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大見解》:用知識與思考,回答人類的終極問題。

 

作者:蔡依橙

 

 

 

 

這本書,是知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針對 10 個大哉問,根據人類既有的宇宙知識,以及他個人的思考,給讀者帶來的解答。

 

以下,則是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適合台灣讀者參考的幾個面向。

 

 

問:這種把宇宙學延伸到未來學,甚至科學以外的書,為什麼值得看?會不會管太遠?生活不是已經夠忙夠煩了嗎?

 

答:我最喜歡讀的書,是「聰明人」根據人類既有的學問,去對未來提出猜測,甚至對困難問題提出解答的書。哈拉瑞、加來道雄,都是這種的,霍金的這本也一樣。

 

 

最大的意義,就是我們可以省下很多閱讀複雜學術論文的時間,也省下橫向串連各種知識的時間,直接聽他們怎麼說,如果你覺得合理,就能直接沿用成自己思考體系的一部份。

 

是的,生活的確很忙很煩,但把時間拉長,把眼光放遠,會發現這些忙跟煩,對比自己長遠的人生目標,都只是當下的「雜訊」。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到百億年等級,把眼光放遠到全宇宙,要回答的問題,就會截然不同。

 

越忙越煩的生活,越適合讀這種書,因為他能讓你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與自己的渺小。闔上書時,更能思考自己的人生主軸,獲得安定感,不被忙碌與煩躁等雜訊所淹沒。

 

宇宙是莫名其妙開始的,太陽也終將燒盡,人生就這樣短短幾十年,為什麼不盡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呢?

 

 

問:我近代物理有點弱,這本真的讀得懂嗎?

 

答:霍金這本寫得特別容易懂,不管是所回答的問題,或者在宇宙學知識的部分,都特別用白話處理過。

 

如果你曾經看過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星際效應》,應該就可以了。這部電影裡頭提到的相對時間,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應用,而重力與黑洞部分,則有廣義相對論支持。大概隱隱約約懂,看這書就沒問題。

 

《星際效應》的宇宙學顧問是基普·索恩(Kip Thorne),在跟諾蘭拍完電影後,索恩也因重力波觀測與相關研究,獲得諾貝爾獎。這次《霍金大見解》的序,其中一篇就是索恩寫的。

 

我是諾蘭粉,很沉浸在《星際效應》裡頭的黑洞影像、高維空間、物理科普。由於索恩與霍金的密切合作,這本蠻適合作為電影的延伸閱讀之一。不難,而且協助我們想得更遠!

 

 

問:你看完這本,覺得哪些部分特別精彩?

 

答:我覺得霍金嘗試用宇宙學的概念去回答「到底有沒有上帝」,這部分最為精彩。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把這個問題,放在第一個「大哉問」的原因。

 

像是:上帝會不會就是創造宇宙的那個神?我們的世界如此細緻,難道不是神才做得到嗎?都一一根據知識與理性,分析並說明。

 

考量到霍金是英國人,而英國的歷史卻一直跟基督宗教緊密相依,這其實稍微有些諷刺。

 

其餘主題也都不錯,像是宇宙還有沒有其他的生命?黑洞裡頭是什麼?時間旅行有可能嗎?以及霍金給全世界,關於人工智慧的警語。都有精彩之處。

 

 

問:這本書裡頭,有提到霍金自己的感情生活嗎?

 

答:沒有。如果你期待這本書能看到更多《愛的萬物論》的感情故事延伸,那一定會失望的。我猜,霍金並不希望大家最後記得他的,是這部分。

 

或許是為了增加書的立體感,並讓人記得,霍金跟我們一樣,是個血肉之軀。本書的第一篇序,是由《愛的萬物論》男主角艾迪·瑞德曼所寫的,而他在裡頭提到,霍金看完電影後,認為「物理的戲份應該再多一些,而感情的戲則應該少一些」。這句很委婉卻也清晰地表達了霍金的態度。

 

書末的後記,則是由其女兒,露西·霍金所寫,提到一些辛苦的生活層面,剛好足夠與全書所探討的寬廣議題,做對照。

 

我個人也覺得這樣的處理是好的,畢竟這 10 個大哉問已經太過精彩,也最適合作為霍金留給世界的最後作品。

 

這是本能讓讀者靜下來,一起陪他探索浩瀚宇宙,並思考從宇宙起源到生命出現、從日常生活到人類未來等等一切大問題的,最後作品。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有沒有上帝, 未來學, 漸凍人, 近代物理, 霍金, 霍金大見解, 黑洞。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