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去做喜歡的事情不讀書?考試考差了怎麼辦?你要負責他的未來嗎?」

 

 

 

 

「讓孩子去做喜歡的事情不讀書?考試考差了怎麼辦?你要負責他的未來嗎?」

 

「給人家那個什麼建議?那是因為別人的孩子不用他負責,如果小孩去做模型去看 YouTube,功課都不顧,找不到工作怎麼辦?風涼話。」

 

前一篇關於「做這個有什麼意義?」的文章出來後,有幾位朋友傳給我看部分家長的批評。我完全同意每一個人的孩子要怎麼教要怎麼管,只要在合法的範圍內,都是每個家庭的自由。而這位家長的批評,也是我這種聯考世代,剛開始要給孩子自由的時候,心裡曾經猶豫的。事實上我很能理解。

 

但最後我為什麼看開了呢?是因為,對世界的認識不一樣了。

 

像這位家長(或者是我自己以前)會這麼想,是因為我們認為孩子只要讀書考試有好成績,進到好學校、進到好科系,就能有好薪水跟發展機會。這裡隱含了一些假設,包括:1. 只要我是名校、只要我是很棒的科系,人家就要尊重我,就應該給我工作。 2. 只要我是名校、只要我是很棒的科系,我就該得到好薪水。

 

這些前提在威權時代以及聯考時代是成立的。因為國家產業受到高度管制,所以你能夠從事的高薪與高社會地位工作相對有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從日本時期一直到黨國時期的醫師與老師,都受到高度管制,你必須在規則裡面競爭,取得好成績,才有機會享受這些政治特許的穩定行業。

 

但這件事情在民主自由時代的臺灣已經不成立了,對老師的福利保障稍有下降之外,現在甚至還有所謂的流浪教師。醫師部分,1995 年健保實施之後,臺灣的醫療變成基礎設施,而不是自由產業。很多醫師雖然喜歡討論美國的醫療產業跟高薪,但這是因為臺灣的醫學知識體系受美國影響很大,可惜的是,臺灣的醫療產業事實上比較類似英國 NHS,也就是政府高度介入的基礎服務。

 

國家基礎設施的意思就是,如果政府在考慮我是要提供大部份人穩定且滿意的醫療服務,還是要保障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創業機會、自由發展跟豐厚薪資,政府會先考慮前者。把它想像成是捷運或者是公車系統,會比較容易理解。

 

那麼,經濟一直在繁榮成長,到底是誰把錢賺走了呢?都是新興產業與整合營運更有效率的機構。就像疫情來臨時,線上購物產業大爆發,小型個體戶跟大型線上購物都賺到錢。人們開始有了健康概念,於是健身產業大爆發,除了連鎖健身房之外,個人教練多,教練的教練也開始多,甚至各種健康飲食提供者也多。

 

人類世界一直都是這樣的,工業革命前,倫敦已發展到過於擁擠時,年輕人在傳統倫敦找不太到像樣的工作,他們就會考慮到其他的英國城市,或甚至到新大陸去發展,之後建立了美國。穩定的系統架構,它提供了是穩定,並不是機會。機會在新大陸。

 

偏偏尋求穩定跟尋求機會,這兩件事情的 mindset 是不一樣的。

 

手機的發展也有類似軌跡,當大家都用傳統手機的時候,智慧型手機是機會,有非常多的中小廠商賺到錢。但一旦智慧型手機變成一個穩定產業,之後真正賺到錢的,剩下蘋果跟三星這種大公司,其他的中小型公司都在虧損邊緣,甚至收掉手機部門。

 

當智慧型手機變成穩定產業的時候,新興的機會就在軟體服務,當軟體服務變成穩定產業後,蘋果這些大公司又把好東西併購整合進自己的系統,變成內建功能。新的機會又必須從其他地方出現。

 

這個世界,同時需要穩定的架構,以及對邊疆的拓展能力。想要讓孩子穩定並擁有安全感,無可厚非,但這世界總是需要有一些人,面對這世界的改變時,勇敢一點並快速的抓住機會。這兩種訓練方法是不一樣的,並沒有絕對的對錯。

 

既然人生就是幾十年,而且現在世界變化那麼快,我個人會選擇讓孩子多體會一些這世界的變化。遇到變化,不但不害怕,還懂得看到其中的機會,知道如何準備好、把握住。

 

這是我的一些粗淺想法,做個補充。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小孩, 成績, 科系, 考試, 讀書。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