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Major revision 時,審閱者的意見又多又煩,可以叫 AI 回覆嗎?

 

 

 

 

答:(蔡依橙)

 

Major revision,基本上就是「考慮給你過」了,在這個階段作任何事情,最好都不要去點「激怒值」。

 

使用 AI 自動生成回覆,因為他不知道你的論文在寫什麼,也不知道你將採取什麼策略,生出來的內容會非常通順,但極為空洞。你問大學老師就知道,學生交來這種報告,是激怒值很高的。(內心 OS:所以你現在是瞧不起我嗎?你用 AI 亂噴的東西,我要花自己的時間/人生去閱讀?)

 

 

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我建議,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中文、寫關鍵字、寫片段語句都行,然後再請 AI 幫你生成禮貌但專業的回覆內容。AI 對於把你的「概念」變成通順的語句頗為在行。你寫中文的隻字片語,只要稍有方向,他也能生成不錯的英文內容。這樣的 AI 使用,有細節、有專業,又有通順禮貌的語句,才是最佳解。

 

或者,如果你不知道從何回起的話,去問 AI 你可以採用什麼策略,腦力激盪一下,產生靈感,也是不錯的。但千萬不要只叫他自己寫。

 

 

不要讓 AI 去找文獻

 

我們常說,如果跟審閱者意見不同,最好都附上參考文獻,比較有憑有據,以免兩個人都只是出嘴巴在吵架。而參考文獻最好還是自己去 PubMed 找,不要讓 AI 去生。

 

雖然現在有些 AI,你叫他生出支持性的參考文獻,能對個六七成。但畢竟還是可能有錯,你一樣要一篇一篇檢查,乾脆一開始就自己搜尋自己確認,這樣比較快也比較好。

 

 

AI 年代,個人化的誠意很重要。

 

因為你要跟審閱者辯護自己的策略,所附上的參考文獻,「只要有一篇」是假的,被他抓到,那就很可能一次點滿激怒值,使審閱者暴怒,直接按下 reject 按鈕。

 

有細節、有個人化、有專業內容的 AI 使用,才是好的 AI 使用!

 

AI 年代,個人化的誠意很重要。

 

就像各位願意看到這邊,因為你心裡的直覺一定知道,這是我親自打字、誠心分享的內容,有多年 revision 的回覆經驗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不是 AI 生成的。

 

 

近期課程

 

 

本篇發表於 醫學研究 並標籤為 AI, major revision, reviewer, SCI, 參考文獻。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