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這是本很精彩的書,為了掌握所有能讀的時間,盡快讀完,我是交替閱讀實體紙本書與 Kobo Forma 完成的,覺得很值得。
作者群的前一本書,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討論為什麼有的國家繁榮,有的國家貧窮。提出了「廣納式」與「榨取式」的架構,用來解釋美國、日本、中國、蘇聯的不同命運,解釋力很強。
上次討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次則討論,為什麼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的人們擁有自由,而且相當繁榮富裕,像是美國、英國、瑞士、戰後日本與德國,而沒能走到這一步的國家們,又是在哪裡出差錯了。
先總結一下,本書很值得看,尤其衛城出版社邀請的三篇導讀,角度不同,卻都相當精采且有參考價值。
全書內容,先說明「自由的窄廊」架構,然後用人類文明從原始到先進的各種部族與國家發展故事,說明這個架構的強大解釋力。
「自由的窄廊」概念介紹
以上圖左來看,作者認為,一個原始的社會(在左下角零點附近),可能會出現專制的國家力量,或自發的社會部族力量,以維持秩序,但只有當社會與國家的力量平衡,並彼此良性競爭的時候(書中稱為紅皇后效應),才有機會進入「自由的窄廊」享受自由。
而且,當社會動員越有效,且能有效監督並束縛一個逐漸強大的國家機器時,就能往窄廊的右上角移動,這樣的國家,享受自由,又有經濟富裕。
書中常提到的「巨靈」或「利維坦」,就是臺灣最近流行的「國家機器」,只是這個詞本身是中性的,沒有譏諷或嘲笑的意思,要看國家機器為誰所用。例如:專制獨裁的國家機器,可能大規模殘害生命,如納粹屠殺猶太人;但受到社會監督制約的國家機器,則能提供優質有效率的公共服務,如臺灣的健保與防疫體系。
而且,進入窄廊之後的國家,並不保證永遠都能自由繁榮。自由必須去維護,當國家機器過於強大專橫時,我們必須讓社會的動員與監督能力更強,控制住他(,但並非動員社會產生不信任,或甚至破壞國家機器);當社會動能過於強大時,則要協助建立一個更為強大且有效能的國家,才能繼續維持秩序,留在自由的窄廊中。
上圖右,是取自林明仁教授導讀中提到的數學模型,出處如下,數學好的朋友歡迎參考看看。
- The Emergence of Weak, Despotic and Inclusive States
台灣是怎麼得到自由的
在閱讀本書時,建議從臺灣戰後歷史的角度去思考,究竟我們是怎麼得到自由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目前的狀況,以及未來我們該怎麼去維護這個自由。
上圖右,是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思考與筆記所畫的,不見得正確,只是拋磚引玉,如果各位有更好的版本,也請與我分享,讓我的概念更完整。
在自由的窄廊模型中,臺灣屬於路徑一,從中華民國黨國殖民體制進入臺灣,並以軍事力量戒嚴,長時間都處在左邊的專制國家道路,沒有明顯的社會動員與制衡力量。經濟上除了依賴美國的指導與產業鍊之外,沒辦法釋放民間創意與能量。
接著,由於國際情勢改變,大量黨外人士的持續努力,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引起國際矚目,尤其後續的江南案,更強化了美國的介入,種種因素下,在 1987 年解嚴,臺灣稍微沾到了自由窄廊的邊緣。
解嚴之後的社會力量依然薄弱,尤其傳統的國家機器既得利益族群仍在,隨時可能摔出自由的窄廊。
1990 年代,李登輝繼承蔣經國路線,引進地方勢力繼續中華民國臺灣化,強化社會制衡國家機器的力量,加上各種社會自發動員如野百合學運,刺激一般民眾開始關心政治,讓 1996 年總統直選得以開辦。
1996 年總統直選後,在權力的「形式上」,人民直接站上操控國家機器的位置,只是這時的社會動員、政治討論、議題辯論尚未成熟,民眾依然相信媒體塑造的英明領袖形象,總統個人意志仍有可能強行背離民意,於是在兩次政黨輪替後,新一代年輕人自主產生社會動員,在 2014 年爆發太陽花學運,是新型態社會力量的展現。
不過,由於戶籍地與求學工作地點往往不同的先天限制,以及少子化趨勢,傳統上,年輕人的政治意志不能有效表達,2020 年,這群將與臺灣一起生活最久的年輕族群,自發集結並在政治上積極發聲,於政黨票、總統票,甚至區域立委,都發揮了與人數比例至少相稱的影響力。
臺灣未來該怎麼維護自由?
目前臺灣的國家機器,當然也需要持續進化,包括減少冗員,但增加時代需要的部會與功能。更重要的是,社會本身的動員能力不能減,全年齡階層的議題討論、政治參與,藉由網路與新興媒體,得到了有效表達與聯繫的空間。
如何讓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加入社會動員與政治討論,並持續維持高投票率,避免政治冷感,讓他們相信國家機器是他們的,也應該由他們來監督與制約,很重要。
書中也提到,威瑪共和的民主制度之所以被納粹顛覆,是因為當時的德國社會過於極化,不同政治意見者非常多元,且甚至連交友婚配都是根據政治意識形態分成許多不相往來的同溫層,納粹利用民粹掌握國家機器後,各個擊破,於是民主覆滅、自由消失。
在納粹的例子中,作者提醒,社會要盡可能的對話與團結,不能總是用零和概念在想事情,不能拒絕政治必然的妥協,尤其更不能期待新的英明領袖,否則將會創造出新的國家怪物與宰制。(書中更常用「宰割」一詞)
回顧過去,民進黨雖然強調臺灣主體性,但被急獨派最常批評的,就是民進黨決定進入中華民國憲法體制,而非推翻之,來實踐臺灣主體性。
但以本書角度來說,這個決定對於臺灣進入自由的窄廊,是正確的。社會必須肯定國家機器的功能,進入並控制之。若積極動員讓社會力量不信任國家機器,紅皇后良性競爭消失,國家會陷入失序的悲慘局面。
雖然中文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但在國家與社會的競爭過程中,重點是彼此的成長與制約平衡,才能創造自由與繁榮,至於國家叫做什麼名字,事實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功能、社會的自我認同,以及社會監督並控制國家的強烈意圖。
海耶克的錯誤,與今日中國。
書中另有許多重要的觀念與解釋,相當精采。
例如書末提到,在網路上常被提到的海耶克,有名的「通往奴役之路」,作者認為,海耶克雖然文字寫得很漂亮,也很發人深省(的感覺),但事實上,之後的歷史證明他錯了。
錯誤的原因,就是因為海耶克只擔心國家變強,卻沒想到其實一個「由社會有效監督並變得更強的國家機器」,對人民福祉有相當大的幫助,也就是海耶克忽略了「紅皇后效應」。
又例如,中國人為什麼幾乎不可能擁有自由?因為任何的社會組織、集會結社都被滲透或破壞,國家藉由資訊科技,擁有超強的能力控制每個人民,沒辦法被監督與控制的國家機器,不只不會有自由,最終也將會造成集體崩毀。
對照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與中國各地的人道危機,不得不敬佩作者們提出的模型,解釋力真的很強。
相關連結
- 《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
- 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專頁筆記
- 「自由的窄廊」書中朱敬一評論,把今日中國政體的源流簡要點出,並認為,根本上,是不用拿中共這種政體來討論自由的,浪費時間。
- 很幸運地,臺灣正往這樣的路上走,國家逐漸有效率且強大,社會人民也積極參與政治討論。逐漸離開信仰強人的年代,也離開不願意討論政治的被殖民時代。
- 「自由的窄廊」一書要旨,短短幾句,你可以看到台灣歷史的縮影,很幸運地,我們的國家,成為台灣人社會賦予權力且積極監督的國家,不崇拜強人,也不是毫無信任。
- 「自由的窄廊」。公開資料顯示的中國賣官情況,是個獲利頗豐的產業,一如古代官場。
- 「自由的窄廊」也提到,一些部落型的傳統社會,遇到不認識的人來要食物,通常會給很多,一開始人類學家以為是互助良善的文化,待久了之後才知道不是。
- 「自由的窄廊」。在北京的中學,捐 4800 美元,孩子成績多 1 分。老師期待收禮,禮物越貴越好,會一直補錢的轉帳卡更好!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為何中國人甘願為奴?https://www.peoplenews.tw/news/7e73761d-b2a6-4822-b6a3-d989f1e2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