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前陣子,有些網友發現,怎麼閱讀筆記一直在分享臺灣廟宇跟神明。這是因為我正在讀這本《寶島搜神》,而且讀到欲罷不能。
先說結論,如果你對臺灣的各種神明感興趣,這是本蠻好的入門書。
讀者:蔡依橙
野人文化在一年前出了一本《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是以法國的角度,看世界的地緣政治關係。
這次,他們又出了這本《經濟學.視覺資訊全解讀》,也是以法國學者的角度,解釋經濟學。
作者: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板主 / 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
為什麼同樣是社會新鮮人,進到職場後,有些人學得慢,有些人學得快,更有些人,竟然沒幾年就能成為業界大師?同樣的時間過去了,一部份人卻甚至還沒抓到訣竅?
為什麼同樣是孩子、是學生,有些人學得慢,有些人學得快,更有些人,總是在考試中制霸,而且這種能力似乎並不侷限在特定科目,全科都強的人還不少?
關鍵差異是,對於「學習」這件事,有些人擁有「後設」的能力,有些人則沒有。
這篇 WSJ 的文章採訪得很完整,但因為有付費牆,我將內容簡單整理如下,跟大家分享。
我想,曾經第一線面對過 SARS 的伙伴,很能感同身受。雖然,COVID-19 的 DDoS 更強上許多。
☞ Young Doctors Struggle to Treat Coronavirus Patients: ‘We Are Horrified and Scared’ / WSJ
這篇主要採訪紐約的住院醫師,由於疫情的緣故,整個紐約的醫療系統已經過飽和,人力嚴重不足,所以,只要你是住院醫師,不管哪一科,通通都被叫來顧病人。
狀況嚴重到,精神科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就必須要去顧 ICU,而且要自己處理患者的診斷、治療,調整呼吸器!
之前流行的「共享經濟」,在疫情時期,開始有了明顯的問題,這個報導說的是 Airbnb。
☞ ‘A Bargain With the Devil’—Bill Comes Due for Overextended Airbnb Hosts / WSJ
讀者:蔡依橙
這本書是陳明堂博士的故事,從他小時候講起,窮苦人家出身,考進成大物理系,接著出國繼續念物理博士,因為研究主題是接近絕對零度的超流體,必須幫實驗室先修好超低溫冷凍機,因此獲得修復與建造精密儀器的專長。
之後因緣際會轉入天文領域,從頭開始,由於有實際打造精密儀器的長才,參與了世界上許多重要望遠鏡的建造和營運,最終完成了「被認為不可能」的格陵蘭望遠鏡計畫。
☞ 一天只能打一小時電動,日本香川縣《網路・遊戲成癮對策條例》為何引發爭議? / 關鍵評論網
最近香川縣議會忽然暴走,訂立了《網路・遊戲成癮對策條例》,4/1 已經開始實施。(不是愚人節笑話)
18 歲以下平日只能玩 1 小時,假日則為 1.5 小時。而且國中小只能在晚上 9 點前,高中則是 10 點前。
這事情很值得討論與觀察,而關鍵評論網這篇文章作了很好的整理,值得一讀。我認為這個議題很適合跟孩子一起討論。
讀者:蔡依橙
《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作者: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板主)
這幾年,從歐美引進,關於批判假新聞、資訊戰、煽動性言論的翻譯書籍不少,但喜歡讀書的朋友常有個疑惑:「到底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些書?」
像本書是以川普的離譜言論為核心,說明假新聞、偏頗觀點、煽動言論,對於公民社會的撕裂,甚至對法治的傷害。但另一方面,熟知國際關係的朋友也知道,即使川普真的有點離譜,但他上台之後,除了對臺灣表達支持之外,與中國的貿易戰,也連帶讓臺灣的經濟(成長勝過中國、香港、南韓、日本等地)、軍事(空優戰機、主戰坦克、軍售常規化),甚至情報體系(破獲中國介選地下賭盤、提前曝光蔡正元威脅王立強事件等)受惠甚多。
正是這樣的兩面性,讓我們在閱讀時,不知道該繼續堅持理性,反對川普與他代表的後真相時代,還是要故作世故地認為:這就是紐約時報自由派記者,川普選上都三年了,還在崩潰?你們什麼時候要醒啊?
以下,綜合許多曾被書友們問到的問題,配合本書內容,作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