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的經驗》:看似一脈相承的帝國,其實充滿歷史斷裂、認同混亂與價值危機。

 

讀者:蔡依橙

 

 

 

 

興亡的世界史

 

蔡英文總統之前去逛水準書局(影片),所挑的書幾乎都歷史,八旗的興亡的世界史系列,她也選了很多本。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她「沒」挑到的《大英帝國的經驗》XDD

 

書皮應該是藍色的,但上頭沒有。因為蔡總統在英國唸過書,不確定她沒拿這本的原因是什麼。是英國史已經很熟?還是水準書局陳列區空間不夠,所以沒擺上?或許都有可能。

 

 

同為島國的台灣、日本與英國

 

做為台灣人,前陣子讀了比較多日本的歷史,發現黑船開港之前,日本是以「大陸」的概念在思考自己,但黑船開港之後,逐漸成為「亞洲的海洋國家」,接連幾次戰役,確定日本成為亞洲海洋強權,對歐美帝國主義的擴張產生焦慮感,從保護日本開始思考,認為要保護亞洲才能保護日本,而逐漸質變成侵略亞洲的大東亞戰爭悲劇。

 

中華民國台灣的自我認同,也是從「大陸型國家」,逐漸轉變為「海洋型國家」。

 

那麼,另一個孤懸在大陸之外的國家,英國呢?

 

所以就讀了這本。

 

 

本書的主題設定與原因

 

作者井野瀨久美惠的這本英國,有幾個特色。

 

首先,被指派寫一本英國後,面對大英帝國那麼複雜且多樣的歷史,她必須選一個主題給予限制,才能避免過於發散。所以她選擇了「喪失美洲前後的英國改變」。

 

除了這個主題的確有意思,牽涉到英國人的自我認同之外,我認為雖然作者沒明白說,但她心裡想的,應該是為「日本人」量身訂作這個主題的。

 

為什麼呢?

 

因為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丟失了東南亞、丟失了中國、丟失了台灣、丟失了滿州國。重新回到日本四島。或許能從英國丟失美洲的歷史中,看到一些足以借鏡的自我認同細節。

 

 

英國與日本的自我認同

 

英國人本來的自我認同,是新教國家,有著與天主教不同的價值,自認比較高尚,但美洲殖民地起義後,明明本是渡海開墾的新教徒英國人,竟能瞬間變臉,跟天主教的法國攜手合作,脫離大英帝國,這讓英國人開始自問,「那些人不是跟我們一樣的新教英國人嗎?為什麼就為了一點錢,竟然能跟我們的世仇天主教合作?大英帝國真的是一個新教帝國嗎?我們是誰?我們真的有共同的價值嗎?」

 

(對了,插播一下,作者說,即使現在的歷史常說美國獨立英雄們多努力多厲害,但法國的支持,才是美國獨立的成功關鍵。可見獨立本來就都要靠境外勢力的,就像中共也是靠莫斯科的共產國際幫忙一樣。)

 

喪失美洲之後的大英帝國,開始重新尋找自我定位,剛好當時「西非奴隸-西印度蔗糖-英國加工出口」的大三角貿易,因為世界各地的糖產量上升,加入競爭,導致大三角貿易的獲利急速下降,對奴隸的需求也下降,加上各種文化思潮影響,英國人從奴隸貿易者,搖身一變成為奴隸解放者,以有色人種的啟蒙者與輔導者自居,繼續第二階段的大英帝國經營。

 

 

 

 

日本人也正在經歷自我認同的轉換。從亞洲的保護者、亞洲現代化的典範、價值的輸出者,經歷戰敗歸零後,在美國人的扶持下重新站起,在美國成為亞洲的保護者、現代化的典範、價值的輸出者後,日本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日本人,該用怎樣的認同,自我凝聚?

 

現在的日本,的確是有認同困難的,雖然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日本人,但到底日本人該是發願永遠和平的戰敗反省民族,還是蟄伏並遵循世界秩序茁壯的小老虎?這正是我上次去廣島與吳市時,所感受到的價值衝突。一邊是誠心祈願世界和平,一邊卻打造著艦載 F-35B 的「多用途運用護衛艦」出雲。

 

 

井野瀨久美惠給出的答案是,即使英國作為第一個世界帝國,他們的自我認同也是步履蹣跚,我們以為的日不落帝國,其實經常灰頭土臉,刻意想建構什麼認同,也不見得會成功。今天以為對的價值,一百年後可能全然錯誤。所以,不用焦慮啦,這很正常。

 

 

更有意思的後半:女性等議題

 

其次,作者只用了一半的篇幅就講完主軸,留下很大的空間,介紹英國的貿易、女王、娛樂,這些其實日本也都有對應項目的領域:貿易、天皇、娛樂。

 

最重要的,她還特別關注了「其實日本也應該很認真關注」的女人角度,說明女人在帝國中所能扮演的傑出而獨特的角色,以及她們所看到的那些男人看不到的世界。

 

 

最後,說明大英帝國的幾個衰退原因,包括對戰敗者的殘忍、對未來移民的不友善、消費生活中的年輕世代墮落、毫無道德感的背信外交等。似乎也有希望日本別走向這些道路的期許。

 

 

是否真為給日本人的指引?

 

事實上,井野瀨久美惠全書並沒有明白講到,她為什麼選這個主題,以及是否這些主題的選擇真是為了給現代日本人指引。但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觀察,幾乎可以確定,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興亡的世界史,企劃時,清楚的說明這是要給「今日的一般日本人」讀的世界史,明顯是有「讀者意識」的,全書用一般人能理解的白話書寫,不可能在選擇主題時,完全不考慮「今日的一般日本人」。

 

其他幾本男性學者擔綱撰寫的書,很多都直截了當的說明自己想破除的是怎樣的觀念,井野瀨久美惠可能為人比較含蓄,不想成天跟人互噴,所以不明說,就直接講歷史了,給聰明的讀者自己去發現。

 

 

其次,本書一開始是在 2007 年出版,2017 年出文庫版後,由八旗引入台灣。2017 年 11 月的文庫版後記,最後第二段是這樣說的:

 

「關於帝國的過去,乃是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迫在眼前的課題。關於這個課題,我也會磨亮手邊的鏡子,希望今後能夠更加確切地對他進行思考。」

 

手邊的鏡子,拿到眼前,看到的,正是自己:今日的日本人。

 

 

給台灣讀者的啟示

 

那麼,這本書對台灣人能有什麼啟示呢?

 

第一、小國的生存策略。

 

今天的世界,是由美國繼承英國的海上霸權,以世界最強海軍,維護海洋貿易安全,並做全球分工的時代。歷史比較來看,美國比英國更為寬厚,合作讓利慷慨得多。

 

從大英帝國中,愛爾蘭、蘇格蘭、阿拉伯地區的故事看,作為全球貿易圈的小國,要緊抓貿易,避免保護主義,但一邊提防被祕密外交賣掉。

 

 

 

第二、務實不務虛。

 

實質獨立與自由生活最重要,不一定要有偉大的論述、光榮的認同、漂亮的名字。

 

現在光是英國、大英國協、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就有各種複雜的定義,是不是一個國家,還是很多國家合起來成為一個國家,是不是有一樣的種族,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因為整個大英帝國,就這樣在複雜、混亂、持續的修改中,走到今天。

 

何必急著獨立成 Taiwan?暫時叫做中華民國台灣有什麼關係?何必因為自卑而去攀附自稱有偉大歷史的文化?我們可以很務實,也很現實的。

 

 

 

閱讀過程的記錄

 

最後,作個記錄。這本書其實我去年九月開始讀,讀了半年才讀完!

 

這是因為井野瀨的文筆不那麼「網路」,很傳統,需要靜靜讀。什麼意思呢?

 

就是她提出一個問題後,要回答,不會直接在下一段回答,也不是下一頁回答,而是用一整個章節回答,十幾頁的故事說完了後,你還要自己記得,到底為什麼提這個故事,「喔,原來是回答剛才那個題目啊!」

 

她不追求一句話爆重點,她也不追求持續刺激你情緒,她用自己覺得可以在書上講清楚的方法,慢慢講。

 

所以我第一次攻這本,攻到一半就放棄了。

 

戰敗之後,我對本書也產生認同危機,先讀了其他幾本後,重新蛻變,用新的方式從頭再讀一次,拿著皮卡丘自動 鉛筆,一行一行讀,一行一行抓關鍵字,一段一段抓問題,在第二次挑戰時,才把他讀完的。

 

有深度的書,有意思的書,值得如此。

 

 

相關連結

 

 

 

專頁筆記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井野瀨久美惠, 八旗, 台灣, 大英帝國, 愛爾蘭, 日本, 經驗, 興亡的世界史, 英國, 蘇格蘭。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