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這是遊戲新手體驗知名大作的一點感想。
最有意思的是……
我覺得這部遊戲最有意思的點,在於它採取了與美國立國論述不同的角度,比較印地安,也同時比較英國。
例如,遊戲中質疑的是,所謂偉大的開國元勳,真有那麼偉大嗎?像是華盛頓,替英國工作過,打仗成績也不好,戰場決策品質頗糟,就是個庸庸碌碌的將領。而且明知道當初英國為殖民地付出了多少,之後翻臉倒是很快。
或者所謂波士頓傾茶事件,根本道理上說不通。當初是英國為了(之後叫做美國的這群)殖民者的利益,去跟法國人+印地安人打,才擴張了領土,也掌握了經濟命脈。
因為打仗燒錢,維持秩序也需要錢,結果殖民者忘恩負義不想出,連徵個稅要維持當地英國軍隊,殖民者都想盡辦法逃漏稅,英國方雖然手腕的確不夠溫和,但也是一直退讓,退到剩下包括茶在內的一些外來物資要課稅而已,殖民者還假裝成印地安人去把英國的茶丟到水裡,當年的茶非常昂貴,總損失換算今日價值,大約是 6000 萬台幣。
《刺客教條 3》,挑戰的就是美國立國論述,甚至執政合法性。在對話以及資料庫延伸閱讀中都持續出現。
進一步的多層次堆砌
不過,簡單地採取一個立場,不足以令人尊敬。精采的地方在於,遊戲做了更多層次的堆砌。
玩家們扮演刺客,似乎是個正義之師,用最小程度的暗殺,希望去達成自由與正義。但玩到後來,殺的人越來越多,有時 15 個、30 個英軍都這樣被主角給砍了,號稱自由與正義的人,尊重別人的自由嗎?真正實現了正義嗎?
並沒有。
刺客代表的是自由,相對的,聖殿騎士代表的是秩序,但真正強大的卻是秩序,這也是在遊戲中所能實際體驗到的。
因為刺客傳承很依賴個人,一個人腐化、懶惰、失去方向,就會影響很大。但聖殿騎士同心協力,暗殺了一個,馬上有另一個起來補,那是一股不會因為個人而有太大改變的勢力。
聖殿騎士很有保守主義的精髓,而刺客,就真的像是天真的破殼小雞,能量滿滿、橫衝直撞,但做事情沒有策略,殺了盟友都不自知。
這可不是我自己說的,遊戲裡,玩家操控的主角,被說天真、沒有策略、誤殺價值相同的潛在盟友,很多次。
遊戲裡同時匯集了三種對立,也處理得很好:在獨立戰爭這件事情,是「美國立國論述 vs 印地安+英國論述」。在個人部分,則是「個人 vs 團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則是「英雄主義個人 vs 保守主義集團」。
這三個部分的適當交錯,加上對美國開國論述的揶揄,是對政治與歷史比較有興趣的我,所觀察到且喜歡的。
美國 vs 中國
但育碧畢竟就是一家商業公司,當他們出以中國為主題的《刺客教條:編年史-中國》時,可不敢用一樣的角度去檢視中國政權的合法性以及開國論述。
如果用《刺客教條 3》的標準來做中國的話,那些在無謂的國共內戰裡受到波及的平民、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性格缺陷、文革與大躍進的集體狂熱悲劇、自以為有理想而去暗殺宋教仁的刺客,都將進到遊戲裡,並刺激玩家思考,中國,真的有政府說的那麼偉大嗎?
對照來看,真正的民主自由國家,能讓你嘲笑他們國民教育的立國論述,政府與人民根本不在意,遊戲公司也能取得商業成功。但自卑且威權的國家,迫使任何商業公司都必須經歷自我審查,永遠不會呈現一點點政府認定的負面內容。
真正的刺客魂,是不可能認同今日中國的。
媒體與評論方向差異
最後我想說的,是媒體觀察。
遊戲比起電影,差異在於遊戲的時間總長更長,而且代入感特別好。所以遊戲可以放入的價值衝突甚至價值翻轉,都更多。
不過,也因為總時間真的太長,新手破關可能需要 40 小時以上,老手 20 小時也跑不掉。就算看人家錄好剪好的遊戲電影,也需要 8 小時。這使得能夠理解並參與整個遊戲的族群變少,比起一部影響力大的電影,有興趣的人只需要花 2 小時就能看完並討論,其入門的門檻差距,是相當巨大的。
也是因此,《刺客教條 3》的網路好評非常多,但多數都是給個分數、幾句話讚美、對遊戲技術與介面做些盛讚,這是應該的,畢竟一款遊戲的根本,就是要讓人想玩,而且玩得開心,政治歷史價值觀什麼的,都是其次。
不過,深刻討論遊戲價值觀,尤其在政治歷史角度,覺得偏少,有些可惜。但這或許是因為我剛進遊戲坑,這方面的搜尋技巧有限,如果有好的評論,歡迎您分享給我閱讀學習。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以前的王朝也都是啊 不管第一代做的怎樣
都會宣稱第一代偉大的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