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醫院,如何找到適合的老師指導我寫論文?如何用 Email 聯繫老師?

 

作者:蔡依橙

 

 

 

 

這篇,是寫給醫學生涯剛起步的學弟妹們參考的,從醫學生到住院醫師都可能會用到。

 

過去幾年,我常聽到同學們說,找到好的前輩醫師指導論文很困難,但也同時,聽到許多優秀的指導者跟我說,找到好的同學來指導論文也很困難。這真的很可惜,有很多同學找不到好老師,可是卻也有些同學找到了好老師卻沒有好好把握。我想,我可以把這之間的鴻溝稍微拉近一下,協助兩邊做更好的媒合,減少 mismatch。

 

 

 

 

如何找到好老師

 

在臺灣,有部分的醫學院校,會協助醫學生、見習醫師、實習醫師,與主治醫師分組,有點類似導師制度,只是這個導師制度是以研究寫作為主。就我的觀察,我認為這個制度是有效的。因為蠻多主治醫師會因此意識到,自己也得有些成績,才好指導學生,於是持續努力;而對同學來說,也可以省去自行尋覓老師、評估老師、聯繫老師的步驟。

 

我們之所以會知道,是因為許多主治醫師選擇來上我們的研究課程,讓自己加速產出論文,也有許多同學來讓我們的課程,取得基本的統計、製圖、寫作能力,並了解學術寫作該怎麼開始。這些老師與同學的組合,都已經有蠻多的產出。

 

如果你讀的學校沒有這樣的協助配對機制,別擔心,你也可以自行尋找評估。

 

一個好的老師,應該要有以下特點:

 

  1. 自己有發表。如果沒有發表經驗的話,指導學生,其方向很可能是錯誤的,作為其下屬,也可能做了很多辛苦的白工,最終也沒辦法正式刊出。
  2. 最好曾經做過通訊作者,表示他實際上擔任過指導角色,並懂得整個學術寫作到投稿刊出的流程。當過通訊作者,在搜尋的過程中你就能從全文找到他的 email,寫信給老師。
  3. 所作的領域跟自己的臨床專業相關。因為臺灣獨特的積分計算方式,有些臨床醫師為了升等,選擇跟基礎實驗室合作,因為 wet lab 領域普遍的 impact factor 比臨床期刊高(因為全職從業者多,論文總數多,互引也多,導致優質期刊分數提高),但所作的主題卻跟自己的臨床專業無關,這種論文與自身專業無關的老師,可能沒有餘裕來指導更多的學生,畢竟實驗室跟研究主軸不是在自己手上。我們在生涯初期寫的論文,除了練功以外,最好也能跟自己想應徵的科別,想做的領域相關,才能有效呈現我們對一個領域的熱情跟經驗。

 

你可以先列出自己在醫院內聽說過,能力很強且知名的主治醫師名字列出來,然後一個一個去 Google、Google Scholar 跟 PubMed 搜尋看看。

 

你的搜尋目標有幾。像是他有沒有自己的部落格,整理出自己的相關履歷,把自己的 publication list 分門別類的整理好,甚至連指導學弟妹的成績都列出來,根據訊號理論,願意花時間這樣整理,表示他對學術跟教學都很有熱情。Google Scholar 與 PubMed 也可以作出個人的研究成果頁面,願意去經營的,表示他在意自己的學術形象。以下幾個連結,我拿自己為例子,是你可能會搜尋到的高價值相關資訊的樣子。

 

 

蠻多新思惟校友都有做這樣的整理,但我這邊不好意思舉例,萬一大家都寫信去找同樣的幾個人,我怕他們會負荷不了,所以我就拿自己當示範了。

 

 

 

 

在搜尋的時候,並不是要找論文數最多的,而是找最適合你的。例如,有六篇 SCI,而且領域是你日後想發展的,老師的文章你下載來看也發現大致都看得懂,選擇這樣的老師,或許比有六十篇,但你其實不太知道老師到底在幹嘛的,要來得好。

 

個人建議,可以找有點成績的年輕到中生代的 VS,最好是講師或助理教授左右,因為這個階段的年輕主治醫師,生涯成績正在上升中,活力充沛且離起步不遠,也還沒有經歷過許多不成材不受教的 學生磨耗掉對教學的熱情。

 

至於已經升上教授的,研究的連結都已經建立完成,而且跟他們合作的,幾乎都是合作默契很好且戰鬥力高的團隊,我們剛起步者,在他們的合作指導順位上可能沒辦法排到很前面,除非這個老師真的對協助起步者長期保持熱情。

 

 

如何聯繫好老師

 

找到幾個目標後,接著就可以開始聯繫啦。如果你能在正式詢問前,先讓人有印象,那是最好,會提高人家答應的成功率。

 

 

 

 

像是在 run 該科的時候,報 case 或報 journal 非常清楚,而且簡報讓人好懂,主治醫師們對你印象深刻,這樣很棒。

 

新一代的年輕醫師大概都知道簡報的重要性,也都有自己的設計風格。不過,常見的錯誤是,設計繁複,手法華麗,但卻與所報告的內容無關,甚至還分走了大家吸收核心知識的注意力。好的簡報設計,應該是能有效減少雜訊,強化意義,並讓人如沐春風的。

 

 

 

 

 

如果你還沒 run 到該科,或者你看過老師,卻沒有機會說上話,那就直接用電子郵件聯繫吧。藉由剛才的搜尋,你應該能找到老師的 email。有些醫院有院內通訊錄,一查就能取得,也很方便。

 

即使你發現,老師有在 Facebook 或其他社群媒體上活動,關於你接下來要寫的正式的自我介紹,並不建議使用這些訊息服務。主要的原因是,像是 Messenger 這種訊息服務,節奏都很短促,並不適合完整說明一件事情,甚至有些私密感,但如果你跟老師根本不熟,這種軟體環境的私密感,會產生冒犯的反效果。

 

使用電子郵件,對於老師篩選你是不是一個值得合作的學生,是很有用的,因為一封電子郵件,能散發很多是否適合合作的訊號。

 

  • 你的郵件有沒有清晰的主旨。我遇過很多年輕朋友,寫電子郵件是沒有主旨的,或者主旨很模糊,像是「可以請教一件事情嗎?」就不是好主旨,「我是醫學生蔡依橙,請教是否有接受老師研究指導的機會?」就好上很多。
  • 你是否能有組織地呈現自己的論點。你有沒有清楚的自我介紹,並提供連結與線上履歷,甚至你自己的個人網站或 Facebook,讓人家能夠更多面向的評估你是否適合合作。你有沒有說明自己想走什麼科,以及是怎麼找到這位老師的。你有沒有清楚說明希望是怎樣的指導關係,你目前有哪些基本的能力。畢竟人家也擔心,一旦答應你,好像就得花上十天半個月從頭開始教你。先說明你有什麼能力、願意做哪些事情,如果指導你又輕鬆又有成就感又能快速地多一篇文章,自然成功機會高。電子郵件寫得清楚的人,自然在後續溝通的文字往來,以及整理論文的邏輯,都不會太差。
  • 你是否表現出社會人士的成熟。我遇過最糟的,是寫信來找我指導時,把自己前一個指導老師數落一頓。說那個老師有多爛多爛,浪費自己很多時間,修改也都不幫忙之類的,請我救救他。我心裡想,同學,雖然你那個老師的確好像有點狀況,但我如果今天答應指導你了,會不會日後你也是對外這樣罵我?指導已經很花心神了,結果賺來公關危機,你覺得老師會答應指導你嗎?

 

所以,一封好的聯繫信,應該是像下面這樣的。請各位還是要用自己的話重新寫過,千萬不要照抄。畢竟這篇文章已經有很多老師們看過,照抄或甚至連該修改的都沒改到,本身就是很不好的訊號。「你連寫信都照抄,我怎麼知道到時給你寫論文,會不會害我也出事。」

 

OOO老師您好:

 

我是台中榮總的實習醫師蔡依橙,因為對放射科很有興趣,想在訓練期間就開始多學些領域知識,並嘗試參與學術發表的過程,所以冒昧寫信來請教老師,是否有學術指導的機會。

 

先自我介紹,我在醫療上啟蒙得比較晚,在校期間大部分是以社團活動為主,擔任過社長,並很習慣使用電子工具跟團隊溝通。如果老師有興趣的話,這是我的部落格,以及相關記錄。

 

因為進醫院實習後,發現自己對影像很有興趣,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好放射科醫師,除了在最常見的胸腔放射領域讀了幾本書,也想進一步深入學習,在搜尋的過程中,注意到老師的領域正是在心臟與胸腔,也有不少個案報告發表,想請問老師,是否有適合的 case 或者入門的研究,能夠讓我試著幫忙寫寫看,我會定期跟老師回報進度。

 

為了不造成老師太多的指導負擔,我曾經上過新思惟的工作坊,學過醫學製圖、基礎寫作,還得過獎,如這個連結所示,希望能在個案影像整理上幫點忙。

 

我能理解老師的臨床與學術工作相當繁忙,如果真的沒辦法,也沒問題,請不用有壓力。日後總有機會再跟老師學習。

 

如果有任何我能進一步補充的,也請跟我說,我會盡速回覆。謝謝您!

 

學生 蔡依橙 敬上

 

 

 

 

當然,信件寄出後,人家不一定會回覆,也不一定要答應你。不過,當你都已經寫到這種程度,把自己介紹清楚、動機、來意、能力,都清楚表達了,得到回信的機會就很大。即使真的因為忙碌而無法指導,也會對你產生不錯的印象。

 

信中從 case report 開始詢問,是因為我確定這個老師有在寫個案,而且眼光不錯,他可能抽屜裡還有好多有趣個案沒時間整理。不直接鎖定 original article,是因為站在指導者的角度看,完全沒經驗者,有能力掌握 original article 的不多,如果直接要 original article,可能立刻被拒絕。我寧願拉長合作時程,先從 case report 取得信任,並證明我真的持續會有進度,老師只要口頭指導我都會去做,再往 original article 邁進。

 

或者,你也可以要求參與 original article 的一部分,但不拿主要作者,就說自己希望能協助統計或製圖或寫作,只要有第三第四作者也行,先求參與,不求邀功,成功率會更高。比較上道的老師,合作個一陣子,會給你應有的 credit。如果你真的貢獻很大,但都沒辦法被掛到主要作者,那就離開並找其他團隊合作也沒問題。

 

我建議電子郵件寄出後,可以等三天,三天後沒收到回覆,就當成是被婉拒了,可以往下一個老師聯繫看看。一般戰鬥力比較強的主治醫師,多在一天內,甚至一個小時內就能回覆。有的主治醫師,甚至會寫個短信回來,像是「謝謝來信,我需要時間確認一下相關資源,明天晚上回覆」,讓你清楚知道進度。(人家會成功,真的是有原因的。)

 

目前已經三千字了,有點多。我們先講到評估老師跟聯繫部分。之後,再陸續分享,一個健康的合作該是甚麼樣子的。以及你該做好怎樣的準備。

 

 

論文寫作 / 醫學簡報 / 個人網站

 

 

本篇發表於 醫學研究 並標籤為 Google, PubMed, SCI, 寫作, 寫信, 找老師, 指導, 研究, 論文, 醫院, 電子郵件。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