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日期:2013 年 12 月 2 日
(Photo via Lifehack)
昨天看到一篇轉錄,「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 (十三個高心理素質者特色)」,覺得非常有道理,中文翻譯如下,並舉例說明:
1. 高心理素質者,不會靠夭環境、靠夭別人,他們動手做!
「當台灣,需要一個國際等級的心臟影像研討會,我們不是坐著等別人辦,而是挽起袖子,籌備了 TICCS: Taiwan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CT symposium。」
2. 他們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不會說「我真的很討厭我現在的工作,這種疲累,遲早我的身體會出問題,XX附醫怎麼這麼惡劣?管理階層有沒有良心啊?」這種話。
「需要錢,同樣的勞力,很多方法可以換錢;你想發展,很多類似的地方可以完成夢想。XX附醫,說穿了,就是眾多醫院裡頭的其中一家,如此而已。如果醫院對你不夠好,你當然也不需要有什麼忠誠度。」
3. 他們主動迎向改變。
4. 不能控制的事情,不用去浪費時間擔心。
5. 他們並不打算討好任何人。
「聽了吳醫師的講解,覺得今天最實用的課程就是吳醫師了,我要把戒掉無聊的政治聚餐列為今年的新目標……」
6. 他們並不害怕承受「經過計算的風險」。
「風險永遠存在,逃避風險是不對的,「正視風險並穩當的控制其最大可能傷害」才是正途。」
7. 他們並不懷念過去。
「不管新思惟未來會不會再辦類似題目的會議,我都不會再講這個題目第二次了。畢竟,封存起來的前半生,哪能拆開來再封一次?」
8. 他們不會重複犯錯,他們記取教訓,然後前進。
「無解的人事問題,讓他決定休息一下,出國念個博士班,找片自己的天空。到了德國,少了風風雨雨,一口氣把累積的能量爆開,論文總數衝到 60 篇以上,比整個研究所,教授學生加起來的論文還多!」
9. 他們看到別人成功,不會不爽、不會酸、不會講機車話,而是真心尊敬。
10. 第一次失敗後他們不會放棄,而會變得更強,繼續前進。
「以上的「不可能」,蘇怡寧學長,一個一個跨過了,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人生中一段插曲。別人說的「不可能」,對他來說,只是「或許辛苦一點,但其實作得到!」」
11. 他們並不害怕獨處的時間。
「什麼都沒有,那就做電腦;沒有自己的患者,那就做資料;回溯研究科學力不夠,那就做巨量資料,看出別人沒看出的意義。」
12. 他們不覺得世界欠他們什麼,他們自己找機會。
「證照制度,是保障你可以吃這行飯,但不是限制你只能吃這行飯。人還是獨立的、人還是自由的。」
13. 他們並不期待立即的成果,而能持續的投資自己並努力。
「因為我想知道,同樣的做事與學習方法,能不能用在行政、管理與領導。」
謀求患者最大利益 vs 依法行醫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日期:2013 年 12 月 12 日
出處:facebook 原討論串
1.
看到 Sunkist Chen 提到依法行醫,很有感慨。
以前,我認為,我們學習各種技術,心中有著崇高價值,希望為患者求最大利益:一方面幫他們省錢,一方面在他們承受不住恐懼與一時痛苦時,鼓勵他們忍耐一下,為了長久的預後。
一直以來,相安無事,在我心裡的人生存摺,我替患者省了很多錢,也替患者增加了很多高生活品質的壽命。
幾年前,我忽然理解,這個世界,是由政治與法律構成的。然而,在「所謂的法律」上,我過去所做、老師所教,很多都是錯的。
就像,為了患者經濟情況不好,省 2000 元的切片針,用重消但一樣鋒利的器械,讓患者不用出錢,才知道,哪天出了事,即使跟重消沒有關係,只要家屬怒告,還是我自己要扛起全部責任。
引流膽囊時,導線都進到膽囊,就最後一個步驟,管子通過膽囊壁時,病人說不要做了,我卻還是繼續把管子放好,因為我知道五秒後,這手術就完成,患者有機會度過這個敗血症難關。
但,這原來是違法的。因為他雖然簽了同意書,但在最後一刻放棄,我就應該全撤,而不能違反他的決定,即使這個決定是錯的、是情緒化的、是會付出生命作為代價的。
如果,我違反他的意願,這句「我不要做了」被家屬聽到,而回到病房後,患者終究熬不過敗血症這一關,或許,我就要跑十年法院。
我以為,這世界是這麼嚴峻,但又好像不是。有一些人,一樣犯法,但只要說是烏龍、無主觀犯意、無對價關係,就可以全身而退。
我想,這世界對我來說,還是複雜了一點。
2.
或許我是在世代轉換的當口,當年還有點看不開,現在的年輕人,更懂得自保,以及 system-based practice。
如果這個 system (法律、給付制度) 是破敗的,我們就只好提供破敗的 practice,否則就是違法。System-based practice 事實上是 broken-system-based practice,那就只好 broken practice 了。
就像我一些朋友,發現健保給付的器材預後超爛,現在都直接說:「如果不能負擔自費材料的話,不如不要開。硬要我開,不好意思,我技術不好,請您另請高明。」
我想,要常常請患者「另請高明」的時代,已經來了。
3.
謝燿宇說的沒錯,後來的幾年,我學會漸漸抽離自己,如果患者做的決定,會加速自己的死亡,那也是患者的決定,即使我看到明明可以更好,也跟你提了,但您的自由意志,決定要間接結束自己的生命,我也會尊重的。
我說的不是癌症這種先死後死的問題,那種我一向也覺得,人家不要治療就不要了。我所感慨的,是膽囊炎、abscess drainage、bleeding control 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急症。
4.
柯志霖提到手術用釘書針有給付,但釘書機沒給付的問題。這跟切片針的問題一樣,健保沒給付,但一定會用到的東西,成本一定要轉到別人身上,要不就是醫院吸收、賴給科成本、重消或是患者出。
前兩者終究會影響到我們的薪資,第三個是我們用法律風險替患者扛,也就是說,前三個,都是把自己放入險境去協助別人。最後一個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我們以前很努力的在消除 林淑芬立委說的「醫療階級」,最後,法律告訴我們:人命是有階級的,是有價格的,讓他們自己出吧!你替他們想,那是你家的事,你錯在先,如果患者沒有痊癒,或者痊癒了但對你有意見,請記得依法出庭、依法被告、依法被判刑。
我現在看開了,所以跟謝燿宇一樣,跟上時代腳步囉!(認真) 一求務必合法,二求患者同意,三求不傷身體,四求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