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考古與歷史研究的限制
在中華民國受歷史教育,大概就是以「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為中心,然後再講講西歐開始的大航海時代。而這本書,就是想告訴我們,這兩個角度都有嚴重問題。「你不覺得奇怪嗎?中間都空空的,沒人嗎?」
讀者:蔡依橙
在中華民國受歷史教育,大概就是以「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為中心,然後再講講西歐開始的大航海時代。而這本書,就是想告訴我們,這兩個角度都有嚴重問題。「你不覺得奇怪嗎?中間都空空的,沒人嗎?」
讀者:蔡依橙
(12/15 註:因為瑞典女教授找傭兵,救出自己亞茲迪族的研究生,讓伊斯蘭國與亞茲迪的事情又受注目。而也是最近,2018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本書作者。本文剛好作了一個很好的介紹,關於戰爭的性暴力,以及為何傭兵營救會成功。因為,營救在當地,已經是個「產業」。)
這是本 Goodreads 4.5 高分的書。
讀者:蔡依橙
這本是《日經數位行銷》雜誌的記者小林直樹所寫的書,由於持續的在經濟、商業、現代科技等領域擔任記者,對於使用數字去瞭解現況,並預測未來相當敏感。有感於在日本媒體界,常看到許多有問題的統計數字報導,被錯誤的解讀,強化既有的刻板印象,無助於理解真實,更可能造成社會不必要的分裂,於是寫成此書。
讀者:蔡依橙
最近美國與中國展開貿易戰,是個很好的機會,讓大家重新複習近代的國際關係。其核心,就是「軍事-政治-經濟」這樣的順序。任何改變這個順序的思考,或過度的幻想,即使如小粉紅或五毛們在網路上喊得震天價響,最終也會被打回原型,回歸「軍事-政治-經濟」的基本面。
也就是說,當中國自以為經濟已經很好,想挑戰世界霸主,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並在世界各處插旗時,美國一旦感到威脅,只要從政治層面動你一下,中國引以為豪的第二大手機公司,瞬間就瀕臨破產。如果再不低頭,政治層面還要撕破臉,就只好上升到中國民族主義者最愛說的:「中美終須一戰」。
如果真的跟美國衝突起來,會是怎樣的一場戰爭?2003 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就很值得借鏡。雖然時空略有不同,但美軍的壓倒性優勢很類似。別以為伊拉克是窮國,在美伊開戰前的 2002 年,伊拉克的人均 GDP 是 11000 美元,而離現在不遠的 2012 年,中國人均 GDP 也正好是 11000 美元。
讀者:蔡依橙
本來這本我沒抱什麼期待的,看介紹,猜想可能又是強調程式設計、MIT 光環、Scratch 學習、STEAM 概念的一本書。實際讀了之後,發現裡頭有不少非常重要的概念。
關於令人驚呼連連的高中生科展名單
作者:蔡依橙
最近有張高中生科展名單,使得許多朋友們「驚呼連連」,認為這些超專業科研題材,根本是父母科展名單!
我以前也這樣以為,但前陣子因緣際會,看到幾個真正由高中生 initiate 的計畫,我看法有所不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