 昂貴, 比賽, 菁英教育。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