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6/9

Takashi Murakami / Tan Tan Bo Puking / 2002
Q: 醫護人員以及一般大眾,不應該整天講生活品質與薪資福利,要多講心靈層面的東西。像是「不丹」,成為最快樂的窮國。只要有信念,就能活得富足。
A: 同學,你的資訊有點落伍,不丹傳奇已經破功了。藉此機會,幫各位回顧一下這個童話的破滅過程。
「幸福不丹」是這六年的報導熱潮,金融海嘯前後,全世界都在講「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時,不丹順勢提出他們的老口號:「國民幸福指數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成為差異化行銷典範。
事情開始,是 2006 年英國 Leicester 大學的 Adrian G. White,提出「生活滿足指標(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dex)」,並列出全世界的排行。

忽然,大家嚇一跳,前十名有九個都是富裕國家,丹麥、瑞士、奧地利、冰島、巴哈馬、芬蘭、瑞典、汶萊、加拿大,怎麼第八名是個又小又窮的國家「不丹」?
你知道的,媒體就愛報反差大的東西,故事勁爆,才有人買!
國外媒體如 The New York Times、Economist,中文媒體如商業周刊、天下,爭相報導。加上金融海嘯一來,全世界都在金錢中迷失自己,不丹成為文明發展的救贖。華人地區,這熱潮在 2010 年,梁朝偉與劉嘉玲到不丹舉辦婚禮達到高峰。
一系列的媒體文章,都有同樣的見解:「物質慾望該貶抑,靜心追求快樂。我們應從不丹模式中,萃取出人類的最後解答。」
那時我對這國家不熟,做了點搜尋,發現不丹的狀況其實很艱困。政治方面,受到印度嚴重的牽制,沒有像樣的外交,跟台灣差不多。

地理方面,不臨海、沒有港口,經濟就靠水力發電跟旅遊業。政府規定,觀光客每人每天要繳給政府 200 到 250 美元,如果沒了童話行銷,這跟搶劫不是一樣嗎?

預期餘命低於世界平均,僅 65.6 歲。人均 GDP 僅約 2200 美元,平均每天收入 6 美元。根據 Hans Rosling 走遍世界後歸納出的 Dollar Street,每天收入 6 美元的人民,住這樣的地方:

幾乎所有東西都是舊物回收,屋頂是鐵皮、主結構用木頭湊起來。遇到大風、大雨會怎樣也可想而知。自宅如此,學校跟醫院的水平也能同理類推。
我想,這些人的快樂,是不是像北韓人民一樣,來自於與世界的隔離。如果他們有機會選擇,還能如此安貧樂道嗎?所有的脫北者(離開北韓的人),在北韓的時候都覺得生活還行,但因故離開北韓後,幾乎不約而同的感到憤怒,也理解「過去的滿足其實是源自於國家的蒙蔽與欺騙」。
在臉書上,討論到「不丹」,即使有所懷疑,多數人也都不敢說,似乎說出來,就顯示自己利慾薰心,思想不單純。只有 Homer Lee 同學,與在英國的不丹人實際有過交談,理解到,事情其實不是媒體所報導的那麼簡單。
類似的言論,如毓琇圖書山莊莊主曾寫道:
『身為不丹人,生活沒有太大的選擇空間,外人唬弄的「最快樂的貧窮國家」,是發展觀光必要的說詞,是美化了的行銷術語;看嘛!不丹山多田少,除了觀光,還能發展什麼呢?投資酒店,有半年閒置關門大吉,誰還投資別的?不丹人追求幸福,是求而不得,非我不求也。』
『不丹人所謂的快樂,有極大部分來自貧窮和無知(跟外界接觸有限,知悉無多的意思),這種快樂是矇昧式、抑制性的快樂,很難說是真正的快樂;許多外國人向國際組織申請到不丹從事社福工作,一旦任務完成,莫不急於束裝返國。』
過幾年,主流媒體的追蹤報導也出來了:
『不丹最新(去年)的 GNH 顯示,只有 41% 的國民稱得上「快樂」,而不丹曾經有過 97% 人民感覺幸福的紀錄。GNH 依據心靈快樂、環境保護、健康、教育、文化、生活水準、時間分配、社區活力及良好的治理等九項標準評斷。』
『富裕帶來更多慾望。有些家有四、五輛車,這些進口名車應該開在遠比這裡好的路上。』
『我們逐漸背離 GNH 的價值,像多數國家一樣走向物質掛帥……我們的經濟問題是對外開放以及成為全球化過程一分子的結果。』
看看不丹現在的窘況,才知過去報導如何虛妄。世界還是一樣那麼複雜,只是我們寧願相信童話。
幸運的是,不丹選擇誠實面對這些轉變,理解這是全球化進程必經的痛。選擇面對,才有機會解決。
Q: 為什麼會這樣?要找到一個解答那麼難嗎?
A: 這是人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我們很希望找到一個遙遠的地方,那裡的一切都是現在眼前不完美的終極解決之道,然後我們相信童話、然後我們幻想破滅,然後我們繼續輪迴。
一個人的幸福或許很簡單,換個心境就可以。但一群人的幸福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個口號、一個領導人、一本書所提供的簡單解決方案,一定要小心。

如果不丹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那就是:
(1) 一群人的事情,解決方案從來不是那麼簡單。
(2) 自己的問題要自己解決,多看看別的國家怎麼做也很好,但基本的查證跟思考還是要的。
(3) 精神的寧靜仍必須以物質為基礎,你願意以修行與及缺乏的資源找到人生意義,大家不會有意見。但你不能要求一堆有妻有小的人都安貧樂道,小孩沒錢吃飯就是會哭,嬰兒得肺炎沒錢打抗生素就是會死。
Q: 但是台灣的全民健保,在國際上很有知名度,也是醫療外交、跟 WHO 接軌的一部分,不是嗎?
A: 醫療是醫療,外交是外交。自慰三五分鐘就該停,整天這樣就不行。
是的,我們去世界衛生大會 (WHA),署長常常以全民健保為題發言,新聞報導驚艷國際,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人理我們。
『世界衛生大會的演說順序採登記制,需在會員國發言結束後,才會輪到觀察員演說5分鐘。』
國際外交是很現實的,人家 WHO 會員國可是用看小學生科展報告的態度,給你五分鐘說說,最多是私下鼓勵幾句:「小朋友,做得不錯喔。」我們就歡天喜地一整年。
全世界都相信台灣健保傳奇,但他與不丹的幸福童話有一樣的特質。
差異化行銷:價格便宜、納保率高、醫療可近性極高。在平均餘命 78 歲以上的國家,只有新加坡做得比我們好。

難以查證:由於中國的關係,台灣邦交國不多,也沒參加聯合國或世界衛生組織,本身資料並不夠國際化,一些健保的內部問題很難被知道或查證。
難以窺得全貌:在台灣,健保的成功其實是犧牲醫護人員換來的。媒體都懂平衡報導,但過去幾年,護理人員默默流失,沒出什麼聲音。急重症醫師默默承受,也沒出什麼聲音。到了最近,由於年輕一代人國際視野不錯,才漸漸讓世界知道,原來健保童話的根基,是醫護人員的淚痕與血跡。

Q: 「健保童話的根基,是醫護人員的淚痕與血跡。」這太誇張了吧?健保幫助了很多家庭啊!
A: 健保是幫助了很多家庭,但現在,卻傷害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的家庭。
健保童話失控的現在,繼續流血流淚的會是誰呢?
第一,是過勞的醫護,過勞死、沒尊嚴,護理人員靜靜流失,醫師也靜靜流失,在這些人出走之前,健保曾造成多少家庭的疏離、多少小孩沒辦法每天看到爸媽?
第二,是一般民眾,尤其是沒權沒勢的老百姓。這些人,病床喬不到,誰開刀手藝好、誰頭腦清楚沒有過勞,通通不知道。是的,開壞了你去告,但那有用嗎?醫療訴訟曠日廢時,家人的命用幾百萬去換,是你要的嗎?
Q: 沒關係,我們還有選票,只要事情真的太糟,民主制度會讓我們回到目標!
A: 不,選票不如你想像的有效。
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叫做印度,時常舉辦各種全民參與的選舉。但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基礎建設、性別問題、族群問題,從來沒有被選票所導正過。現在的印度,還是一個讓人會讓觀光客不忍的國家。


民主與人權,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本身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價值:「我們相信所有人應該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應該能行使自己的權力。」
如果你沒思考過這個議題,這觀念可能有點難懂,因為他與政治機器對你的洗腦不同。建議您看這段 Hans Rosling 的自錄演講,多想幾次,會有深刻體悟的。
Human rights & democracy statistics
印度與新加坡的故事告訴我們,貧富差距極大時,權力與話語權將集中於統治集團。當你住在貧民窟,連生活條件都不穩時,你的聲音便消失了。那時候,只要能控制你家的收音機或電視頻道,用政策買票,選前施以小惠,控制選票的成本甚至更低。
Q: 那麼,台灣的醫療危機要怎麼處理才好呢?
A: 目前政府官員與主要醫療集團的統治階層,並不認為這個議題很嚴重。因為達官貴人要找誰開刀還是找得到,要喬床還是喬得到。在急診室候床的幾千人、過勞的急重症醫護人員,說白一點,選舉剛過,也沒什麼話語權。別忘了,洪浩雲出走時,台大的官方回覆可是不疾不徐。

改變,需要能量,目前累積的民怨遠遠不夠。
在政府來看,所謂的醫療崩壞,充其量只是少數醫護人員跟少數病家受到委屈,所謂的天價醫療糾紛,也只是人民彼此之間的法律訴訟。比起油電雙漲、美牛貿易、超高房價、核電議題,這些每天都讓他們跳腳的事情,醫療崩壞的順位根本進不了前十。網路上醫療崩壞都燒好幾個月了,你看到政府有動作嗎?
後座乘客要繫安全帶,講很久都過不了,終於國父孫女孫穗芬付出了生命,民氣可用,才迅速立法通過。如果你仔細讀過那陣子的新聞,會發現立委陳朝龍與胡志強夫人邵曉玲,都是後座沒繫安全帶的受害者,邵曉玲甚至失去一支手,都沒有造成社會變革。一個社會要進步,需要很久的醞釀、很多的鮮血。一直都是如此。
時代巨輪進步的過程中,總會碾壓一些人的。黑夜漫長,黎明尚遠,朋友各自保重!
「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從計程車看人生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醫療崩壞版本):2012/6/2
2010年三月底,因為台灣舉辦ASCI/AOCR 2010的關係,很常在台北坐計程車,與各國計程車司機作閒聊式的田野調查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這次採樣夠多,我稍微瞭解到為什麼有些人成功而有些人會失敗。這對剛出社會幾年的抬轎世代,應該有點幫助,於是花點時間整理出來。以下司機與車子特徵略作更動,以免對不知情的受訪者造成困擾。
第一位司機
老Sentra一台,車內有異味。車內空間狹小,地毯毛也已經很髒了。
開車20年,抱怨馬政府沒把經濟弄好,越來越多人失業去開計程車,與他競爭,導致他從以前一個月五六萬,到現在一個月只有兩萬多接近三萬。我問他,為什麼不加入無線車隊呢?他說,那還要給別人賺,自己當老闆比較好。
在車內,很愛講政治。我提到馬政府增加兩岸交流,日後自由行陸客多,生意應該會好。他說,大陸客計較的要死,一週旅遊費僅台幣三萬,坐計程車也不會給小費,根本沒有用。
抱怨、批評別人,自己卻不願意改善車子狀況以及自己給乘客的印象。是以在景氣循環中,很容易就成為經濟弱勢。
第二位司機
Toyota的車,老到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型號了。在晶華後面的林森北路跟老婆閒逛時攔到的車。
山東口音的old lady。車老,有味道,沒開冷氣、只開窗戶。這是沙塵暴的隔天啊!
「您是台北人嗎?」
「算是。我嫁到台北。」
嫁到台北來,老了還要開車出來賺,大概有些家庭故事,這邊我就不繼續碰了。
「您為什麼不裝無線電或GPS呢?」
「不好玩。」
「為什麼呢?」
「加入無線電,要穿西裝打領帶。女生要穿有跟的鞋。車上要裝很多GPS什麼很多東西,會弄得很亂(OS:其實你現在沒裝GPS也很亂啊)。還有我血糖會低,所以要隨時吃糖果餅乾,但車行規定不能在車上吃,還會真的定期搜車。被對向計程車看到開車有吃東西的話,一檢舉就是罰500元。後來我覺得不好玩就不加入了。」
我又想,在晚上懂得到林森北路繞,應該是懂得載人道理的,從其優勢繼續訪問……
「您晚上這時候都跑林森北路啊?」
「沒有啊!這裡都被車隊給霸佔了,根本沒有生意(OS:那我還真倒楣啊)。」
給自己過多的自由,離成功會有點遠。要自由,要用錢、用頭腦來換……
第三位司機
車是Altis,新,屬於XXX衛星車隊。
「喔,您有加入XXX車隊喔。」
「對啊,現在GPS車隊只有XXX跟OOO比較有組織。」
「為什麼要加入GPS車隊呢?而不是無線車隊?」
「因為GPS車隊比無線的有制度、不用搶生意,無線的要一直聽,察察叫的,很吵。GPS的如果一有case進來,中央電腦自己會抓最近的車,不用搶。而且,因為有GPS,顧客比較放心。」
他又說:「另外,顧客常常抱怨我們會繞路,有GPS的話,資料一調出來就知道路線,不用花時間吵。」
「加入GPS會不會很貴?」
「還好啊!入會1000、月租700、每載到一個客人抽10元,我覺得還不錯,生意變多,他們賺一點也是合理的。」
「那加入車隊是不是賺得大家都差不多?」
「是的,不會差很多。」
「那你開車這麼久了,遠遠看到一個客人,你可以在幾秒內知道他是要走長途或短程嗎(註:長途好賺)?」
「不行。」
他很清楚自己的優勢跟劣勢,也知道加入不同車行的好處與壞處。
接著,我跟他分享一些我以前聽到的經驗,例如:中午時間沒穿外套在辦公大樓出來的多是短程吃飯,或者九點到十點半,從商務旅館出來的多是要去機場或洽公,較長途。
他很清楚自己是普通人,不會去觀察也不懂技巧,所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車隊去加入,並配合其規定,求得穩定。
認清自己的才智在社會上的位子,作相對應的規劃,不要抱怨,其實要有穩定的生活是很容易的。
第四位司機
車是Toyota 2.4 Camry,蠻新的,車內裝ETC,我從這裡開始切入。
「頭家,你有裝ETC,很常跑機場長途喔。」
「少年耶,你內行!」
「老闆,我看你沒有無線電,只跑長途有辦法生存嗎?」
「少年耶,我們自己有15台車形成一個group,跟其他朋友結合,專門跟外國商務客多的旅館合作。他們叫車我們一定會到,因為商務客有行李,我們不裝瓦斯(會減少行李空間)。英語日語多少會一點,穿西裝打領帶。西方人你只要準時到就有小費。日本人的話要穩,不要超車。臺灣人不會給小費,就一般開即可。」
「那你一個月可以賺多少呢?」
「六、七萬差不多。」
他還從手套箱拿出他們所有合作飯店的地址跟「排班表」,看來跟醫院值班一樣嚴謹,總之全天24小時,任何合作飯店都有人可以立刻到達。又,拿班表的時候,剛好掉出一張護貝的證件。
「喔,這是我的殘障證明,我的右手被機器壓壞了,關節活動受限,沒辦法繼續上班,之後才開車的」
我說:「頭家你很厲害喔,找出這樣一條路,生存得不錯。」
他說:「我們總要用點「高等智慧」啊,講話有涵養,鬍子刮乾淨,給人家好印象,向上提升。」
提到政治的時候,他反應並不多。
人生的起落不能打倒持續向上的人。重點是自己怎麼去思考。成功的人要求自己,不太抱怨。
總結
這是印象最深的四位司機。其他的大概都在這個光譜裡頭。基本上,講政治越多的、批評越多的,車越糟、給人的感覺也越糟。成功的人喜歡講很多不同領域的話題,而且你會訝異其實他們看到這城市很多現象,並能夠從現象中去抽取具有意義的想法。較不成功者,對於現象喜歡評斷、喜歡批評,然後停在那裡。
如果一個右手腕不能動、只能壓著方向盤的司機先生都能賺到一個月六七萬,那麼我們要重新思考很多事情了。
最後一位司機,下車前我跟他說:「聽您講話很愉快,而且覺得台灣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