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VOC 的故事
這幾年陸續讀了幾本,關於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的書,逐漸了解這家傳奇公司在東亞到南亞的故事之後,覺得學到很多。
以我們過去接受的國民教育,或者以臺灣為中心的歷史敘述,往往就是把荷蘭跟臺灣的交會,當成一個點來參考,可能看到的是臺灣最早的文字新港文(是 ABC 不是 壹貳叁 喔)、熱蘭遮城、鄭成功攻台,或者小琉球的種族滅絕屠殺。這些事情當然都值得認識,也都很有參考價值。
不過,如果以東亞史的角度來看,綜觀整個大航海時代的亞洲海洋,或者聚焦一點,以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能看到許多很值得今日臺灣參考的思考角度。如果要從一個問題開始的話,那就是:
「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底是殘暴的殖民者,還是乖順的貓咪?」
如果需要一個簡單的答案的話,答案是:兩者皆是,因地制宜。在日本,他是乖巧的貓。
我是在《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一書開始閱讀到的。這本書的作者羽田正,根據歐洲列強的很多家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做生意、殖民、屠殺、佔領的歷程,總結出一個概念,就是:
亞洲的海洋,在印度洋是經濟之海,幾乎優先使用暴力跟血腥鎮壓,但在靠近日本這邊,是政治之海,對本地政權卻相對乖順。在一次的講座中,為了讓讀者更理解這個概念,我曾經做過一張圖。
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 vs 江戶幕府
這本《公司與幕府》,就是想要回答,在其他地方會燒殺擄掠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什麼遇到了日本的江戶幕府,會乖順得像隻貓咪(你要說忠犬也行),自願放棄國與國的平等外交地位,而選擇作為一個外國大名,為德川幕府效忠。甚至在德川幕府要求出兵時,主動前往鎮壓島原之亂,對同樣信仰基督宗教者開炮?
書中詳細說明了,一開始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想走外交路線,但因為德川幕府本身的情勢跟將軍態度也在改變,總之外交後來走不通,為了維護公司在亞洲的收入,東試西試,也只能試出自貶身分,當幕府乖順臣民的方法,解決了初期各種挫折,並獲得出島獨佔貿易權。
進一步也提到,在亞洲的海洋上,日本、海盜、對手葡萄牙的船隻,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互動。並從這些故事中,以今日的主權觀念,認識當年毫無規範,只以政治經濟實力互動時,幕府的決策,是否高明。
最後的第六與第七章,詳細說明濱田彌兵衛事件的各種背景與意義,相當精彩。我個人最喜歡這兩章。
整體來說,缺點大概只有一個,就是作者的語氣還是稍微學術了點,如果你已經習慣這種寫作方式,那就沒問題了。
對臺灣人的啟發
作為一個臺灣人,閱讀過程我有以下的感想。
首先是,軍事、政治、經濟的順序很重要。
先有軍事跟政治,才能撐出好經濟。好經濟,才能進一步強化軍事與政治。
過去我們對大航海時代的認識,往往是西方船堅砲利,打開封閉且落後的亞洲,並帶入貿易和國際外交體系。這種認識,在清英鴉片戰爭,或者日本的培里黑船開港時,的確如此。但在更早一點的十七世紀初,東印度公司時代,並不是這樣。至少,江戶幕府很有效的馴化了荷蘭人。
也就是說,臺灣在自己有軍事實力,站在國際情勢正確的一方時,實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對主權、生存安全、政治體制、貿易規範的堅持,是非常必要,且真正能「發大財」的關鍵。
江戶幕府就是以軍事後盾,堅持政治與主權,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獲得大量貿易好處。當年印度洋與香料群島的小島和港口,相信了「經濟一百分,政治零分」,結果落得小命不保,命沒了,錢也沒了。
下圖為班達島屠殺,荷蘭人請日本傭兵,殘酷屠殺班達島統治仕紳,震攝當地人,告知誰才是真正的老大,以壟斷當地香料利益。
其次是,不要用理論引導實務,實務就是實務。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個相當靈活的組織,在班達島用屠殺的,在臺灣則同時有拉美島屠殺與新港文字,恩威並施,在日本則俯首稱臣。
即使他們剛到亞洲時,想用自認為邏輯論述完整的國際法,說服各國政權,一但碰壁,馬上換方法,才是王道。
也就是說,理論是一回事,真實的國際貿易、國際關係,都是軍事、政治、經濟的多方面折衝,需要在第一線的人,務實的思考並執行各種策略,試誤學習,才真正有效。
事實上,臺灣人也有這樣的柔軟特性,台商能夠在共產中國做事業,甚至做到世界規模,也能夠到東南亞與印度,適應各國不同狀況,飛彈關鍵零件能跟俄羅斯買,跟北韓也有低調往來,更別說以美國大哥為首的各種國際貿易秩序。
那些恐嚇性的言語,像是「沒有 RCEP 就會完蛋」、「離開中國就會完蛋」,根本就是不堪一擊的錯誤陳述,這兩年臺灣經濟的強勁表現,已經很清楚說明了,真實的經濟繁榮,跟假新聞統戰電視台的唱衰,南轅北轍。
總之,以上整理分享,相關的書籍,以及閱讀過程的筆記,我也整理在下方,供大家參考。很推薦,一起來認識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周邊海域,曾經發生的各種故事。
相關連結
- 《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
-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一個非中國、非歐美,屬於亞洲海洋的世界史視角。
- 《1661 國姓來襲》:如果,鄭成功是壞人呢?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歷史。
- 《決戰熱蘭遮》:我們該怎麼跟孩子講鄭成功?
- 《自由之城:反抗權威、宗教寬容、商業創新,開啟荷蘭黃金年代的阿姆斯特丹(全新修訂版)》
- 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公司與幕府
自由之城
- 台灣人提到荷蘭,往往會是比較正向的描述。但如果從荷蘭殖民印尼香料群島的角度看,就是血腥的殺人魔。
- 歐洲的 liberal,比較接近美國共和黨的保守主義,右派小政府。而美國偏民主黨的 liberal,已經衍生出不同的含義。
- 荷蘭開始變得超級有錢,就是在他們建立了以世界為藍圖的大三角貿易,包括奴隸販賣、銀礦運送,以及瓷器茶葉。之後的英國也是大三角貿易,不過是以大西洋為藍圖,範圍比較小,速度更快。
- 今日許多國家的形成,都是因為外來者入侵,及殘暴的屠殺,凝聚了各個不同的族群民族和城市。例如:日本入侵中國之後,促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逐漸演變成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來,荷蘭也是這樣開始,從城市民逐漸融合,形成一個國家。
- 荷蘭,經歷被西班牙以天主教之名大屠殺之後,才終於形成共識,捍衛自己的生存,與自由的傳統。
- 作者嘗試用一種微觀與巨觀混合的風格書寫,在概念上很吸引人,但其文筆可能有點跟不上,導致這是本有意思會讓人想看下去的書,但閱讀的過程其實有點辛苦,並不是很順暢容易。很有意思,有啟發,但讀來辛苦的一本書。
- 這位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僱用的亨利哈德遜,非常有名,他的這次探勘,造成了之後美國紐約的哈德遜河,以及加拿大超大的哈德遜灣,用他的名字命名。
- 對照前陣子看的自由之城,才知道,荷蘭那種很不喜歡人家管的自由主義,後來擴散到英國與美國,所以在他們的文化基因裡面,會認為事情總是會過去,不要有權力藉機擴張。
- 荷蘭經驗,貿易有了錢,錢能夠做出版與宣傳,促進知識與消息流通,又進一步刺激貿易,更有錢。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