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原發表於此)
這個說法很不幸也是錯的。
我不確定批評的人有沒有實際審稿的經驗,當你是國際學會主要的審稿貢獻者,每年審稿 50-100 篇以上的時候,應該會知道一些真相。
絕大多數優秀審稿者的審閱,都在 30 分鐘內結束,還包括打字回覆。
少數認真的學者,對於可能刊登的好文章,會審到 2 小時,包括查文獻,確認細節,幫忙仔細看圖表。
只有 wet lab 極少數的審稿者遇到結果太漂亮的稿件,有可能會在自己的實驗室,花幾周試著小規模重現,看看是不是造假或結果差太多。
所以,以臨床論文來說,審半年的那種,就是擺在桌上三個月不處理,被催了也不理,又三個月後被催到不行,才臨時花半小時搞定。
我並不是要替 MDPI 辯護什麼,我不是 MDPI 的股東或利益相關人,只是想從商業個案的角度來分析,他們在審閱速度上的改進,真的是改變了整個期刊界緩慢的步調。
蘋果一年開兩次發表會,發表手機、平板、電腦、手錶,每天都有 App 在更新。
你說一篇論文要審九個月,到刊登總共花了一年,這也太不符合今天的世界進步速度。
之所以審稿慢,單純只是因為找不到夠多夠快的 reviewer。然後願意審的人,又把這事情的順位放在很後面。
而且,除了一點點的榮譽感之外,絕大多數雜誌,沒有給 reviewer 任何報酬,幫審文章,又要押上自己的學術聲望。
MDPI,就是創造了一個系統,審稿會有 coupon(約 50-100 CHF,約當 50-100 USD),日後投稿 MDPI 雜誌可以用,讓審閱者願意把那審稿的 30 分鐘,順位移前面一點,放到三周內。而他們成功了。
最後想說的是,請別抱怨,怎麼自己寫了三個月的文章,人家只審 30 分鐘。審查就是這樣的事情。
高中生用了三年累積出來的學校成績與課外活動,寫成申請表,大學端,每份看不到 8 分鐘就做決定,要不要收這個孩子。
👉 Some Elite Colleges Review an Application in 8 Minutes (or Less) / WSJ
三個月寫的文章,有至少兩個人肯認真看 30 分鐘,說真的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三周內給結果,如果退稿,我們青春還不會損失太多,能馬上尋找下一家投稿,其實是很好的事。
審稿慢,不代表品質。審稿快,也不是草率。
熟練的外科醫師 3 小時可以開下來的手術,換人竟然開了 15 小時,你會認為 15 小時那個就是比較有品質嗎?可能不會吧。
醫學研究 / 最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