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隨著閱讀漸廣,漸漸覺得,網路上的教養文能參考的比例越來越低,也漸漸能看懂一些觀眾喜歡看的行文套路。
孩子還小的時候,看一些 concept-based 的文章覺得不錯,但真要應用,才發現很多事情與現實脫節,甚至會誤人一生,所以我現在閱讀跟思考,都偏 fact-based 與 decision-based。
Concept 不是不好,只是很多時候,他變成家長逃避現實的慰藉港口,很危險,小孩的黃金學習階段可是一天一天過去的。
同樣的,許多國外教養文,或他國借鑑文,層次也是差異不小,尤其「旅客觀點」的觀察我會特別警覺。
拿著錢要去消費,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社會。當我們從一個國家的政治、社會、文化、歷史去看的時候,會發現許多文章腦補得厲害。
而這些觀察有的很不適合公開在網路上說,都是那種「其實是對的,但說出來很殘酷,不討人喜歡,而且需要人生歷練才會懂得」的話。
(人生也 40,一半了,不要常講會被人討厭的話,這點還是多少懂的。)
網路的特性,自然篩選了一些會存活下來、會散播出去的訊息,但卻不見得是對的訊息。
最近兩個小孩都上小學了,需要的關注更大,每天的相處,讓我知道這是他們蛻變的關鍵時期,也是父母能給他們個人化專注力的最佳時機,花掉比較多時間。
日後行有餘力,應該多來辦些讀書教養討論會,根據 fact、根據 decision,來私下討論。教學相長,深化觀察。
看看熱烈討論
像是「階級世代」跟「窮忙」就是 fact-based 的建議,而「恆毅力」一書,則是 decision-based,很受用。
很多概念,都是沒有適齡小孩的人在講,打高空,很沒意思,真正要在有限時間與有限資源去做決策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考驗。
每個用心的爸媽,都是最偉大的現場實踐者!
承前篇,朋友問:「根據旅遊經驗看其他國家,有什麼問題嗎?」
「外國人來台灣旅遊,缺個東西到超商買,發現很方便,各種費用、各種票券都能買,什麼都很友善、什麼都很人性,超棒!這很常聽到吧。」
「是啊。」
「相對的,你要不要問一下超商工讀生的心情?他會覺得台灣人都很友善、很人性、超棒,能在這裡工作是他的夢想嗎?」
「……」
「你就是那個外國人。」
教養文討論 / 旅遊觀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