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辦這場線上讀書會? (10/10)
在課後的分享中,彭老師很有意思的寫道:「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麼校長要辦這場讀書會?應該有隱而未言的意義,只是校長沒有說出來而已。」
文中也提出了 5 個他認為可能的原因,都是對的。
- 本次主題【階級世代】這本書的結論,並不只是探討階級世代的機會不公平。
- 其實作者以嚴謹的研究法及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弱勢家庭的關心。如果對弱勢小孩漠不關心,整個社會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生產力、產值的損失,龐大的醫療費用,治安風險),其代價遠遠超過於幫他們的成本。
- 校長的本次讀書會聚焦在弱勢關懷,對於三位老師的提問也圍繞在這個點上,其實校長的目的不言可喻。
- 社群中的大家,都是對社會具有影響力。透過這次直播讀書會,了解問題後,可以思考個人與團體如何可以協助弱勢小孩,來改變他們的未來。
-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一群人能量無窮。
不過還有一點比較私人的原因,我一直沒有說:「事實上,我對弱勢如何向上爬,一直很有興趣。因為我的求學過程,就是從相對弱勢出發。」
剛從農村出來打拼的父母,進入工商台灣,把握一切機會工作,能溫飽就很不錯了,陪伴寫功課那是不可能,因為經常臨時加班,接送時間也總喬不好,所以很早父母就教我搭公車(那時候還叫做公路局,有車掌小姐的時代喔),拿著 3 塊錢,搭 4 公里的車,走 1 公里回家,聽起來不遠,但對一個小學 2 年級的孩子來說,那是一段充滿未知與恐懼的冒險。
短短的十年之內,我經歷了從都是水田的草屯,到軍公教重鎮中興新村,再到繁華都市台中,以及首善之都台北的歷程。
你完全可以想像,當我國小第一次看到同學家是租 007 錄影帶來看當假日娛樂、國中第一次知道原來書是要讀的考試是要準備的、高中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強者、大學第一次看到傑出建中北一女同學的廣泛興趣與傑出能力時,有多大的衝擊。
我一直在回顧,這個過程中,誰是改變我的貴人,當時我的感覺如何?為什麼有些我們以為的貴人,不願意幫助我們,而有些我們一開始以為只是過客的人,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如果,我想讓自己的孩子突破我這一代的侷限,讓他們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更多的選擇,怎樣的性格與特色,會讓他們更容易獲得幫助,該給他們怎樣的心理建設,讓他們更容易把握住難得的機會?
社會是分層的,這是確定的事實,而我們一定在某些面向,是「相對弱勢」,所以,關懷弱勢,其實是關懷自己,站在弱勢的立場思考,其實,也是替自己思考。
線上讀書會錄影
相關數據與連結
- 王姿文醫師強大的記錄
- 李郁璇老師的直播後分享,事前準備值得參考。
- 彭勝棫老師的直播後分享,最後一段尤其有意思!
- 陳璽元老師的直播後分享,甚至有當初寫的發言稿!
- 直播網址:可參考裡頭的 200+ 則留言。但因為開頭的回音控制不好。影片部分,建議點閱上方的版本。
- 提問專區:裡頭有不少很有意思的提問!
- 最多同時 287 人上線觀看,留言 222 則,互動 2199 次,觸及人數 15467。感謝各位新思惟之友跟我們一起玩耍!

閱讀更多 »
罗辑思维 193 弱者的逻辑 / 令人豁然開朗的一集
讀者:蔡依橙
這集羅胖真的是太棒太棒了,經過一系列的歷史鋪陳,最後的結論,非常之精彩。看完之後,我在 Facebook 上的推薦語是: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