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脫不花娘娘、快刀青衣特別回覆,聽到自己的名字在直播上出現,是很有趣的經驗 XD
感謝江承翰先生幫錄高清版本!
最近許多有小孩的新思惟之友們,閱讀《階級世代》或羅輯思維所說的教育階級化,都有許多思考與討論。新思惟網路講堂重磅作者,研究型作家謝宇程,最近的新書,正是根基於台灣教育現況與訪談的《人才自造者》。
我是蔡依橙,讀完本書之後,產生許多問題,剛好宇程最近有空來台中,我們預計把這場問答,直播公開,跟各位一起玩耍一下。
只要一個小時,你將聽到我看書思考後,所提出的 4 個關鍵問題;1 個現場觀眾的提問;以及原作者宇程對這些問題的答覆。
作者:蔡依橙
對美軍基地有興趣,是從《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開始,認識到美軍竟然在印度洋中央,取得一個戰略價值極高的小島:迪亞哥加西亞,藉由大量的武器與軍隊部屬,能迅速投入東非、中東、印度戰區。
作者:蔡依橙
上週讀了花亦芬老師新作:《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對於轉型正義的各種面向,有了新的瞭解。在閱讀的過程中,「美國」的影子一直揮之不去,包括:
所以,週末空檔就繼續閱讀《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從太平洋戰區的例子,看看美國對戰敗國的介入,到底有多深。
作者:蔡依橙
第三次政黨輪替之後,「轉型正義」開始成為台灣社會常出現的語彙。但問題是,「轉型正義」到底要怎麼做?為誰而做?在前進的過程,會遇到哪些問題?可以怎麼化解?這是我在知識地圖中,一直找不到參考座標的未知領域。
花亦芬老師剛出版的《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補足了這個缺口。
雖然在書名以及章節標題中,花老師嚴格謹守歷史學者在著作上該有的專業,一直「就德國論德國」,但從緒論的少數幾段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花老師也同時希望,能讓台灣全體公民,更認識德國兩次轉型正義之路,以多面向且有深度的參考座標,讓我們自己,也能「賦予歷史記憶真正有尊嚴的框架」(花老師的緒論標題)。
作者:蔡依橙
看了許多實驗心理學的書,回想自己的生命經驗,有以下歸納。
人傾向於過份看重自己的努力,卻忘記了,應該以成果要求自己。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一段的努力,需要的是看著目標前進,而不是想著自己多辛苦。
人傾向於看輕他人的努力,卻忘記了,在你沒看到的時候,別人拼了多久,才能走到這裡。
權勢姿勢 (power poses) 會讓人更有信心,真的嗎?(2018/4 強勢回歸更新!)
作者:蔡依橙
強勢回歸(2018/4/4 更新)
Amy Cuddy 之前被質疑的時候,是 Simmons and Simonsohn 用 34 篇文章作 p-curve analysis,總結認為 Amy Cuddy 說,做 expansive postures(張開雙手的權勢姿勢),會對情緒與自我感覺良好有幫助,是錯的。
Amy Cuddy 於 2018 年 2 月 1 日,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發表了新的一篇 reply,內容跟 original article 一樣長(畢竟是要維護學術聲譽的關鍵逆轉戰,認真一點總是好),加上新的文章,共 55 篇,重新跑過 p-curve analysis 後,確定真的有這回事!
目前 2018 年 3 月的狀態,就是 Amy Cuddy 暫時贏回學術聲譽,power posing 的確對情緒與自我感覺良好有幫助。論文標題寫得蠻直白的,基本上就是忍了好一陣子後,出大絕報仇啦 XDD
2016/10/3 更新
這件事情看起來,與 Dana Carney 與 Amy Cuddy 之間的觀念和鬥爭有關係,似乎當初主要作者 Dana Carney 在資料處理上用了類似 p-hacking 的技巧,但之後 Amy Cuddy 卻出名了。
因為 Dana Carney 自揭瘡疤,認為自己過去的研究不夠好,不過卻強調,2010 年的時候,學界對 p-hacking 並不是那麼厭惡的。但他這麼做,傷害更大的是在 TED 出名的 Amy Cuddy。簡直是「我可以讓 Dana 你完成願望,但 Amy Cuddy 會獲得兩倍喔。」「那我要把自己打個半死」的學術版 XD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