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穀物為何稱霸全球?
這本書我很喜歡,全書充滿了許多對既有思考的挑戰,雖然書寫方式比較學術,但如果習慣這種寫法並能閱讀的話,收穫會相當多。
本書從一個問題開始,也就是能提供人類熱量的作物那麼多種,像是馬鈴薯、扁豆、花生等等,但人類的農業社會與早期國家,為什麼幾乎都匯聚到稻米與小麥這類的穀物?
讀者:蔡依橙
這本書我很喜歡,全書充滿了許多對既有思考的挑戰,雖然書寫方式比較學術,但如果習慣這種寫法並能閱讀的話,收穫會相當多。
本書從一個問題開始,也就是能提供人類熱量的作物那麼多種,像是馬鈴薯、扁豆、花生等等,但人類的農業社會與早期國家,為什麼幾乎都匯聚到稻米與小麥這類的穀物?
作者:蔡依橙
總統大選快到了,這一年來,小朋友也看了不少香港、中國、美國、臺灣的新聞,一直想知道,他們對這些複雜的事情,是怎麼思考的,也想引導他們思考一些更複雜的層次,例如:為什麼○○會作這個決定?這類的問題。
最近親子天下出了一本軟性的政治入門繪本《去投票吧!》,我發現是個很好的機會,做為開端,去讓孩子思考與討論。
讀者:蔡依橙
葉門內戰已經是地球上最嚴重的人道危機之一。由於臺灣獨特的政治處境,香港過去一年的變化,以及中國的滲透與收買證據逐漸浮出檯面,外患跟內亂永遠是我們擔心的未來可能之一。
到底臺灣有沒有可能,變成葉門這樣的國家?又,如果現在不會,哪些事情可能會讓臺灣走向內戰,我們又應該如何防範呢?
這些,是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所想要找到答案的。
整理:蔡依橙
前陣子,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頁面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
作者:蔡依橙(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板主)
《書之樹》是很有意思的繪本,也是個很好的媒介,跟孩子討論歷史、政治、當代新聞與言論自由,當然,還有繪本一定要有的視覺語言解析。
我實際跟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起讀過,以下是確定可行的陪讀建議。我的兩個孩子分別是國一的女兒,以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國中小的孩子都適合。
讀者:蔡依橙
最近你也跟我一樣,對越來越誇張的國內外新聞感到「驚訝卻疲乏」嗎?越來越不人道的香港警察、越來越多新疆反人類的證據、越來越離譜的總統候選人與團隊、越來越難理解的極化程度。
我覺得在這種時候,不管藉由書籍、Podcast、電影或紀錄片,找些方法讓自己跳到其他的角度,再回來思考,是不錯的。
這本小書很有意思,是用介於小說與歷史書寫之間的文體,去處理德奧合併前夕的事情,到底哪些關鍵因素,讓德奧產生了那麼荒謬的集體瘋狂。作者精選了 16 個時間點,用他認為最適合的方式,描述了 16 件事情,從希特勒得到 24 位企業家的資助,到順利威嚇、滲透、併吞奧地利,甚至獲得瘋狂的高支持度的過程。
讀者:蔡依橙
作者岩本茂樹前一本《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用白話分析生活經驗,並提供理論框架,協助讀者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並能定義出問題,非常值得一看。
順著前一本書的成功,這次作者再挑戰一些更猛但也更不容易思考完整的議題,例如:瘋狂追求,是執著的愛戀,還是跟蹤狂?為什麼有些女人遇到渣男就是每次都無法自拔?社會階級對於教養真的有無形的限制與框架嗎?瞧不起升學體制,決定尋找其他的替代路徑,走到最後可能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