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工業 4.0?
自從讀了《西方憑什麼》之後,我對工業革命的興趣就越來越高,加上最近「工業 4.0」的口號越喊越大聲,心想:「我連 1.0、2.0、3.0 都還沒搞懂,現在就 4.0 啦?」羞愧之餘,趕快惡補。以下是最近閱讀後的幾個重點:
- 工業革命,這名詞在中文其實容易誤解,事實上應該叫做「工業改革」會比較理想,因為他是一連串持續、漸進的改變,指標性的事件是有,但多如繁星,而且這些事件並不是像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那麼「外星科技」式的出現,反而很多都是小修正、小調整,只不過忽然造成商業上的大成功。
- 工業 1.0,也就是狹義的工業革命,約在 1760 到 1830 年,是以「機器取代人力或獸力」以及「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個體手工生產」為主。
- 工業 2.0,約 1870 到 1920 年,是以「新技術、新材料、新物質、通信技術」為主,新技術如電力、內燃發動機,新材料如合金,新物質如化學品,通信技術如電報和無線電。
- 工業 3.0,約 1950 至 2010 年,是以「原子能技術、太空技術、電腦、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等為主。
- 工業 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計畫與口號,內容以「智慧整合感控系統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及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為主,是否世界的未來真的會往這裡走,眾說紛紜,但凱文凱利的《必然》一書,則認為這的確是人類文明的必然走向:感知、互動、智慧的「萬物有靈」概念。
這本《改變歷史的 50 個機器》,就是把從工業 1.0 到工業 3.0 的眾多代表性機器,做了回顧,是個步調快速且很有企圖心的寫作計畫。
Netflix《愛我請點擊》:到底「愛」是什麼?
作者:蔡依橙
Netflix 上的低分紀錄片
在 Netflix 上,有關男女婚配產業與性產業的紀錄片,都蠻低分。本來以為真的這麼差,但看了幾部,發現並非如此。
這部得分看來兩顆星,但我覺得導演的剪接、聲音與畫面的構成、長期持續追蹤的毅力,都相當值得讚賞,可以給到四顆星以上。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