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改變社會新鮮人一生的好書

 

讀者:蔡依橙

 

 

 

 

雞湯也分好壞,這是好雞湯。

 

自我成長類的書讀多了,概念也就那樣,基本就是雞湯,只是幾年會出現一些新詞彙,讓人持續有新鮮感,可以追捧。

 

不過,如果光繁體中文版就能賣 30 萬本,那可能蠻厲害的,所以,本書我也拿來讀讀。

 

總結來說,這本 QBQ 我很推薦給社會新鮮人,包括:剛進社會,滿腔熱血開始挫折的朋友;在大組織工作,穩定但卻覺得施展不開的朋友;看著同輩持續升遷,或有更好機會,但自己卻開始落後的朋友。或許這本書是為你而寫的。

 

 

什麼是 QBQ?

 

QBQ 一書的核心就是,有些我們在工作挫折時所抱怨的,是不好的問題,甚至是錯誤的問題。但成功的人,卻懂得問出對的問題、好的問題。這些好問題,作者稱之為 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簡稱 QBQ。書中把原則歸納出來,協助你問出好問題,並提供各種重要的應用場景,協助你運用這技術。

 

以第一線工作人員來說,壞的問題是:

 

「究竟什麼時候,才會有人來教導、訓練我?」

「為什麼老是不加薪?」

「大老闆們什麼時候才能行動一致?」

「誰來告訴我們願景?」

 

好的問題則是:

 

「我該如何增加生產力?」

「我該如何適應變遷的環境?」

「我該如何充實自己?」

 

我知道,你現在一定想,「這就是那些萬惡慣老闆喜歡說的話,爛透了。」這也正是我想提的,事實上這本書不適合由資方、管理階層或長輩去說,更不適合由上而下導入組織。

 

唯一正確的使用方法,是自己讀、自己覺悟,從個人層面,以「決心」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以我個人來說,作為「主管」身份時,我只能持續去思考,如何優化同仁的工作環境與流程,協助大家一起把事情完成。但做為「個人」,我從進社會做基層開始,的確都是用這樣的「好問題」,去嚴格自我要求的。

 

這本書,就像是《被討厭的勇氣》,只是他更短、更簡潔、更直指核心,少了長時間的故事鋪陳以及方方面面的辯證。

 

為什麼?因為本書作者認為,人只要有決心,就能改變。沒有決心,看再多也沒用。這與《被討厭的勇氣》相比,剛好是兩種不同的說服方式,或許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吧。

 

 

 

親子關係也合適

 

我自己把類似的觀念,應用在親子教養上很久了,所以看到本書實際舉例說明,覺得很不錯。以父母來說,壞的問題是:

 

「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孩子才會聽我的話?」

「我女兒為什麼老是跟那類型的朋友混在一塊?」

「我兒子什麼時候才願意敞開心胸和我談談?」

「是誰把客廳弄得一團亂?」

「你為什麼不多跟姐姐學?」

 

好的問題則是:

 

「我該如何多瞭解兒子或女兒的想法?」

「我該如何改進作父母的技巧?」

「我該如何幫助兒子或女兒度過這幾年辛苦的日子?」

 

也是因此,面對孩子遊戲成癮,多數父母問的是「考前還玩傳說對決,兒子到底知不知道狀況?」我問的則是「我該如何利用傳說對決去傳遞更深的價值?」

 

 

 

QBQ 的核心技巧

 

根據以上例子,看出好問題 QBQ 的模式了嗎?書中是直接由英文翻譯,請我們多用 what 與 how,少用 why、when、who;以及多用 I,少用 them、we、you。

 

但以中文來說,還有更簡單的說法,就是請將問題以「我該怎麼……」或「我該如何……」開頭,就能問出好的 QBQ!

 

 

推薦給新鮮人們

 

雖然我已經過了那個階段,這本書對目前的我,幫助不大。但這是因為我在讀到這本書之前,在專業生涯以及小孩教養上,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我知道這部落格有不少年輕的朋友在讀,甚至照著我所建議的一本一本找來看,總覺得不能全照自己的閱讀興趣任性下去,偶爾也該給新鮮人們一些生涯上的建議。如果你剛出社會沒幾年,或者發展遇到瓶頸,這本書我誠心推薦給你。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把這本當思考筆記本用。書買來後,拿掉書腰與書衣,先找個舒服姿勢,單手握持,讀過全書一次。再讀第二次時,拿起筆,在本書大量的周邊空白處,寫下你自己的困境與問題,然後,逐步根據書中的建議,將這些困境,轉換為更好的 QBQ 問題,並立刻做出行動。

 

這本書價格不貴,字也不多,讀起來或思考起來都快。如果你不介意來點雞湯的話,這本是好雞湯。只要對你人生有一點點的改變,一切都值得。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30萬冊, John Miller, QBQ, 問題, 問題背後的問題, 新鮮人, 生涯, 發展, 社會, 蔡依橙, 遠流。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