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的簡報,很難簡化,怎麼做才會吸引人?

 

作者:蔡依橙(取自 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課前提問)

 

 

 

 

問:我們公司每個禮拜固定辦讀書會,需要上台簡報自己讀的書,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沒看過。準備簡報時,覺得很難簡化全書內容。請問該怎麼設計,才能「讓人很想聽」、「非常吸引人」、「勾起好奇心」?

 

答:(蔡依橙)

 

 

釐清不同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目標與表現法。進一步說,讀書會報告者,不可能在 30 分鐘的分享,去取代參加者「自己讀」的過程。

 

前陣子流行「得到」App 這樣的「知識產品」,台灣也有很多「為你讀本書」的服務或社群,但我觀察很久,發現這些都不能取代讀書,他們只是提供你「談資」,讓聽眾能夠感覺「好像自己也讀過了這本書」,在跟人聊天時,說上兩句,「你看,我也懂唷」。

 

覺得挫折嗎?不相信嗎?我們就以《窮忙》這本書來說,我也很尊敬的囧星人曾經做過一集節目,但你會發現他所整理的,跟我所分享的,完全不同。沒有誰對誰錯,事實上兩個人都是對的,只是確實「不一樣」。

 

 

進一步說,假設你真請當紅 YouTuber 來講這本書,谷阿莫、蠢蠢、聖結石,都一定會講出完全不一樣的內容。

 

這表示,書就是一個作品,每個人讀,都會看到不同的面向,獲得不同的啟發。就像是同樣一首《中華民國國歌》,給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來聽,都會說出不同的感想。

 

 

兩種不同的讀書會

 

所以,讀書會就沒有意義了嗎?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我們必須重新設定目標。

 

如果,我們是希望大家能有深度討論,那麼所有人都必須讀完指定的書,並選出一個能讓討論出現火花與樂趣的主席,讀書會就會有意義。我所舉辦的讀書會,都是這種的。請參考:

 

 

這類型的讀書會,大家都不需要做簡報,帶著書來,展示一下自己有看、有畫線,在討論到的時候可以隨時翻閱查證,一張嘴就可以開始聊了。

 

如果,我們是希望一個人讀,其他人省時間,那麼這個人就必須找出本書最重要的核心,分享那個「只要講到這本書就一定會提到的重點」,通常這樣的重點,在封面、書腰、封底、推薦序、序、後記裡頭一定有,主講人只要看完這些地方,把對應的章節唸完,就可以著手整理簡報。

 

這類型的讀書會,做簡報就是以「這個重點」為主,配合網路上找到的影片、圖片、補充知識,讓大家徹底理解「這個重點」並引發興趣。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app, 得到, 為你讀本書, 簡報, 說書, 讀書, 讀書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