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政治的悲劇》:美中是否終須一戰?

 

讀者:蔡依橙

 

 

 

 

美國依然掌握世界 vs 美中終將一戰

 

在閱讀《美國世紀的終結?》時,Joseph Nye 這位曾經協助過柯林頓政府制訂政策的國際政治學者提到,美國世紀並沒有終結,目前美國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秩序維護者、規則制訂者,不管從軍事、經濟、政治角度來看,國際政治依然穩定。

 

因此,中國的確崛起中,但論實力,要挑戰美國還差得遠,跟其他國家聯合挑戰美國,也是沒有機會的。

 

因為這種碾壓式 的優勢依然存在,美中開戰的機會幾乎沒有,或許局部地區會有零星戰爭,但在台灣身處的東亞,尤其第一島鍊,目前維持的平衡,中國無法挑戰,美國也不允許改變。

 

不過,在《美國世紀的終結?》一書中,反覆提到 John Mearsheimer 的「中美終須一戰」以及「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等說法,以及其根本理論: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似乎這是 Joseph Nye 心心念念,一定要澄清與批駁的主要對手。

 

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是一個認為台灣必將在大國政治中被波及、甚至被犧牲的重要論述,於是我就順勢把 John Mearsheimer 厚達 621 頁的名著《大國政治的悲劇》讀完了。

 

這兩本書一起讀過之後,對美國、中國、日本、台灣的現況,會有非常具立體感的理解。面對川普的七國穆斯林禁令、日本在川普上台後的反應、中國一帶一路的規劃、台灣現在的國際政策到底對不對,都會有很厚實的思考,不會被網路上的情緒性與偏頗言論影響,甚至能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則評論沒考慮到什麼?」「判斷這件事情,所需要的歷史背景知識是什麼?或者,這件事情真的是必須用全新的觀點看待?」「這個評論者的程度到那邊?」

 

麥田出版社把他放在同一個書系中出版,是非常有意思的規劃!因為 Nye 認為中國不會挑起大規模戰爭,台海和平問題不大,您可以考慮先念這本小書,對大致架構有理解,也比較不那麼驚嚇。

 

 

然後,再找一周左右的時間,每天逼自己看 100 頁,把 John Mearsheimer 的經典巨作看完,尤其可以先看自序、第十章,以及附錄「和台灣說再見」,比較容易消化。其他的部分,就是深厚的歷史分析與理論基底。

 

 

 

Nye vs Mearsheimer

 

這兩位,被認為是中美關係的兩大理論家,The Diplomat(外交家雜誌)特別做過一個紀錄片,將他們兩個人對中美未來的看法,作了訪問,並經由剪接,對比兩人的看法不同。

 

 

 

 

有意思的是,Nye 這種論述跟個性,讓他更容易被邀請到政府核心去做決策,柯林頓時代的外交政策,不走圍堵中國(containment),而是「讓他加入體系但也同時買保險」(incorporated and insured),就是 Nye 的主要論述。

 

影片中,你可以發現 Nye 雙手在腿上交叉,很謹慎的注意自己所說的話,畢竟是當過官的人,很擔心講話被曲解或斷章取義。作為美國主要的國際政策舵手之一,非常恰當。

 

Mearsheimer 則是「我講話很直白 實在」型,在 liberal 風氣較盛的美國,他這種「國家強大必定感到安全很重要,為了維繫安全一定會打仗」的言論,不夠進步,非常不討喜,但因為他講話直白 論述清晰,往往能震攝觀眾、醍醐灌頂,所以雖然當不成官(誰會請一個整天說中美一定會打仗的人當官啊?XD)但演講邀約可是絡繹不絕!

 

影片中的 Mearsheimer,明顯放得比較開,眼神也時常流露出「這不是很明顯嗎?哈哈,只是我比較敢講出來而已」的慧黠 XDD

 

看完兩本書以及這個影片,經過思考後,以下整理幾個我看到的重點。

 

 

John Mearsheimer 與《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

 

Mearsheimer(中文常翻譯為米爾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的教授,過去就讀西點軍校,並在美國空軍服務五年,對國際戰爭史很有興趣,也陸續拿到國際政治的碩士與博士。

 

這樣深厚的興趣,也體現在本書中。他捨棄過去記載不全的歷史(如:斯巴達、雅典年代等),專注在 1850 年後的各種記載較多的戰爭,尤其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時期,逐漸發展出他自己的「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理論。

 

維基百科上,關於「攻勢現實主義」的說明為:

 

代表:John Mearsheimer。為結構現實主義的一支,以結構解釋國家行為;但挑戰 Waltz 等被稱為守勢現實主義之理論,主張國家追求霸權是理性行為、體系中發動戰爭的誘因比 Waltz 等人說得更強,因此被稱為攻勢現實主義。

 

基本假定:無政府狀態;國家求生存;國家是理性的;國家總是有進攻之能力;且國家永遠無法確認他國意圖。

 

推論:由於國家總是無法確認他國意圖,故簽訂和平條約、軍備控制都不是有效達成安全的手段。故國家皆會恐懼被消滅,而為了維持安全,只有成為霸權,其他國家聯合起來也無法戰勝,才真正保障安全。

 

相較於守勢現實主義的優點: 1. 能解釋權力平衡狀態下的國家依然相互競爭。 2. 能解釋歷史上重大戰爭。

 

不單只追求短期獲利,更從中考量長期利益。當然,在國際社會的自助體系下,增加權力是國家的目標也是手段,換言之,沒有限制,以相對權力增加為目的,設法提升其在國際權力分配中所佔比例。

 

 

本書寫法:社會科學的 multiple regression

 

如果以我熟悉的醫學研究來比喻,本書就像是把近 150 年的歷史,做人工的 multiple regression,他將所有戰爭資料與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實力變化都統合起來,然後去找出影響力最大、解釋力最強的關鍵要素。

 

只是,因為社會科學類的東西很難精準量化,就以軍隊來說,不只要考慮數量,還要考慮素質、科技、潛在動員力等,所以評估都會有些主觀,但只要你言之有理,且對現實世界有解釋力,就會被接受,你就是大師。

 

 

簡體中文早繁體中文 13 年出版

 

這本書原本在 2001 年就出版了,但後冷戰時期,大家對於這種講話直白的書沒有興趣(蘇聯都掛了,美國有著進步思維,hold 住全球,人類迎向全新的和平時代,誰要看你這種唱衰人類文明的書啊!),一直到中國開始在南海挑起紛爭後,才重新注意到 Mearsheimer 的理論,或許真有強大的解釋力。

 

令人感慨的是,本書的簡體中文版,早在 2003 年就翻譯在中國出版,而台灣,則直到 2014 年,我們才加上作者新寫的第十章「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以及短文「向台灣說再見?」出版繁體中文版本。

 

以這本書來說,會發現,中國人「或許」比台灣人更關注自己的國際命運。

 

 

究竟美中是否終須一戰?台海能否有和平?

 

Nye 認為美國主宰世界秩序,中美不會打仗。Mearsheimer 認為,因為中國的崛起,美中「終」將一「戰」。

 

一般人多注意到「戰」,卻忽略 Mearsheimer 對「終」的前提假設。他認為,如果「中國經濟持續高速成長」的話,「數十年後」,中國的經濟體量,會讓他對「安全」有更迫切的需求,一定會出兵挑戰美國維持的國際秩序。

 

所以,中國經濟能夠持續高速成長到逼近美國嗎?目前看來發展已經趨緩,由於民間力量多集中在網路與終端消費,在基礎製造與核心工業方面依然國營,光要怎麼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就很頭疼。

 

加上「數十年後」也太久,我們都已經超過平均餘命,也就是說,連主張「終須一戰」最力的 Mearsheimer 都認為,這輩子我們應該是看不到中國跟美國打起來。

 

不過,兩位作者都提到,台灣在馬政府時期的過度傾中,以及在外交、情報、軍事上,都顯露出「放棄自我防衛決心」的態勢,這是非常不理想的。

 

Mearsheimer 更直言,在大國政治中,面臨威脅的小國,直接選擇「扈從」策略的,絕對不會有好下場。因為扈從,是以低姿態配合去換取和平,而這種配合,往往會讓自己在國際情勢有變時,獲得的「相對優勢」持續減損。失去談判籌碼,只能任人宰割。

 

兩個不同角度的國際政治論述都同意的是,台灣應該要有自我防衛的決心,並對自己有更強的認同感與獨立性,在大國政治的版圖中,用「你或許能吃掉我,但過程絕對讓你痛不欲生」的姿態生存下去,讓潛在的威脅者接受「既然我吞不下你,不如就先合作吧」。

 

這樣的台灣,才夠資格享有和平。

 

 

經濟高度依賴 vs 政治敵對

 

台灣人最常問的是:「我們經濟對中國有高依存度,政治上又略微敵對,這不是矛盾嗎?」本書剛好提供了一些答案:

 

  • 經濟依存跟政治敵對看似矛盾,但請放心,當矛盾激化的時候,歷史上最後選擇的都是「政治」。對大國來說,因為經濟很好了,所以不想打仗,是完全不成立的,因為「安全」才是最根本的需求,正因為我經濟好,更不能忍受原油航路控制在其他大國手上。對小國來說,自然也是如此,從來沒有「因為我跟你做生意所以我就一定會向你投降」這樣的事。
  • 更神奇的是,我們都以為交戰雙方,會立刻斷絕經濟往來,不作生意,但實證研究發現,其實交戰國彼此做生意的還是很多!口嫌體正直, 這很正常 XD

 

 

中共政權合法性,限制其外交迴旋空間。

 

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並不穩固,目前合法性在於兩大支柱:經濟成長與漢族民族主義。

 

理解了這兩點,就能知道為什麼中國對於經濟發展那麼重視,也能理解中國不甚理想的少數民族政策,以及每次中國與周邊國家有領土糾紛時,鷹派言論特多的狀況。這些,都讓中國對外在外交上的迴旋空間受限,對內也必須謹慎處理民族主義的怒火。稍一拿捏不好,政權就會不穩。

 

 

川普的行為,過去的美國也常見。

 

川普目前這種「美國第一」的思考,以及似乎打算在世界負擔更少的責任,並據此從盟國要求更多的資源,在過去的美國也時常有。書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川普,卻也多次描述這種週期變化。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上道,大哥要工作,我們就給工作,台灣的蔡英文總統與彭淮南總裁也很上道,大哥要錢要匯率,我們就給錢給匯率,順便採購一些需要的武器。

 

以我最近經過閱讀與思考後所形成的判斷來說,會認為目前台灣政府的外交政策方向是對的,應變快,配合度也好,很專業的在大國政治中,尋找最有利的生存空間。

 

對事情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但經由閱讀,去形成更有層次與架構的思考,總是不會錯的。以下幾本,對我最近的思考有不少幫助,也更能跟孩子講述一個接近事實的國際政治架構,列出供您參考。

 

 

相關連結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中國, 大國, 奈伊, 悲劇, 戰爭, 政治, 日本, 米爾斯海默, 美國。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