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可以晚成》:有效拓展視野,在小孩教養與生涯發展領域。

 

讀者:蔡依橙

 

 

 

 

這是一本令我有充電感的書,尤其在小孩教養,跟生涯發展方面。

 

 

小孩教養

 

你曾經覺得,自己的孩子反應不快,比起最優秀的同學們就是差了些?你曾經覺得,也許孩子數學好像還行,可是怎麼英文就輸人家?你曾經焦慮,孩子的中小學就是為了要拼一個好成績好表現,考上優質大學,萬一這一關失敗了,之後要翻身就很困難嗎?

 

這本書的作者,用自己的例子,以及許許多多「大器晚成」的例子,告訴我們,其實不用這麼焦慮。而且,他也有憑有據的分析了,今天的這些焦慮到底是怎麼來的。包括:對於年輕成功者的過度報導,其實充滿一連串誤會的智力測驗以至 SAT 標準測驗的廣泛應用。雖然講的是美國,但明顯可以看見這些軌跡,深刻影響著今天的中華民國台灣。畢竟中華民國的系統,是綜合中國的科舉、日治時期的體制、美國高等教育的在地米克斯。

 

對於這種有歷史感的論述,總能提供我們看到今日困局的養分,讓我們彷彿長出了洞見之眼,釐清現況,並勇敢堅持在我們所找到的解答上。

 

更進一步,在「大器可以晚成」這事上,他也提供了一些神經科學的證據,說明大腦的成熟事實上並不是在 18 歲,而可能要到 25 歲,有些人甚至更晚。這個成熟,包括了情緒控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能從好奇心啟動並用執行力貫徹等等。

 

能夠早慧的孩子當然很好,但就怕我們在這路上,一直認為自己的孩子太慢、不行,而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被「內建」了自我否定,哪天他的大腦成熟了,哪天他真的找到自己的天命了,也因為被不斷的認定為「不行」,而不敢去嘗試、沒有能力去嘗試,更沒有面對挫折與修正的能力,那就太可惜了。

 

覺得自己的孩子反應不快嗎?或許他的大腦還沒準備好,這一場並不是適合他的戰爭。

 

覺得自己的孩子某些學科就是輸人嗎?或許他的天分就不在這裡,他對這個學科還是有興趣,只是他需要適合自己的速度。

 

焦慮自己的孩子沒辦法考上一個好大學嗎?或許大學也不適合他,或許他的戰場不在這裡,也或許,一個 gap year,能讓他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大學越來越偏好有過自我追尋經歷的大學生,年紀大些也沒關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往往最後更為傑出。

 

 

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事實上這幾個月,我也剛好對此有所體悟。我的大女兒現在國一,你知道的,台中的「考私中」風潮,像是個龍捲風一樣,捲進好多好多孩子,也造成了不少的挫折。

 

雖然私中考試我們也去考,女兒表現也不差,但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數學比較普通。今年暑假最後,他也拿起了自修評量開始寫寫看。然後,他發現自己寫得很慢,甚至懷疑起自己。

 

他知道我是個標準比較高的人,所以有天晚上,他拿著評量來找我,問我「爸爸,我應該寫幾頁比較好?因為我覺得自己寫得很慢。」

 

可能一路看著他在數學上嘗試加速的挫折,有了些體會,我跟他說「沒關係,你讀書都很專心,而且不會的我們也都有學到會,你就照自己的速度吧。也許這個指數主題,對你來說就是需要時間弄懂的,我們不用急,也許後面會有你很在行的章節,也不急著現在。」

 

接下來幾天,他少了焦慮跟比較,專注在每一個例題上,不只學得更紮實,而且正確率也提高了。

 

另外,也是因為發現女兒對日語有興趣,所以暑假就讓他去上了一個月密集日文班,從五十音學起。我每天跟著複習,大概到兩週左右我就跟不上了(日語的日期怎麼那麼難啊),很開心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個領域,不管是熱情或天分都超越我,我們作父母的,能給多少鼓勵跟支持,就盡量吧。

 

國一的孩子其實都 13 歲了,我也該學會逐漸放手,讓他們開始選擇、開始回答自己為什麼學習、開始問自己最適合怎樣的學習。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學了半輩子才勉強稍微會一點的事情。

 

 

生涯發展

 

第八章「成長緩慢?讓自己賺換到更好的環境吧!」非常具有人生智慧。如果你在生涯上遇到些解不開的困難,這章很值得參考。這部分很適合所有還在職業生涯中打拼的人看,不管你是受雇、主管,還是創業,都很值得。

 

必須說,這本書的主題雖然聽起來有點陳腔濫調,但讀過之後,前面作為育兒教養的部分,有實例、有歷史、有神經科學,很有說服力,而最後給予職業生涯發展的論述,更顯出作者練達的洞見與高度,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

 

希望我能記得這一切,作個更好的爸媽,也作個更好的自己。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大器可以晚成, 大器晚成, 富比士, 小孩教養。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