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門歪道:近代哲學的驚世起源》:哲學閱讀屢屢失敗者的好入門

 

讀者:蔡依橙

 

 

 

 

對我來說,哲學為什麼難讀?

 

先承認,過去我嘗試閱讀過很多次哲學(跟你一樣,那個很有名的《蘇菲的世界》,1995 年第一版我也買了,那年 18 歲的我,就是看不懂……),但幾乎都失敗,比較順利的,都是 20 世紀以後的,像是布希亞的「現實的消失」,在網路時代的我們就特別容易理解,但更早以前的,像是笛卡爾,我就一直搞不懂,「他怎麼會那樣想?」「他這樣想,真的很有突破性嗎?」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自己以前為什麼讀不懂了。

 

一來,可能是最近讀的歷史書多,讓我開始理解,「400 年前」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像是《決戰熱蘭遮》,講荷蘭人與鄭成功時代在台灣的戰役,就剛好是本書《斜門歪道:近代哲學的驚世起源》,在西歐開始發展哲學的同一段時間,只是歐洲那時剛好有點餘裕可以探討、辯論,台灣這邊則是真刀真槍的資源搶奪之戰。

 

 

那個年代的人,不管是生存跟打仗,都有他們一套自己的思想跟方法,但因為沒有 20 世紀的科學、醫學與公共衛生,所以即使那套「思想與方法」可以 work,卻不見得正確,更無法有效複製。就像在鄭荷之戰中,即使代表西方的荷蘭人,每次被鄭成功打爆退回來後,都認為禱告有用,要求全城放下手邊工作,專心祈求天主賜福。

 

二來,就是本書成功地用漫畫「視覺化」400 年前的環境,讓我能成功理解他們當時的困境與侷限。隨便一格所畫出的背景,都是認真處理過的,讓人理解那時候的歐洲環境、歐洲氣氛、歐洲娛樂。

 

像是下圖,是我全書中同步率最高的哲學家,史賓諾莎,一個圖就讓你知道他生活的環境,明顯可以看到,跟我們今天隨時能上網搜尋 Wikipedia,或任意在 Facebook 跟朋友討論困難議題,是截然不同的。

 

 

 

 

本書多數的哲學家,在他們的生活中,就像 PTT 名人一樣,有強烈的自我風格,論述很有煽動性,也自成一格,經常被推爆,但偶爾仍有疏漏,且會引來更多人筆戰或噓文。做為讀者,你當然也可以站隊、起鬨、看熱鬧。只是這些早期哲學家,沒有網路、沒有電腦、沒有看不完的新聞與評論網站可以鍛鍊自己,然後,活在 400 年前。

 

就跟科學研究一樣,即使你想出一樣的結果,但 400 年前叫做劃時代的思想啟發,百世流芳,400 年後就只是課堂上一個聰慧孩子的發言,換來老師說聲「你好棒」。

 

 

我的心得一:自由

 

在讀《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時,看到顏擇雅社長很清楚地在「序(第 12 頁)」中表態:「每人重視的價值不同,我個人較重視自由。」

 

 

這個自由,是指「發展自由」的意思。可參考這則臉書分享與討論,除了介紹定義外,可明顯看到第一價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

 

Freedom is the capacity to do things in the world, while liberty is the absence of external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台灣的知識份子群,有些人會認為第一價值是「中華血脈」「文化傳承感」「維穩」,但有些人卻是「自由」。(有趣的是,事實上羅胖剛創業的時候很清楚說過他是個堅定的自由主義者,但隨著習大大的主旋律越來越霸氣,羅胖也只好變成愛(中)國主義者了。也因此,第一價值是自由的網友們紛紛離去,但第一價值不是自由的訂閱者則越來越多。)

 

《斜門歪道》書中,一路論述到 127 頁時,就明確的用整個脈絡告訴我們,在西方近代哲學中,「自由」一直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與生命權在同一個等級。

 

「受到理性引導的個人因此希望脫離自然狀態,建立公民社會,保護他們的自然權利,包括生命、自由、財產。」

 

這樣的想法,在歐洲「廣大鄉民」間產生後,強韌生存了 400 年,擴散到全球。

 

 

我的心得二:原創者 vs 批評者

 

全書所佔篇幅最大的主角,以頁數與影響力計算的話,是笛卡爾。書走到 157 頁時,明顯他的理論已經到了極限。是的,很多人知道、很多人討論,但也因此,問題與缺點越來越明顯。

 

 

 

 

我很喜歡這頁作者的處理:

 

  • 對,他的理論的確有問題,但(作者我還是決定讓)笛卡爾所佔面積最大,因為原創論述是他,影響力最大的也是他,其他的批評,或許豐富的知識體系,但更強化了笛卡爾的偉大。
  • 笛卡爾雖然會聽他們說什麼,也感覺有點無奈,但非常淡定、不動如山,沒流汗,只是鼻子紅了些,有點緊張而已。

 

 

很不錯的內容與製作

 

就是這些細節,讓這本書跟「只有文字」的哲學書不同,也跟「只是為了讓人好消化而加入漫畫」的哲學書不同,作者懂哲學,全書架構與圖畫執行都思考過,中文翻譯也非常用心。全書讀來流暢,也讓我終於能理解這些哲學家的時代意義,以及他們的崇高地位來自於哪裡。

 

雖然沒能在生涯的早期搞懂這些,畢竟 18 歲的我,理解力與感受力有限。但現在藉由更好的素材與更深的人生體會來懂,也不算太晚。

 

對了,今天 7 號,剛好是博客來會員日,歡迎藉由本部落格的文章連過去買您喜歡的書,一起幫助台灣建構更好的醫療勞動環境,與更上一層樓的醫療品質!

 

 

相關連結

 

 

 

專頁筆記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博士, 史賓諾莎, 哲學, 哲學家, 牛頓, 科學, 笛卡爾, 近代。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