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寶可夢夥伴是誰?從遊戲中的選擇,看到自己的深層價值觀。

 

作者:蔡依橙

 

 

 

 

小孩最近回鍋寶可夢,我也跟著一起,有很多體會。

 

現在寶可夢有夥伴功能,你可以帶一隻在路上一起走,可以餵食,也可以跟他玩。(看這句你就知道我多久沒玩了)

 

老婆跟孩子,是挑有感情的胖丁、可愛的傑尼龜、特殊的沙奈朵,而我則是挑了手邊戰鬥力最強的班基拉斯(不好意思,老玩家,沒甚麼更強的了 XD)。

 

在我跟班基拉斯玩,餵他吃東西的時候,孩子跟老婆圍過來說,「哪有人帶班基拉斯的啦,還給他拍拍,好奇怪喔。」

 

我說「當然是要照顧能戰鬥、能力強的啊,讓他更強。」

 

一說出口,我就知道價值觀的差異在哪邊了。

 

我們是聯考世代長大的,永遠都用數字、成績、能力、效用,在評估自己。而這樣的壓力竟然不自覺地延伸到遊戲裡。

 

之前我會去花很多時間去農超強寶可夢,考慮的永遠是效率,在可得性、實用性、競爭性上取得最佳平衡。對於戰鬥力上限不到 2500 的寶可夢,興趣都不高。對於戰鬥力超高,但我不容易取得的,興趣也不高。

 

(完全就是聯考的翻版,用大量時間練習考試技巧,拚的就是聯考分數,能多 5 分、多 10 分,都是一切。對於不考的科目就不讀,對於讀了 C/P 值不好的領域,也直接跳過。)

 

但是,真正在卡通中常出現的特色主角,容易跟觀眾有感情的那些,像是皮卡丘、小火龍、傑尼龜,都不是打架角色,戰鬥力也很差。

 

看看寶可夢圖譜,其實每隻寶可夢都有自己的故事、特色、外型與有趣的地方,甚至有著各自的夢想,戰鬥力只是一個數值而已,這個數值甚至連屬性跟加成相剋都無法反映。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之前覺得,這遊戲就是不斷的花自己的時間跟金錢,去換到戰鬥力高的寶可夢,某天看著自己戰鬥力最強的六隻寶可夢,滿意了,一天忽然喪失信仰,就棄坑三年。

 

(就如當年聯考一結束,就好多年不想再讀書,直到進醫院,重新發現醫學原來是個感動人的科學,而且不用跟別人比,所學到的知識都能在工作上有用。)

 

但孩子卻斷斷續續都有玩,因為對他們來說,戰鬥勝利、戰鬥力高可以炫耀,並不是遊戲的核心,而是跟每個寶可夢相遇,認識每個寶可夢的故事,以及他們可能的進化未來。

 

甚至,光是寶可夢換個顏色,戴個帽子,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樂趣。

 

我們是聯考時代長大的孩子,分數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主軸線。進到社會做學術,主流也是看 impact factor 來升等。

 

沒有人關心我們是不是比昨天更好,是不是有自己的特色,長得是高是矮,是不是有自信,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曬黑了些,是不是戴了新的帽子。

 

大家想看的,只是你的戰鬥力、你的聯考分數、你的 impact factor。

 

過去,我們怎麼被評估,現在就會怎麼去評估寶可夢。

 

當然,我們生長在一個資源稀少,只注重戰鬥力的世代,自己沒有戰鬥力,就不值得參加戰鬥,就不值得進入資源灌注的好學校,就不值得擁有好工作。

 

我們努力過了,生存下來了,也因此能夠照顧家人小孩,讓他們有餘裕,去欣賞世界的多元、寶可夢的多元,以及自己情感的多元。

 

既然現在的世界,資源不那麼匱乏,對職業與工作的想像也更豐富。或許,只注重分數與戰鬥力的價值觀,應該從我這一代,有意識地去改變他。至少從我自己開始,從我對自己的孩子開始。

 

在孩子欣賞那些戰鬥力不高,但卻有著美麗顏色、美麗姿態、美麗故事的寶可夢時,不要一直催促他們,丟棄換糖果以省空間。現在的我們,是有比較大的盒子、比較多的餘裕,能欣賞這些不同的。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價值觀, 多元, 寶可夢, 感情, 戰鬥力, 故事, 班基拉斯, 異色, 糖果, 色違。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