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懶人包 之 藍弋丰的各種聽說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11/30

 

前言

 

藍弋丰出新書,出版社叫我要爆他料,於是有以下一文,與書本上的不一樣,這個我意猶未盡的又加油添醋了一些。

 

哪裡不一樣?去買書來比就知道,請各位多多支持台灣金頭腦做文創,由以下連結購買,我會獲得 4% 回饋金,所得全部拿來請藍弋丰吃飯,希望還夠吃鬍鬚張

 

 

 rubberchin

橡皮推翻了滿清【簽名版】

 

 

Q: 你是誰?憑什麼介紹藍弋丰?

 

A: 這本是藍弋丰的書,我是誰不重要。重點是我認識藍弋丰超過20年,從他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就不幸的 跟他是同學,跟他一起考試,知道他為什麼討人厭、 也看過他一路走到今天的各種脈絡。

 

 

Q: 聽說藍弋丰聰明絕頂?

 

A: 這是真的。小弟算是混得還行,一路上也有不少人說我是個很聰明的小孩(對啦,我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怎樣?),但我跟你說,你如果覺得我聰明,一定是因為你沒見過藍弋丰。

 

我是努力型的,國中念書,唸到晚上三點,隔天七點起床通車上學。藍弋丰是天才型的,從不熬夜、從不預習,考試前就輕鬆念,也不勉強。一直以來我們兩個成績互有高低,但都還行。

 

國中時,我跟他就坐隔壁。一次生物課,老師臨時說:「十分鐘下課給你們念剛才教的,上課後要臨時考。」你也知道,升學主義下的孩子,最愛比較了。心想,你不預習,我也沒預習,大家起跑點一樣,十分鐘能讀多少也一樣,誰怕誰。

 

同樣的新範圍、同樣的十分鐘、同樣的考卷。改完,我70,他90。

 

對一個14歲的小孩如我,那20分是很絕望的差距,一模一樣的學習條件,我盡力了,但仍遠遠落後。這事對我幼小的心靈打擊甚大,讓我開始理解到,這世界上除了有巨大的貧富差距,還有巨大的天份差距。有些人,生來就是學習能力的貴族。

 

 

Q: 聽說藍弋丰念完醫學系,沒當醫師,就去作文創?

 

A: 是的,因為他比我們這些人都提早想透人生。一次聊天,他提到:

 

「我實習的時候,有天晚上值班很累,躺在台大醫院的板凳上,忽然覺得,真累啊,這好像不是我要的人生。那時就決定,畢業以後還是別當醫生好了。」

 

當然,在這個決定之前,他在遊戲、動漫業界都打過零工,PTT多年的筆戰,也磨練他的思路與文筆。但即使如此,對一個24歲的年輕人來說,那還是一個很大的決定。

 

家人排山倒海的質疑、同學看好戲的心態,從來沒少過。但是,他還是選擇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十年後,過勞的年輕醫師如我,在醫學中心加班作研究的清晨,思索什麼才是自己要的人生。藍弋丰,卻已經在「自己要的人生」上,過了十年。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

 

又一次,讓我理解到,這世界上除了有巨大的貧富差距,還有巨大的勇氣差距。有些人,生來就是勇氣的貴族。

 

 

Q: 那這樣他唸醫學系幹嘛?

 

A: 對藍弋丰來說,那就是一個大學的經驗吧。一般人是「我能考幾分就念什麼、畢業就做什麼」,以當年的第三類組來說,當藥師就很棒,考上牙醫也不錯,能上醫學系更好。

 

但這世界上就是有些天才,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考,上了醫學系就念,到了實習進醫院,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就離開。

 

或許,念完醫學系,是給父母一個交代,也給自己一個「應該用不到,但萬一怎樣還是可以回去」的退路。

 

不過,2012年四大皆空醫療崩壞的現在,如果你是藍弋丰,也不會想回醫界了。

 

 

Q: 聽說藍弋丰是沒辦法做醫師才去作文創?

 

A: 那你一定是搞錯了。以他的學歷(台大醫學系)、他的聰明(IQ 144)、他的用心(明騎西行記裡頭的細膩考據),他來當醫師才是台灣人的福氣。很不幸的,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

 

 

Q: 藍弋丰聽說不太聽他爸媽的話?

 

A: 在某個面向上,是的。

 

如果你是藍弋丰的爸媽,在當年聯考的激烈升學世界中,兒子能過關斬將秒殺對手,國中跳級、高中也在領先群,練到台大醫學系都畢業了,就等著看破關畫面當醫生。結果他把光碟退出來,說:「爸、媽,其實我不想玩這片。」你會不會氣到冒煙?

 

對這個,藍弋丰的回答也頗富禪機

 

「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並不是一定孝順。很多人順從父母只是怕被罵,那其實是一種自私。」

 

父母終究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走一條真正為自己好的道路,這才是真的孝順。」

 

看不懂嗎?那我建議你,引號裡頭的句子多念兩次。就跟你說人有天份差距吧。

 

 

Q: 聽說,藍弋丰還是有點後悔沒當醫師?

 

A: 那你一定又搞錯了。前陣子,我跟他見面,從聊天中,我感受到「從骨髓透出來的快樂」。那是有再多頭銜、再多金錢也沒辦法假裝的。

 

當時我想,作為父母,不過也就希望小孩一輩子開心健康。我們同學裡頭,誰比藍弋丰更快樂的活在「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不過,比藍弋丰健康的應該是有,因為他太胖了……。話說我也沒什麼立場講這個就是。

 

 

Q: 藍弋丰聽說很好逸惡勞?

 

A: 在某個面向上,這是真的。

 

藍弋丰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懶人才會成功」。這意思是,因為懶,人才會發明電腦、才會發明電話、才會有工業革命、才會發明新的方法去做傳統的事情,讓人類文明持續進步。

 

當今天有一百份傳單要抄寫,我會直接拿起筆來不眠不休的作,而他是會去找影印機搞定事情的那種人。

 

我們這代的年輕醫師,花了十年的時間燃燒肝臟、努力工作,才終於理解到:「越勤勞,其實只是成為錯誤體制的挑夫而已。某個程度上,甚至是維護錯誤體制的幫凶。」

 

藍弋丰,在十年前就知道這道理。

 

 

Q: 藍弋丰的《明騎西行記》好像不太好看?

 

A: 聽你這麼說,我推測您應該沒看過這書。我認為藍弋丰在《明騎西行記》時已經證明自己是一個成熟的圖文創作者:「有能力處理大量歷史資料,精確耙梳,並有餘力提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看法。」

 

『在當代新銳華文創作者中,藍弋丰是少數願意設下高標準,並一步一腳印,從考據、製圖、架構乃至文字堆砌去實踐的藝術家。流暢令人不忍釋手的文字與劇情,證明本書已融合精準的史地考據與絕佳的故事鋪陳。』

 

摘自:《明騎西行記》是歷史小說?不,這是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成長小說!(蔡依橙)

 Mingchi

明騎西行記

這本是小說,很好讀!

 

 

Q: 不是啦,我是說男主角沒什麼肉慾,小說沒有香豔場面,光一點曖昧害羞就扯整本。

 

A: 同學,你吃重鹹喔。我也不怪你,這時代就這樣。

 

不過還是提醒您,這樣對健康不好。人活著,總是要有點靈性,有點腦部思考活動比較恰當。

 

 

 haichi

海角七號 [電影小說]

這本也是藍弋丰的小說,封面稍微有點肉慾。

 

 

Q: 所以,就你認為,藍弋丰的特色是?

 

A: 藍弋丰有著非常清楚的腦袋,能處理大量資訊,形成有力而獨特的觀點,並用流暢的中文寫作,讓高度精鍊的概念,精準地傳遞給大眾。在這個資訊氾濫、眾聲喧嘩的世界,正是時代需要的知識份子典型之一。

 

這本有關晚清的書,從標題到結論,呈現的就是這樣的風格。祝您閱讀愉快。

 

 

rubberchin

橡皮推翻了滿清【簽名版】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2 則迴響

你什麼時候該努力?什麼時候該賺錢?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10/26



上次,聊韓國,有朋友說,觀察太多、數字太少,說服力不夠。是說,即使這樣也一萬個讚了啦。 這次,我們就用美國的數字,給年輕人一些實際的建議。

 

gr-pm-incomeage-462

圖、2011年美國家戶總所得,依據年齡分組。

Sourc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Credit: Lam Thuy Vo / NPR

 

gr-pm-incomeage2-462

圖、2011年,美國人收入來源比例,依據年齡分組。

Sourc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Credit: Lam Thuy Vo / NPR

NPR planet money前幾天發佈了兩張圖,是把美國家戶所得,根據年齡作了分析。雖然美國的物價與薪資水平與台灣不同,但從圖中還是可以讀出很多人生策略

 

Q: 什麼時候,該累積實力、不在乎薪資?

A: 你本來就很能難取得高薪的年紀,厚植實力為先。(< 35 y/o)

 

Q: 什麼時候應該想辦法取得最高薪資?

A: 你這輩子收入最高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養成實力、固守低薪,很快你的人生收入高峰就過了。(35-55 y/o)

 

Q: 什麼時候你的收入會開始走下坡?

A: 當你「腦力的增長」開始小於「體力的下滑」時,做事方法再對,比不贏聰明又一天工作16小時的年輕人,不管你做投資或勞務都一樣。(55 y/o)

 

Q: 圖表上沒說的是?

A: 你越老,要負擔的家人花費越多,所以要趁早開始存錢。人類的體能顛峰是在30歲左右,你看25到35歲這十年有多重要。這十年養成的能力,決定了你薪資的高度,以及你養自己和家人的經濟能力。

 

Q: 跟圖表上不一樣的是?

A: 未來,你65歲退休後能領到的福利,不可能像美國的統計,佔比56%,台灣的龐式騙局快垮了,所以65歲以後收入請折半思考,回推來說,25到35歲你要多麼努力培養能力?35到55歲,你又該多麼努力掙錢?

 

Q: 錢錢錢?什麼都是錢?理想呢?

A: 我誠心希望國家五保破產可以用「理想」解決,我住安養院時,能用「理想」支付,也誠心希望國家每年可以讓我用「理想」替代繳稅、小孩的學校能讓我用「理想」付學費。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你什麼時候該努力?什麼時候該賺錢?〉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當我們還在對韓國說三道四的時候……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10/23

 

 Chosun

 

這次應朝鮮大學邀請,前往韓國光州演講「Prosthetic valve assessment using MDCT」,再訪韓國,以下分享:

 

 

當我們還在吵「機場不夠好」的時候……

 

仁川機場超越桃園機場甚多,這是去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當我們還在煩惱手推車不好推、機場設施太差、牛肉麵價格太貴時,仁川機場已經把全線巴士與地鐵交通都做好了。

 

首爾有兩個機場,仁川 (Incheon) 與金浦 (Gimpo),大概類似桃園機場與松山機場的角色,一個國際、一個國內,所以,到了仁川之後,必須選擇搭地鐵或巴士前往金浦,然後坐金浦飛光州的國內線,才能到會場。

 

我選擇巴士,走出機場就有售票亭,外國商務人士常搭路線,就在出口正前方,不需特別尋覓。票價設定為 7000 韓元(約台幣 200 元),整數紙鈔,不用找零,對大包小包的出關旅客,最是方便。車票設計成小雜誌的封底,一定得看、一定得拿。瞬間變成發行量大、閱讀率高、觀眾購買力強的強勢雜誌通路,大收廣告費!當我們政府「拼什麼、倒什麼」的時候,他們用商業體系去永續經營。

 

 TA

圖、把一張票變成一本雜誌的封底,發行 Ticket Magazine。

 

 

當我們還在努力增加「兩岸」交流的時候……

 

韓國人思考如何超越全亞洲。晚宴時,Sung-Min Ko 醫師跟我說,整個韓國放射學界,是以成為亞洲的 Radiology Center 為目標,除了每年大量投稿 RSNA,增進國際能見度之外,更發行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廣收世界文章,建立各種國際等級之次專學會與世界接軌,包括:成立 Asian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取得 SCCT  Asia Chapter主辦權、爭取 SCMR 到首爾舉辦年會……等。

 

十年前我們把這當笑話,現在我們還真笑不出來。

 

韓國作這些事情也不是一廂情願亂砸錢,他們知道自己有競爭力。許多國際學會到中國舉辦的經驗都不太好,在階級文化、透明度以及就事論事上都有問題;日本人自視較高,合作上多有摩擦;新加坡本國醫師少,參加者不夠,財務風險大。

 

韓國以 3000 個放射科醫師、成熟的次專分科、好學的整體態度作為後盾,舉辦國際學會均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台北,他們根本不想拿來比較。我們還在講古老的「四小龍」攀關係,人家已經在亞洲制霸的路上了。

 

 

 fourdragon

圖、四小龍?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當首爾變成亞洲影像中心,顯影劑與大型機器的跨國公司資源挹注後,把贊助與合作研究的餅作大,未來年輕人便有更大的舞台發揮,生生不息、永續經營。周邊活動帶起的機場人潮、會展經濟、觀光繁榮、國際就業機會,都能持續帶領首爾向前進。

 

 

當我們還在說「台灣很有人情味」的時候……

 

其實,很多亞洲國家都有人情味。譬如這次在光州,老婆和我在民俗博物館 (Gwangju Folk Museum) 外找不到計程車,我們比手畫腳跟中年的男館員溝通,他只抓到一個關鍵字「Taxi」,就免費幫我們打了幾家車行叫車(那邊車行常常打不進去或者回報沒有車……),帶我們走到一公里外的候車區,陪我們等十五分鐘的車,然後滿足的離開。

 

回想,去日本、去韓國中小型城市,每次都是受到當地人幫忙很多。當我們在說自己很有人情味時,或許表示,我們不知道「原來大家都有人情味」,還有,我們其實不能理解「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人情味必然淡薄」,而還為著國家的原地踏步沾沾自喜。

 

台灣人天生很有人情味?那些堅持興訟的患者一定也很有人情味。

 

 

當我們還在說「韓國模式不適合我們」的時候……

 

滿街都是三星的大銀幕手機,每個人都高速行動上網,滿街都是現代汽車,大空間、高質感、導航標配,這些本國經驗,都成為三星手機、現代汽車大賺外匯的後盾。更別說巨大的線上遊戲產業視聽效果特佳的 K-pop韓式時尚服飾、韓式髮藝……。我們還在尋找自己的特色,人家的論述跟產業都已經完整了。




是的,南韓 5000 萬人,有比較大的內需市場,所以他們做起手機、汽車、遊戲。

 

但瑞典 900 萬人,有 Volvo 與 Saab,芬蘭 500 萬人,有憤怒鳥與 Nokia。人口少就不能做手機、汽車跟遊戲嗎?不對吧。

 

找藉口的極致就是:新加坡成功,就說人家是城市國家,台灣不一樣;南韓成功,就說人家人口多,台灣不一樣。你怎麼不說新加坡當年是被馬來西亞踢出來,什麼資源都沒有?南韓有個惡鄰居隨時打飛彈,所以首爾無法發展國際貿易呢?

 

 

當我們還嘗試找些自己的優點時…..

 

這十年來,我從台灣走到國際,看著別人的國家一年年的進步,回顧自己的家鄉,實在很難找到樂觀的點。年輕人對未來失去希望,也沒有好的典範可以學習,失望之餘,開始重視飲食娛樂,每天都在 facebook 看到他們上傳的美食美景。

 

你怎能怪他們呢?看不到未來已經很悲傷了,連「吃」跟「玩」都沒有,人生還剩什麼?

 

應該是「我們」要檢討,為什麼年輕人寧願把錢拿去學雷射飛針微晶瓷,而不是治病手術搞研發?為什麼「我們」沒有給年輕人,一個更吸引人的未來?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1 則迴響

辦「圖文競賽」,該開臉書「粉絲專頁(Page)」還是「社團(Groups)」?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10/6

 

00Upload

(攝影:黃俊榮)

 

:如果想辦一個「圖文競賽」,需要一個地方給大家上傳活動當天的「圖片」與「文字」,參賽者彼此可以看得到,而且評審也能很方便的瀏覽。應該開臉書「粉絲專頁(Page)」還是「社團(Groups)」?

 

:應該開「社團(Groups)」,主要是由於使用者互動程度較高,且在手持式行動裝置的體驗較好。

 

 

緣由

 

明年2月23日,「年輕時代 優勢何在」:醫療生涯策略研討會,將會舉辦「圖文競賽」,需要一個地方給大家上傳「圖片」與「文字」,希望讓評審能很方便的瀏覽,參賽者彼此可以看得到,朋友們也能一起來看熱鬧。這樣的情況下,應該開「粉絲專頁(Page)」還是「社團(Groups)」?

 

我一開始以為是「粉絲專頁」,但,結果我錯了。

 

 

貼文通知差異

 

假設今天在「粉絲專頁」與「社團」都貼了文,於朋友首頁的「動態消息」都會出現。

 

 01diff

 

 

但只有在「社團」的貼文,會出現左上角的通知,以及左下角的跳出視窗。

 

 02notice

(臉書頁面左上角的通知)

03popup

(臉書頁面左下角的跳出視窗)

 

 

雜魚 一份子 差異

 

更大的差別是:在「粉絲專頁」上,一般使用者被視為雜魚;在「社團」頁面上,則被當成一份子

 

能當一份子,誰要當雜魚啊?

 

 

 04page

(在「粉絲專頁」貼圖,只會顯示成小小彙整視窗裡頭的小小迴紋針。雜魚無誤。)


 05tyro

(在「社團」貼圖,會直接出現。被當成一份子。)

 

 

權力結構差異

 

這樣的差異很容易理解,畢竟「粉絲專頁」業主,多是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品牌,希望頁面上的資訊傳遞很精準,不然如果敵對陣營來亂,一下子被洗版,不就糗了。

 

「粉絲專頁」像是大堂課,老師說什麼,你就聽什麼,單向傳遞,問問題與互動的時間少,也受到限制,權力集中在老師身上。

 

 06page

(臉書粉絲專頁權力結構)

 

 

「社團」則是增進互動的地方,概念比較類似 BBS 連線板,每個人都可以貼文,每個人也都能得到相同的版面,管理員充其量只是有刪文權限,同時也是一個比較積極的使用者而已。

 

「社團」像是小組開會,你一言我一語,權力分配較為均勻,板主不見得最受歡迎。

 

 07groups

(臉書社團權力分配結構)

 

 

App 方便性差異

 

最後,考量手持式行動裝置的方便性,「社團」完勝。互動過的社團會顯示在 facebook app 的側邊欄,但粉絲專頁不會。這對當天只帶 iPhone 或 Android phone 的朋友,非常方便,只要加入 TYRO 社團,即可快速貼圖發文。

 

08Phone

(參加過的社團會出現在App上,但按過讚的粉絲專頁不會。)

 

 

決定用TYRO社團

 

TYRO 全名 Taiwan Young Radiologists Organization (台灣年輕放射科醫師組織),是這次活動的重要協辦單位,曾舉辦過 1st Asian Young Radiologist Forum。經過協調,TYRO 答應出借「社團」頁面,當做這次「圖文競賽」的上傳平台。

 

建議已報名研討會的您,儘快加入社團,當天,用您的手機或平板,上傳圖片與文字,用實力贏得 Apple TV!

 

 

附註

 

其實網路工具的使用,答案都是相對的,如果今天是可口可樂,因為既有粉絲團已建立,且行銷經費多到花不完 開發能力強大,用粉絲專頁做互動還是比較理想;但像我們這種精緻小活動,在免費工具的友善度上,「社團」還是完勝。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已標籤 facebook, 社團, 粉絲專頁, 臉書 | 在〈辦「圖文競賽」,該開臉書「粉絲專頁(Page)」還是「社團(Groups)」?〉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年輕世代 優勢何在」研討會籌備故事:報名初期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9/29

 

 SunShinetb8

 

有看小弟臉書的朋友,應該知道最近我們辦了一個活動:「年輕世代 優勢何在」:醫療生涯策略研討會。內容與企劃,連過去就可以看得到,就不重複多說了。

 

這次活動,規劃了不少創新,尤其在課程企劃方面。因擔心報名人數不足,造成虧損,所以我們選擇在五個月前,完成網站內容,希望藉由較長的宣傳期,讓報名人數多些。

 

宣傳開始前的一週,壓力很大,幾個工作伙伴都看著我,為了定價與財務規劃焦頭爛額,幾個老朋友也被我煩過,問東問西。事實上,開始報名前,我已經做好虧損的準備,所有的預支現金都是我放進去的,活動萬一失敗,由我一個人承擔,只有如此,成員們才能專心執行籌備事宜。

 

我當然很怕虧損,所以也擬好了三波宣傳規劃,並精算最嚴重可能賠多少。確定承擔得起後,便儘速完成網站架設、內容上線,開始宣傳並接受報名。

 

 7days

 

感謝大家捧場,本來規劃五個月的宣傳期,竟然在七天內就額滿了。必須說,這真的超乎預期,我自己也嚇一跳。

 

老朋友說,因為你們團隊辦活動已經有口碑了,不管是「那些年」或「臨床作業再聚焦」都額滿了,這次當然也會額滿。說實在的,事後看都很簡單,但當初我真的能夠體會創業艱辛,「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努力」說來容易,當你拿白花花的銀子撩下去,壓力完全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面對醫療崩壞的應對方式,我不喜歡成天抱怨,所以,選擇在臉書上長期分享各種資訊,選擇在部落格上持續的書寫 (喂,富堅了好久的那些呢?),選擇用研討會的形式,傳達正確的訊息給年輕人,選擇在這些企劃與實踐中,讓我對財務操作、活動規劃、客戶回饋、細節控制與社群宣傳都保持敏銳度。

 

我相信,與其拿時間去抱怨,不如「作」一點什麼、「想」一點什麼、「學」一點什麼,才能提高自己在困境中生存的機會。

 

這是我最近的心情,與您分享。

 

 SunShine7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在〈「年輕世代 優勢何在」研討會籌備故事:報名初期〉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老朋友情義相挺 之 建華診所進階OsiriX應用教學課前講義

 

時間:2012年8月18日 (六) 13:00-15:30

講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報名:陳建華 醫師 (Clive Chen Clinic)

 

 

00cliveclinic

 

 

00 課前心理準備

 

1. OsiriX是「部分」免費的:OsiriX 32-bit的確不用錢,但他會用極慢的速度不斷折磨你,直到你掏錢出來為止。 如果你要高效能的處理大量影像,OsiriX 64-bit請拿錢來換,各種不同版本,約新台幣12000至30000不等,相對於商用工作站動輒數百萬,這其實蠻便宜的。

 

01pay

 

2. OsiriX因為實在是太便宜了,所以效能低落。以下是32-bit (效能極為低落) 與64-bit (效能普通低落) 之「處理效能」與「一次能處理影像數」的官方比較表。

 

02comp

 

 

3. 因為OsiriX真的很慢,建議您硬體規格不要太差。我是有點急躁的人,能忍受的最低限度,是i7等級的iMAC或MBP,配上OsiriX 64-bit。一組十萬以上的Mac Pro當然更好,但建議一開始不要投資那麼大,免得後悔,我看過太多的OsiriX入門者,一輩子都只是入門者,話說我現在也還是入門者啦,只是剛好被建華抓來講課。 另外,MBA之類的入門級機種當然也能跑,就像騎腳踏車能到花蓮,走路自然也可以。走到花蓮後,如果你真的很喜歡,之後要買腳踏車、要買汽車也不遲。

 

4. 你在網路上看到那些華麗的動畫,都是有人拿「青春」去換來的。這軟體沒有神奇功能,真正神奇的,都是使用者。YouTube上藝術動畫最多的KMRT3000,用免費的OsiriX 32-bit,配上早期的MacBook (2GB RAM),做出下面這個美麗動畫,但他花了「七天」,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個禮拜」!





02kmrt3000

 

5. 建議您準備一支順手的外接滑鼠,三鍵為佳。擔心在操作挫折中,併發腕隧道症候群者,建議自備滑鼠墊,Elecom的不錯用。(資訊揭露:我沒有Elecom的股票,你買貨我沒抽成謝謝。)

 

6. 自行準備硬體清單:裝好OsiriX的Apple電腦一台、合手外接滑鼠一枚。沒有也行,最後我這台會借你操作,如果人很多,那就看你們要猜拳還是打架決定先後順序。

 

 

Part 1. OsiriX的「臨床應用」、「藝術影像」與「華麗動畫」製作

Part 1. How to do fly-thru in OsiriX and its clinical use

 

1. 請先下載上課要用的 DICOM 檔案,163 MB,內有 586 張已去連結的 CT 影像。請先下載、解壓縮,並放進您的 OsiriX 中。如果您不知道怎麼載入 DICOM 影像,上課的時候,我會嘆一口氣,唉,然後還是會教您的。

 

2. 我們將會用預設的 viewer,學習調整厚度、影像處理方式,瀏覽全部的影像,辨認descending aorta aneurysm、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s/p stent graft、mural thrombus等,並指出幾個重要的分支,如 celiac trunk 與 renal arteries。

 

03AAAspstentgraft

 

3. 接著,將使用 3D MPR 功能,協助大家旋轉平面,以針對不同血管作最佳化的觀察。在這個示範例子中,right renal artery 是很好的例子。

 

04RightRenal

 

4. 跳回 viewer 後,接著用 3D volume rendering 功能,說明 8-bit CLUT 與 16-bit CLUT 的差異,簡單說,要漂亮就得花時間,基本上,與女性朋友化妝有雷同之處。

 

05bit8

 

06bit16

 

 

5. 秘技:如何讓你的 3D volume rendering 特別漂亮,這個上課才要講,不然對不起專程花錢來上課的朋友。

 

6. 解釋 3D 醫學影像走向藝術風的關鍵:Color look-up table (CLUT)。

 

7. 如何自製一個漂亮的 16-bit CLUT?

 

07bit16editor

 

8. 到這裡,您應該能自行完成一幅美麗的醫學影像「畫面」。接著,我們將介紹怎麼作動畫。

 

08Beautiful

 

9. FlyThru 功能介紹、參數最佳化與實際操作。

 

09Movie

 

 

Part 2. 窮人的mini-PACS server

Part 2. OsiriX vs. PACS

 

1. OsiriX 本身就是一個 mini-PACS server,作為小型診所、超音波室、個人研究使用的影像儲存,還能勝任。

 

2. 設定上很簡單,在一個區域網路內,給予固定 IP,設好 AE title、IP、port 這三樣,基本上就行了。

 

10Locations

 

3. DICOM node 的概念是要互認,就是兩台機器相連,要讓這兩台彼此設好 AE title、IP、port,三樣參數都不可以錯。連不起來時,請反覆檢查數字、文字大小寫,連不起來一定是哪裡設錯了。

 

11DICOMnode

 

4. 設起來之後,應該能彼此互相 query 並 retrieve images,其他功能,懂英文的話應該很容易能上手。(建議不要用簡體中文版的 OsiriX,因為兩岸用語不同,那基本上比英文還難懂。)

 

 

Part 3. 醜媳婦總要見公婆 之 你操作我來看

Part 3. 3D rendering and fly-thru hands-on practice

 

1. 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員從笨拙的動作中 逐漸熟悉各個按鈕,並獲得成就感,減少毆打講師的機會。

 

2. 熟悉操作,需要時間,但要做出華麗的影像,其實很講天份。這部份不強求。

 

3. 本課程沒有考試,考量各位都是成年人,表現不好並不會打手心,更不會笑您。不過,在挫折中衍生的自卑感跟恥辱感,我們無能為力。

 

4. 經高人指點,加上回家偷練數十小時後,您應能跨過工作站學習的幽谷,順利製作動畫如下。恭喜您,從此以後頭腦都清楚,考試一百分!(這段影片應該有音樂的,但 YouTube的 Audio Swap 功能需要幾天才能呈現,音樂出現前,您可以自己先唱,頂愜意。)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2 則迴響

「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你為自己做了多少努力?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7/28

 

 01VIP

圖、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Q: 我也想走出台灣,但我英文不好,沒辦法與世界接軌。

 

A: 傑出的專業表現,才是世界共通語言。英文好就是國際化?真如此,紐約乞丐應該比你更有國際觀。

 

近幾年到世界各地演講,偶爾一些英文流利的高階主管,聽我的英文不那麼「道地」,行禮如儀之間,便開始歧視與忽略。大概是想:台灣?像泰國一樣的國家吧。這樣的黃皮膚醫師是有多厲害?

 

但聽完我的演講,這些人都會很客氣的來打招呼,努力修補剛才稍微冰凍的關係,甚至英文講慢一點,用簡單的單字慢慢聊都願意。

02Drtsai

 

為什麼?因為你的努力,因為你的專業,因為你與人談話之間,雖然時態常錯,卻充滿對生命的洞察與智慧。這就是你要讓自己做到的境界。

 

換個角度,現在中文也算強勢語言,假設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來台演講,你會因為他中文不好而取笑他嗎?

 

語言,夠用就好。不純正的 English 也沒關係,用 Globish,甚至 Chinglish 或者 Singlish 也可以通。

 

親切可愛的 Singlish

 

 

Q: 不能這麼說,香港、新加坡的年輕人,光英文的流利程度就超過我們,看一篇 NEJM 的速度像是我看一篇壹週刊。這輩子根本不可能贏過他們。

 

A: 有捨必有得,你對中文的快速閱讀能力、深度理解能力,也是他們望塵莫及的。(咦?你中文熟吧!)

 

英文是一門技術,醫學也是一門技術,使用電腦上網也是一門技術。要不要學會,就看你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興趣、有沒有花時間。如此而已。

 

是的,他們都講流利英語,閱讀學術期刊也比我快,但至少在心臟影像這個領域,卻都是我受邀到香港新加坡演講,都是他們要跟台灣的醫師學。所以,問題不在於語言,而是你有沒有投入熱情到你的專業,並完成別人做不到的事。

 

 

Q: 我三十五歲了,過了學英文的黃金時間。

 

A: 我的老闆,秀傳醫療體系黃明和總裁,七十多歲,都在用 iPad 回我電子郵件、主導 App 開發。您這句陳述,除了作為一個藉口之外,我看不出有任何意義。


03minho

圖、黃明和總裁與影像資訊科蔡瑋琳主任分享 iPhone 使用經驗。

 

 

Q: 同學去新加坡工作了,雖然我也有考慮過,不過因為英文不夠好,所以沒去。而且,我認為新加坡其實沒那麼好,沒有言論自由、沒有媒體自由、車子跟房子超級貴,反對黨時常被打壓。

 

A: 其實,我很討厭這類的迴圈。你最好先釐清自己,是不敢去然後才酸葡萄,還是你真認識新加坡這個國家?

 

每個社會本來就有光明與黑暗兩面,你說的新加坡問題都是真的。不過,當你為了台灣誰都可以當名嘴很自豪時,請問你搭華航跟新航,會不會覺得新航比較有競爭力?你看過樟宜機場與桃園機場,會不會覺得台灣政府完全沒有施政遠見?為什麼整潔、服務、效率、設計、交通各方面,全部都輸掉?

 

因為我們的國家,保障那張「嘴」的自由,卻不要求「手」要跟上

 

今天你是年輕力壯的一群、你是願意付出努力的一群、你是有專業能力的一群,新加坡對這樣的人很鼓勵,給你 PR (Permanent Resident)、給你比台灣低一半的最高級距所得稅負 (20% vs. 40%)、給你乾淨的水、乾淨的街道、乾淨的空氣、國際化的小孩教育、安全的社區環境。然後,你整天自以為知識分子的在那裡尋找新加坡的黑暗角落,又一邊抱怨台灣對你不好……

 

請問同學,你到底要什麼?

 

政治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社會的資源有限,你要讓得肝癌的窮人免費吃掉三百萬標靶藥物但實際上只延長壽命三個月時,就不可能讓護理師的收入跟空姐一樣。所有健保局、衛生署、政府承諾的政策開銷,都是從「某個地方」拿來的。在台灣,尤其是奉公守法、年輕力壯的一代,被拿走的最多。

 

如果你跟我一樣,因為家人、因為各種因素,決定留在臺灣。與其花時間抱怨,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強呢?

 

 

Q: 那就要學香港啊,開放賽馬,取得高額彩金,成立很多慈善會,資助各種社會福利。

 

A: 典型的以偏概全,我快要不想跟你講話了。

 

這些慈善的好處,你去問香港籠民看看,他們覺得實不實用?香港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沒救了,才會有那麼多小規模慈善計畫,你知道嗎?

 

不要再講東講西,用大量片段的理解來合理化你的怯懦。你是真的要實踐人生,還是只喜歡到處挑毛病、當個鍵盤正義魔人?半調子的知識不要拿出來秀,真正把自己的生命過好才最實在。

 

未來要為你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就是你自己。

 

對現況不滿,但卻不找出路。對世界各地不了解,就開始抱怨自己的國家缺這缺那。不增進語言能力,卻抱怨台灣沒給你好的英文教育。不走向國際,只抱怨台灣不夠國際化。連網路上的資料都看不完整,抓住隻字片語就開始長篇大論。

 

我認為,再過二十年,你還是現在這樣。

 

民主制度是很好,但不能保證你有個好生活。菲律賓與印度都有民主選舉,但菲律賓有 10% 的人口(800 萬人)必須到海外幫傭/工作,大學生也不例外。印度知識菁英階層,大量外流到美國。台灣一向也是如此,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你看,員多少人有綠卡。只是現在多了新加坡的選項,連我們這種市井小民,靠專業都能出走,媒體跟社會大眾有點不習慣罷了。

 

我只想說,這世界一直都是殘酷現實的,除了貧富差距,還有能力差距。成天花時間抱怨,你就落入能力較弱的那一群。當別人開始國際化,看透世界運作的原則,給自己的家人小孩一個好的生活與教育環境時,你還在鍵盤上維護世界和平。

 

祝你好運,我的朋友。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2 則迴響

不型男飛行日誌:到底教學與分享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7/21

 

 HyattRegenctHK

Hyatt Regency Hotel @ Tsim Sha Tsui

 

今天晚上在香港演講,之後晚宴,恰巧與 Queen Mary Hospital 的一群醫師同一桌,其中一位年輕醫師問我:「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我,我也有去北京聽您演講。」

 

其實我不記得了,有點不好意思,但我看到那眼神,想到年輕的自己。

 

我也一樣,曾經有很景仰的大師前輩,找到機會就想跟他講兩句、介紹自己,好像多聊幾句自己也會變強,更很希望大師對我留下印象。但事實上,這些大師最後都不記得我。

 

那個過程,與其說終極目標是「被大師記得」,還不如說是「對這個年輕人來說走出害羞並且真正用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映出的,其實是對自己的期許,以及對未來的渴望。

 

我專業生涯剛開始時,就像在深井的底部,要努力好久,才能爬出去,擁有自己的世界。現在我在井外了,看到那些熱切的眼神,我總會探頭下去,跟他們分享一些經驗、鼓勵他們:「你只要努力,一定辦得到。」

 

其實我也知道,不是每一個年輕人最後都會爬出去的,多數人也將庸庸碌碌一輩子。但,對一百個年輕人鼓勵,只要最後有一個真正走出去,我都覺得值得,更何況,實際比例遠超過此,我估計大概是百分之五吧。

 

是的,我分享、我鼓勵這些年輕人,沒有錢拿的,甚至同樣的時間我去工作還可以賺錢養家。但是,我們人生總要相信一些什麼,那是我們在賺錢養家、苟活在這世上之外,唯一珍貴的東西。所以很多人才會去信主信佛信慈濟信山達基信神棍。 以我來說,我相信的就是:「只要你努力、方法跟方向都對,一定有自己的一條路。」而我想傳達給年輕人的,就是這樣的概念。我從中也獲得很多成就感。

 

當然萬一有一天我遇到什麼大事件,發現原來我過去的所有原則與想法都是錯的,或許我也會去信主信佛信慈濟信山達基信神棍。

 

每個在井底想出來的人,我都會給他們一點鼓勵。但同時,我也會對離井口最近,以及最努力向上爬的人,更多的支持,甚至在井口最後一步,拉他們一把。

 

那為什麼不乾脆下井把大家推上來呢? (1) 因為,那是地藏王菩薩做的事情,不是我這等凡人可以做的。 (2) 因為,那樣就不是人生了,人有貧富差距、能力差距、努力差距、成就差距。任何面向,總有 5% 的成功者,以及 95% 的一般人。你不讓年輕人去爬,他們永遠不會知道要怎麼爬出井。這是脫離Matrix的過程,一定得自己去體會。

 

所以,在 Queen Mary Hospital 這位年輕醫師問我話的一瞬間,我決定今天晚上,跟他們分享:在那些看不到未來的時候,我是如何規畫過去十年的?我做了哪些決定,根據的又是什麼?希望,他們能知道,靠自己的腦袋、靠自己的手,這口井是出得來的。

 

我可能依然不會記得他們的名字,但今天的談話,或許會改變其中幾位的未來,讓他們變得更好。那就夠了。

 

這就是,教學與分享對我最大的意義:因為,我看到了年輕的自己。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在〈不型男飛行日誌:到底教學與分享對我的意義是什麼?〉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臨床作業再聚焦」研討會設計概念

 

企劃:蔡依橙 醫師

 

pic

 

過去幾年,受邀在上海、新加坡、柏林等幾個國際大城間飛來飛去,用英文對著外國人,分享台灣的心臟血管電腦斷層經驗、介紹我們的臨床研究成果、展示如何使用工作站完成困難疾病判讀。有次回程降落在桃園機場,才想到,為什麼在台灣沒講過呢?

 

我想,在台灣能不能集合相關資源,找個好場地,回答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展示大家最想學習的工作站判讀、分享大家最想吸收的新知?在各個面向上,與目前世界主流的 CT 教育訓練活動同步?

 

問了一些前輩,答案不一。有人說,因為台灣市場不夠大、因為台灣放射學會不夠大、因為台灣沒有這樣的傳統、因為台灣不習慣辦這樣的活動……。但我想,這些都只是個「說法」,不去試試看,怎麼知道呢?

 

於是,我找幾個老朋友,與台灣飛利浦共同設計了這個研討會,從舊問題到新知識、從影像判讀到發展策略、從掃描到組像,回答許多過去「想問卻不敢問」、「想問卻不知道如何問」的各種問題。

 

希望藉此,我們能從純然出口知識到海外的狀況,逐漸建立屬於台灣的知識內需市場,建立一個新的平台模式,使更多人願意分享,讓大家一同成長!

 

蔡依橙 醫師

2012 年 6 月 20 日 於 彰化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在〈「臨床作業再聚焦」研討會設計概念〉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六個你應該去看《黑暗騎士:黎明升起》的原因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7/11

 

01poster

 

六個你應該去看「黑暗騎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的原因:

 

 

1. 台灣就有高譚市!

 

台灣某都,貧富差距大、治安敗壞,政商榮華富貴、窮人無助心碎。「他殺及被他人故意傷害」人數超多,媒體依然一片太平,還打算養企鵝當吉祥物。這麼符合本地風土民情的電影,不看就不愛台灣。

 

 

2. 這是台灣贏過美國的機會!

 

美國 7/20 戲院才播,台灣 7/19 早場就有。你可以早早看完,比美國人先到 IMDb 投下你神聖的一票,這不是很酷嗎?咱們在世界上已經沒什麼競爭力了,難得有機會贏,一定要把握!

 

 

3. 這是 Nolan 的時代。

 

2005年起,Christopher Nolan每一部電影 IMDb 都超過 8 分。雅俗共賞的電影傳奇,不看可惜!

 

 

 

4. 或者,你等著看 Nolan 的失敗。

 

02ends 中文:Nolan 傳奇將於 7/20 終結,記得到 iMAX 看唷!

 

官網都寫這麼寫了,一個連續七年呼風喚雨,連專業影評都拜服的導演,怎麼在完結篇毀掉自己,這不是很值得期待嗎?都這樣的,大導演呼風喚雨一段時間,就會開始亂拍,想想史匹柏的《戰馬 (War Horse)》,多少人看到睡著!不到戲院看就酸,鄉民會嫌你不夠專業喔!

 

 

5. Nolan憑什麼不拍3D

 

這年代,連色情片都拍3D,大導只說:「影像比生命還宏大。」就堵住金主的嘴。去 iMAX 看看什麼叫做「比生命還宏大」的影像吧!

 

 

6. 一部電影、多重享受。

 

03joseph

 04Arthur-Ariadne

 

Nolan常用的演員就那幾個,你看 Joseph Gordon-Levitt 演 John Blake 的時候,還可以順便回憶一下, Authur 在全面啟動(Inception)裡怎麼偷親 Ariadne。音樂也一樣,又是 Hans Zimmer,一邊看黑暗騎士,又可以複習夢想城市崩壞的畫面。真正物超所值!

 

 

結論:

 

揪~竟,Nolan的傳奇會繼續,還是會在此終結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六個你應該去看《黑暗騎士:黎明升起》的原因〉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