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流行的「共享經濟」,在疫情時期,開始有了明顯的問題,這個報導說的是 Airbnb。
☞ ‘A Bargain With the Devil’—Bill Comes Due for Overextended Airbnb Hosts / WSJ
之前流行的「共享經濟」,在疫情時期,開始有了明顯的問題,這個報導說的是 Airbnb。
☞ ‘A Bargain With the Devil’—Bill Comes Due for Overextended Airbnb Hosts / WSJ
讀者:蔡依橙
這本書是陳明堂博士的故事,從他小時候講起,窮苦人家出身,考進成大物理系,接著出國繼續念物理博士,因為研究主題是接近絕對零度的超流體,必須幫實驗室先修好超低溫冷凍機,因此獲得修復與建造精密儀器的專長。
之後因緣際會轉入天文領域,從頭開始,由於有實際打造精密儀器的長才,參與了世界上許多重要望遠鏡的建造和營運,最終完成了「被認為不可能」的格陵蘭望遠鏡計畫。
☞ 一天只能打一小時電動,日本香川縣《網路・遊戲成癮對策條例》為何引發爭議? / 關鍵評論網
最近香川縣議會忽然暴走,訂立了《網路・遊戲成癮對策條例》,4/1 已經開始實施。(不是愚人節笑話)
18 歲以下平日只能玩 1 小時,假日則為 1.5 小時。而且國中小只能在晚上 9 點前,高中則是 10 點前。
這事情很值得討論與觀察,而關鍵評論網這篇文章作了很好的整理,值得一讀。我認為這個議題很適合跟孩子一起討論。
讀者:蔡依橙
《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作者: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板主)
這幾年,從歐美引進,關於批判假新聞、資訊戰、煽動性言論的翻譯書籍不少,但喜歡讀書的朋友常有個疑惑:「到底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些書?」
像本書是以川普的離譜言論為核心,說明假新聞、偏頗觀點、煽動言論,對於公民社會的撕裂,甚至對法治的傷害。但另一方面,熟知國際關係的朋友也知道,即使川普真的有點離譜,但他上台之後,除了對臺灣表達支持之外,與中國的貿易戰,也連帶讓臺灣的經濟(成長勝過中國、香港、南韓、日本等地)、軍事(空優戰機、主戰坦克、軍售常規化),甚至情報體系(破獲中國介選地下賭盤、提前曝光蔡正元威脅王立強事件等)受惠甚多。
正是這樣的兩面性,讓我們在閱讀時,不知道該繼續堅持理性,反對川普與他代表的後真相時代,還是要故作世故地認為:這就是紐約時報自由派記者,川普選上都三年了,還在崩潰?你們什麼時候要醒啊?
以下,綜合許多曾被書友們問到的問題,配合本書內容,作個整理。
作者: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 策展人 /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板主)
如果聽說隔壁鄰居的小孩,申請上哈佛,又取得好工作,你是不是會想約個時間請教,瞭解他們是怎麼教的?看看他們的家庭教育,究竟是什麼樣?因為你心裡清楚知道,即使讀一樣的國高中,每個孩子的路依然大不相同,最終,其實都是家庭,也就是我們做家長的,佔了很大的比重。
你是否曾在「歐美式」的自由教育,和「亞洲式」的高壓規劃教育中掙扎。你是否也曾懷疑過,歐美就真的爽爽過也會成功?亞洲就一定要這樣把孩子逼到沒時間睡覺嗎?
這兩個問題,在《教養方程式》一書中,都清楚告訴你答案。
讀者:蔡依橙
這主題不是我平常會讀的,因為你知道的,教養類的書,說到孩子都是溫柔……。尤其這似乎是作者的監獄服務經驗整理,我不確定自己對這個主題有沒有興趣。
不過,我一開始翻閱後,就停不下來,而且過程中「多次」,真的,是「多次」喔,被感動到不行,而且很高興自己有機會讀到這本書。
讀者:蔡依橙
去年臺灣關係法 40 週年時,有不少的討論提到,美國的法律以及外交文件都寫得不錯,詞彙精確之外,適用期也很長。一部份的網友提到,這是因為英文就是個精確嚴謹的語言。
我對語言學理解不多,當時只是看看而已,也沒深想。直到我看了這本《為單字安排座位的人》,才知道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