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行不行?」:學術摸底系統 Web of Science 介紹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0/11/20

 

 

緒論

 

為了國家科研資源分配公平,國科會廣泛應用 RPI (Rising Penis Index)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 來評估你到底行不行? 一個科學研究者的成果表現。風行草偃,近幾年幾乎全台研究機構全數沿用,由於取得高分 RPI 實在有其難度,對於將青春奉獻給全民健保且工時超長的醫護人員尤其如此, 著實使多數研究者心中自卑且遺憾,現在問人「你 RPI 多少?」就有如問人「你三圍多少?」一樣,很不禮貌、沒文化,根本是把人往恥辱裡問。反對者自然視 RPI 如洪水猛獸,認為其評估標準過於單向,且標準一變再變,無法全面評價一個研究者「在國際學界的地位」。

 

但是,RPI 能夠屹立不搖是有其道理的。「在國際學界的地位」這種東西基本上跟「你到底行不行?」一樣虛無飄渺,嘴巴說的跟實際上的通常有顯著差異 (p < 0.05 cm)。公開的部落格少講黃色的,我們以「網路上的地位」說明好了。對不會上網的阿公阿媽來說,孫子說自己在網路發言都會有很多人看,但實際上可能只是個新警察成天貼文被炮而已;而像 PCMAN 這種華人傳奇,自己愛搞低調,當實習醫師時連被邀去華碩演講也不敢跟總醫師請假,弄得自己跟風中蟾蜍一般。可見,「在國際學界的地位」這回事,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怎麼辦呢?

 

我們評價一個研究者,大概會看的有幾項:他在這個領域發表的數量?被引用次數的多寡?是否具有足夠能見度或市佔率?年復一年,其關注的議題是如何的變化,是往廣度走、往深度走、還是往有趣走?而要摸這些底,Web of Science 就是我們的好幫手,才不會把低調的假蟾蜍當成真蟾蜍了。

 

如果你所在的機構有訂閱 Web of Science,則直接點選連結,應該就可以使用了。如果不行的話,表示你所在的 IP 是沒付錢的,無權使用,只好廣結善,請親戚朋友幫你查吧。

 

 

人名查詢介紹

 

先講缺點,Web of Science 沒有支援「全名查找」,也就是說,例如韓寒的偶像「松島楓」的全名是 Matsushima Kaede(誰跟你說這是我的偶像了,亂猜),你打 Matsushima Kaede 進去是找不到的,必須要打 Matsushima K 才行。這點 PubMed 倒是比較先進,2002年之後就支援全名搜尋。

 

 

 tn_Fig01Matsushima

圖、輸入松島楓全名 Matsushima Kaede 進入作者 (Author) 搜尋欄是找不到東西的。(找得到才有鬼ㄌㄟ)

 

 

舉實例說明,假設你想摸蔡依橙的底(羞),首先你要知道他學術發表用的名字是 Tsai I-Chen,名字的部分改成 initials 便是 Tsai IC,打入作者 (Author) 搜尋欄,會發現 55 筆。仔細一看,有些文章看起來很難,不像是蔡依橙會的東西。這主要是使用 initials 的關係,蔡依橙、蔡儀純、蔡宜真其縮寫都是 Tsai IC,導致結果不夠精確。

 

 

 tn_Fig02tsaiic55

圖、名字部分使用英文縮寫,輸入 Tsai IC,便能找到 55 篇文章,但這不見得全部都是蔡依橙的,也可能是蔡儀純、蔡義正、蔡以致的。必須進一步以出目標作者的特色來縮小範圍。

 

 

沒關係,我們知道蔡依橙到目前為止都在台中榮總服務,可以把搜尋範圍用 Institutions 縮小到 Taich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這樣得出來的 34 篇就都是他的了,每篇文章也都附有被引用次數的。當然,也有可能台中榮總內還有另外一位蔡儀純 Tsai IC 也發表了很多文章,那就要看 Subject Areas 才能進一步區分。但很不幸的,目前並沒有這樣的人存在可供我們進一步舉例。

 

 

tn_Fig03

圖、在左方的機構欄 (Institutions) 選取台中榮總 (TAICHUNG VET GEN HOSPITAL),接著點選 Refine 便可縮小範圍到 34 篇。這縮寫跟台中綜合動物醫院 (Taichung Veterinary General Hospital)一樣啊。

 
 

 tn_Fig04tsaiic34

圖、經由機構與作者交互搜尋後,我們可以得到屬於作者的著作清單共 34 篇,每篇文章下頭也有被引用次數的統計。有趣的是,總文章數往往跟 PubMed 略有出入,通常 PubMed 收錄的速度比較快,Web of Science 會略微延遲,可能與資料庫欄位的鍵入需要人工確認有關。

 

 

其實使用這些資料庫的技巧,跟人肉搜索的技巧其實相差無幾的,只要有心,你就是學術界的 Z9、BillyPan 的傳人。

 

 

tn_Fig05z9

圖、PTT 神龍 Z9 簽名檔。其人肉搜索技巧見此專訪。

tn_Fig06billypan

圖、人肉搜索一代宗師 BillyPan,懸壺濟世之餘,一小時查出一個立委的雙重國籍,還推出「第一次查雙重國籍就上手」

 

 

學術同好查詢介紹

 

作了一陣子學術,總會想知道跟我們一樣在這個領域耕耘的國際學者還有誰,就像 Acer 跟 HP 整天在拼 NB 市佔率,我們也想看看自己在國際上跟人家相比,市佔率如何?在這個方面,Web of Science 強大的資料庫分析能力就很實用啦!

 

例如,台中榮總作 MDCT 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我們專愛作疑難雜症。最早與兒醫部發展的疑難雜症是「先天性心臟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耕耘了幾年後,我們想知道,世界上跟我們一樣用多切面電腦斷層 (MDCT) 作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的團隊還有誰,考量到 MDCT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也有人稱作 MSC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所以我們選擇兩個常用詞共通的部分,以 computed tomography 作為關鍵字,輸入「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uted tomography」作主題 (Topic) 搜尋。

 

 

tn_Fig07chd309

圖、以「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uted tomography」搜尋,結果共有 309 篇,使用左方作者分析,可以看到這個領域的前五名作者。

 

 

以「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uted tomography」搜尋,結果有 309 篇,進一步分析作者分佈,發現金曲龍虎榜上前幾名分別為:

 

 

名次

國家

醫院

作者名

篇數

1

南韓

Asan Medical Center

Dr. Hyun Woo GOO

8

2

美國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ardiology)

Dr. Subha V. RAMAN

7

2

台灣

台中榮總

蔡依橙醫師

7

4

台灣

台大醫院

陳世杰醫師

6

4

美國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Radiology)

Dr. Joachim G. EICHHORN

6

 

 

經由分析,我們瞭解到原來這領域的前四大重鎮,亞洲佔了三個、台灣就佔了其中兩個。後來在幾次國際會議舉辦的過程中,我與 Dr. GOO 和陳醫師都成為了朋友,並一起協助亞洲心臟影像醫學會,制訂 2010 年的適應症指引,將先天性心臟病的應用列入亞洲特色適應症。這過程非常有趣,我們藉由網路資料庫,認識相同研究的同好,並再藉由網路上的合作,推動屬於亞洲的特色。

 

 

 tn_Fig08pvd17

圖、以「prosthetic heart valve computed tomography」作搜尋,發現有 17 篇,是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文章目前仍不多,其中有 3 篇是台中榮總發表的,共有 17.6% 的市佔率,業界最高。進一步可以按下在左方作者分析的「more options/values」觀看作者排名。


再如,近幾年我們與心臟外科積極合作,發展 MDCT 診斷合成瓣膜疾病的應用。經過了幾年,我們想瞭解,在這個領域上,我們的表現拿到國際上跟全世界相比,成果如何?於是我們以「prosthetic heart valve computed tomography」作為關鍵字搜尋,發現有17篇,而台中榮總以三篇佔據 17.6%(3/17) 市佔率,領先群雄,且前八名(蔡依橙醫師、張燕主任、陳啟昌主任、陳明至放射師、傅雲慶主任、謝世榮主任、林雍凱醫師及蔡瑋琳醫師)全部都是本院醫療團隊成員。於是,我們知道在這個新興領域的研究策略與後續執行都是成功的,在早期主導了學界發言權,也設定了議題走向,日後若是這個領域逐漸受到歐美研究者重視,被引用數也將水漲船高。

 

 

tn_Fig09pvd8authors

圖、針對「prosthetic heart valve computed tomography」進一步作「作者」分析,發現前八名發表數的作者,都是台中榮總團隊的成員。

 

 

研究領域達人查詢介紹

 

像是上推特(twitter)玩耍,一進去一定是先找幾位意見領袖或名人fo(follow、關注),像是中文锐推榜机器人(@rtmeme)、韩寒(@TwoCold)、艾未未(@aiww)、蒼井空(@aoi_sola)或者台灣幹得好新聞社(@gjtaiwan)、工頭堅 (@kenworker)等,看久了,再逐漸建立自己的訊息圈。同樣的,假設今天學術上,我想發展一個新領域,當然也是先去看看這個新領域中,以前誰發表得最多,以他們的作品做為起點,開始作功課。

 

 

tn_Fig10tuite

圖、中文推特的好起點:「敏感詞」,裡頭有被關注排行榜。中國推特圈人稱「空姐」的日本名 AV 女優 藝人蒼井空排名第三,由於推特本身在中國境內是被 GFW 的,這股追星熱潮促使數萬青年翻牆而來,成為草泥馬界的重要文化現象。

 

 

tn_Fig11lungcancer

圖、想研究一個新領域,我們也可以上Web of Science查詢,使用「lung cancer screening computed tomography」作關鍵字,會發現在 489 篇文章中,荷蘭的 Dr. Mathias PROKOP 以及美國的 Dr. Claudia HENSCHKE 是意見領袖,閱讀便可以從這兩位大師的回顧性文章開始。

 

 

假設我們想切入「電腦斷層的肺癌篩檢」這個領域,以「lung cancer screening computed tomography」做為搜尋起點,發現有 489 篇文章,第一名為 Dr. Mathias PROKOP 有 19 篇、第二名是 Dr. Claudia HENSCHKE 有 17 篇。在這個領域的探勘,便可以從這兩位寫的 review 文章開始作閱讀,甚至去瞭解他們整個學術發展的歷程。在這個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們也將理解這兩位達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是怎樣的程度,而我們從現在開始作有沒有勝算?日後如果真的在這方面作學術寫作與投稿,被他們審到的機會也很大,如果我們的意見或結果與他們心目中的主流價值不同,又該如何去委婉敘述並提供堅實證據,避免正面衝突,免得人家大筆一揮就讓你的研究「再聯絡」。這些都是學問。

 

 

tn_Fig12CIhenschke

圖、The New York Times 專訪 Dr. Claudia HENSCHKE,如果你是女醫師,而且對自己的專業生涯有期待,我建議您讀讀這篇專訪,瞭解她的故事。而對於她的相關爭議以及歷史定位,我曾在此博文中略作介紹。

 

 

總之,Web of Science 提供了很好的市場分析素材,讓我們快速的瞭解學術市場現況,並據之分配研究資源、決定研究策略。

 

 

Web of Science的限制 (←寫論文啊,還 limitation 勒…..)

 

各種評價方式都有其限制,自然 Web of Science 也有其侷限。

 

首先,Web of Science 作為一個資料庫,在搜尋時跟 Google 一樣,其關鍵字的選擇是有技巧的,正確的選擇關鍵字,才能正確的完成人肉搜索 取得你要的資訊。搜尋結果的良好與否,與使用者的宅度 思考的網路化將成正比。相對的,既然這個世界大量依賴 Search Engine,就自然會產生所謂的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作為一個研究者,如果您寫多切面電腦斷層的文章,有時用 multi-detector row、有時用 multi-slice、有時用 computed tomography、有時用 computer-aided tomography,當然在國際上就很難有集中度與能見度。選擇適當且一致的用詞,對於增加自己在數位資料庫的「可搜尋性」是很重要的,這是 Web 2.0 時代的科學研究者必修的課程。(意思是說,不會用或者覺得不好用,請先檢討自己是不是不夠宅。)

 

其次,您可能會認為以上的一些搜尋感覺很小眾,像是我們舉的「電腦斷層評估合成瓣膜」的例子,全世界也才 17 篇,在裡頭排到第一名又有什麼意義?這麼說吧。這就像是今天一個三十幾歲的女歌手,想在台語歌壇取得成績,如果整天盯著台語歷史銷售排行榜,怎麼看,第一名永遠是江蕙,唱三輩子都唱不贏他。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用搖滾風來唱、歌詞帶點叛逆,走一個小眾路線,反而很容易取得成功,這就是阿密特(張惠妹)的「好膽你就來」啊。作為晚進的學術研究者,尋找自己的利基市場是很重要的,快速取得能見度、累積自己的小成功比較實際,一下子要跟那些一兩百篇的研究者競爭大題目,很容易萬念俱灰。

 

 

江蕙 – 落雨聲

 

阿妹 A MEI/阿密特 A MIT – 好膽你就來 完整 MV

 
 

結語

 

這是一個多元價值的年代,我們有網路、有推特中文榜、有 Google,其實學術研究也是與時俱進的,Web of Science 就是一個很好的 Web 2.0 概念資料庫(雖然他是要收錢且不讓人盜連的),讓我們用新的觀念去觀察、取得並分析我們想要的資訊,在這同時,我們也將能重新思考自己在浩瀚學海中的定位。今天的課程,我們就在江蕙的「落雨聲」以及阿密特的「好膽你就來」中結束啦,各位同學,下次再會。

 

 

後記

 

本文原為台中榮總圖書館邀請本人撰文介紹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以期增加院內同仁電子資料庫使用率(買了沒啥人用很可惜啊),同樣內容,分別寫作「院內期刊」版本以及部落格版本。部落格版本在此刊出。

 
 

本篇發表於 教學文章 並標籤為 JCR, SCI, 世界, 學術, 排名, 查詢, 競爭力, 資料庫。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