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如何走出挫折。」研討會 設計概念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活動網站:「那些年,我們如何走出挫折。

 

tn_Pic5

 

或許因為我說的話,年輕人比較聽得進去,這幾年,我持續的在激勵不同醫院、不同職級的年輕人。有趣的是,這些年輕人的個性、特長、既有成績與夢想各有不同,但疑惑卻是相同的:

 

「該怎麼去思考生涯發展?」

「我遇到壓力與選擇時很容易徬徨,這是正常的嗎?」

「現在的工作環境讓我不快樂,我該怎麼辦?」

「該做好老闆交代的事情?還是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如何平衡?」

「怎麼突破瓶頸?那時的心情該是什麼樣的?」

 

這種相似性讓我訝異。原來,這是我們專業教育上的缺口,在台灣醫學進步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引進新技術、積極吸收新知,我們都知道3T MRI速度快但磁場不均勻,用在骨骼與神經以外的地方有侷限(這可是很專門的知識);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自己的個性,並替自己尋找一條正確的道路,平衡專業、家庭與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facebook上成立了TYRO: Taiwan Young Radiologists Organization (台灣年輕放射科醫師組織),並在周宜宏理事長的支持下,於學會內設立「影像醫學創新育成次委員會」,藉由虛擬與實體的各種討論,希望了解,到底學會中這一群基層的會員們,有什麼共同的需要?

 

秀傳醫療體系的黃明和總裁,提拔年輕醫師不遺餘力,得知我們有這樣的構想後,督促我們利用秀傳體系內的資源,舉辦實體活動,讓這樣的好創意,儘快成真。就這樣催生了「那些年,我們如何走出挫折。」研討會。

 

希望這樣的嘗試,能帶給仍在專業生涯中徬徨的朋友們一點幫助,也希望藉由這六位業界指標人物的分享,讓台灣醫界的未來,更燦爛美麗!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在〈「那些年,我們如何走出挫折。」研討會 設計概念〉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有關教職、論文、研究與競爭力(舊文回收)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初次完稿日:2012/2/4

改題目重刊日:2012/6/2

00lateralleftview

 

有關「競爭力」

 

最近一直有年輕人問我,「學長,我要不要留在大學醫院,等拿到教職再走?比較好找工作?」「我要不要在醫學中心多留幾年?似乎比較有競爭力?」「老師叫我做研究,我都沒啥進度,好像我該強迫自己努力才是?」這些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因為問題背後的價值觀,才是真正的重點。

 

世俗的方面是這樣看的。當你依循這個社會的規則去找工作,好多人都一樣是個醫師,醫院的人資部門沒辦法衡量你的潛在價值,就只好從客觀的指標去評價,你有沒有 SCI?你有沒有教職?你曾經在哪家醫院工作?這是真的!世界基本上是這麼運作。

 

但這種定義法,就像 Android 手機的流血競爭一樣,你永遠只能比螢幕多豔、CPU多快、記憶體多大,但無論如何,價格都不如一支 iPhone。

 

買iPhone的人,螢幕、CPU、記憶體,全部都「I don’t care.」。因為 iPhone 賣的是「為生活所創造的價值」,不管那是尊榮感、時尚感、還是填補自卑感,反正都是「價值」。

 

所以,教職、醫學中心年資、論文數目,這些都不是競爭力本身,所謂的競爭力,是你替這個世界 解 決 問 題 的能力,或者說,是你為這個世界 創 造 價 值 的能力。

 

 

怎麼打造競爭力?

 

 01Honda-hundred-artwork

圖、本田無影手(來源)

 

回想「快打旋風」的格鬥世界,你看到人家本田無影手好厲害、春麗百裂腳好強悍,跟著練手練腳,怎麼也打不贏人家。為什麼?因為你忘了自己是一隻野獸,放電、頭錘、重拳才是你的特長。

 

 02SFIIWW_Move_Blanka_02

圖、布蘭卡(來源)

 

為什麼忘了?因為你不願面對自己的小宇宙,因為你不願意去聆聽心中的鼓聲。

 

「競爭力」,其實就是找出真實的你自己,發揮到最強,並為自己的能力,找到一個在社會上可以生存的位子。如果社會上還沒有這樣的工作,就想辦法創造一個。

 

 

 03kungfu-panda

圖、功夫熊貓。

找出真實的你自己,發揮到最強。

如果社會上還沒有這樣的工作,

就想辦法創造一個:神龍大俠。

 

現在到 PubMed 搜尋我的名字 (I-Chen Tsai),略有一些文章,很多人以為我天生喜歡學術,那真是 嚴 重 的 誤會。我只是把自己的興趣,發揮在工作上而已。

 

大學時

工作上

上BBS看別人在討論些什麼。上期刊網站,看各國學者最近做些什麼研究。
看多了,就加入討論,用自己獨特且能自圓其說的觀點。看久了,不然自己也來寫一篇,跟人家分享我們是怎麼做、怎麼想的。
到其他學校聽課,認識各種不同專長的朋友,跨領域的聊天討論。理解彼此在想什麼、彼此可能缺乏什麼?如:《專業的最後考驗》一文。多觀察本業以外的各種學門,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經驗能不能應用在自己的領域?用深度與廣度為自己的專業加值。如:《Radiology in Taiwan》一文。
整合社團資源,縮編不必要的業務,並根據當下大學生的需求,創造新的活動,如:「第一屆全國人文醫學營」整合手上可用的資源,捨棄我們認為不重要的事情,找出放射線界的潛在需求,創辦新的活動,如:「Taiwan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CT Symposium」

 

 

真正重要的問題是……

 

所以,真正重要的問題是:你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你的專長是什麼?你的個性缺陷是什麼?你喜歡做什麼、對什麼最有熱情、別人都做不贏你?

 

永遠都要先認識自己,並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然後開始思考安身立命之道。要不要拿教職?要不要做研究?要不要繼續留在醫學中心?端看這些過程中的你,快不快樂、有沒有成就感、做了這些是否便無遺憾?

 

「學長,我要不要留在醫院,等拿到教職再走?比較好找工作?」

 

我會回問的是:拿到教職有什麼好處 (醫院評鑑已逐漸減少教職佔比)?你所屬業界的現況好不好找工作?多一個講師頭銜對你談薪資會有多少影響?你的行業裡,決定一個人薪資的關鍵是什麼?錢能不能讓你快樂,你需不需要那些錢?做研究拿教職能不能讓你快樂,你需不需要那些頭銜?在這些反問的過程中,讓年輕人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想要的東西。

 

事事迎合別人設好的價值觀,通常都是不快樂的開端。請定義自己的座標軸,並快樂的活在裡頭!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在〈「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有關教職、論文、研究與競爭力(舊文回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和諧大香港 衝突迪士尼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1/24



        作為一個台灣人,去香港,即使只是度假,也很難避免各種社會/文化/經濟的衝突。以下是我拍的三張照片。

 

 

圖一、馬英九先先

 

1. 拍照景點:知名的重慶大廈,「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

2. 為什麼會有自稱「台灣原住民」的人,在「香港」尖沙嘴刊登巨幅電子廣告,慶賀馬英九連任「中華民國」總統呢?這真是太妙了。「最能體現兩岸三地一體化的例子」嗎?

3. 更妙的是,花了大錢登廣告,為什麼還會有錯字呢?刊登之後,金主自己都不看一下的嗎? XD

 

 tn_01

 

 

圖二、迪士尼景福門診

 

1. 迪士尼樂園,最大的遊園壓力來自於:排隊時間久、劇場沒位子、遊行擠不進。

2. 你出得起錢(一萬五千台幣),就可以有更好的待遇:設施不用排、劇場保留位、專區看遊行。

3. 在台灣,有錢想體驗更好的醫療照護,卻是困難重重啊。

 

tn_02

 

 

圖三、大陸人 vs 香港人

 

1. 在香港迪士尼排隊,基本上有點壓力。講普通話的同胞們,總持續不斷的,把他們唯一且親愛的小孩往你前面推,就在你猶豫要不要罵小孩時,一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全插隊到你前頭了。

2. 或許,他們認為,累積隊伍上各種小小的超越,最後,就是一生總成就的大超越。

3. 香港工作人員,用港腔普通話反覆說著:「請尊重其他遊客,不要插隊、不要爭搶、不要推擠。」聽來頗為哀傷。

4. 香港的族群問題已經白熱化了,「港人是狗」事件、「雙非產子問題」、「D&G事件」「種票」現象……在香港服務業,小型矛盾與摩擦隨處可見。懶得看連結資料嗎?這裡有人唱給你聽。

 

 tn_03

 

 

結語

 

其實我對這些事情或現象沒什麼批判的,拍這些相片時,心情都是「無言」。

 

既然沒什麼好說,那就祝各位新年快樂啦!快樂中國新年(Happy Chinese New Year)!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和諧大香港 衝突迪士尼〉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我的 2011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1/19

 

tn_IMG_1223

 

「站在最頂端上 卻失去光芒 曾留下的痕跡 我無法想像」

 

2011年,在台中榮總工作第十年,從intern到VS,從什麼都不懂到在國際學會有點成績,每個人都認為我正發光發熱時,心裡是空虛的,也看不到未來。

 

想著的是,接下來的人生,要繼續複製同樣的工作模式再十年,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是該停下腳步,想想什麼才是自己要的人生?

 

那時的心情,就像孫燕姿在《Stefanie》裡唱的:

 

站在最頂端上 卻失去光芒

曾留下的痕跡 我無法想像

一個人的勇敢 能和誰分享

喜悅後的悲傷 在沒人的地方 深呼吸繼續往上



年中,我決定先辭職,停下腳步,陪陪自己的老婆小孩,看看他們的笑容,重新思考人生,即使過往成績一切歸零,也沒有關係。畢竟,我不該被自己的足跡框限。

 

這次的環島旅行,我更認識了台灣。原來,全台灣有九成以上的地方,其實就是「鄉下」,那才是台灣的多樣性與活力來源,一種不受都市叢林規範的自在。也是那個在田裡,不斷測試風箏能飛多遠的我自己。

 

 

「一個人的勇敢 能和誰分享」

 

過去一年,我個人的成績,能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已達邊際效益遞減。曾經,一篇AJR case report被接受,會開心兩天;現在,即使連續兩篇article被接受,也只剩下如釋重負的心情一閃而過。

 

仔細歸納,過去一年的快樂來源,發現有二:

 

第一,同事的成長。協助連摘要都不會寫的年輕人,自行完成文章並被接受;看著學生,超越自己,在國際學會得獎;帶著夥伴一起學習,理解電腦斷層輻射劑量學,並成為輻射安全指導員。我理解到,和夥伴一起成功,比自己成功還令人開心。

 

第二,是家人的笑聲。這是在環島過程中體會的,在家人的笑聲中,我感受到很深遠的寧靜。



所以我決定,人生下一步,應該要有自己的團隊,與他們一起成長,並且給自己更多的家庭時間。

 

 

「深呼吸繼續往上」

 

種種因素,我選擇到秀傳醫院重新學習,放下過去的學術成績,轉型擔任行政主管,試試看自己,能不能在全然不同的環境下存活,並分析資源,找到突破。

 

六個月過去了,我在秀傳適應得不錯,有點心得想分享。

 

如果可能,我建議任何人,都應該趁年輕,在兩個以上的體系中,努力工作一陣子。這道理很簡單,你總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才能看出深度、才能明辨是非。

 

缺血性心肌病變作心臟電腦斷層,一定要有動脈相跟延遲相。只用動脈相,缺血心肌跟梗塞心肌長得一模一樣;只用延遲相,正常心肌與缺血心肌根本分不出來;同時有了動脈相與延遲相,正常、缺血、梗塞三種心肌,便一目了然。

 

人生也一樣,總要從不同角度去看過,才能知道,誰有理想?誰只空講?誰是在等?誰真無能?

 

待久的環境,就像個眾人一起編織的大泡泡。隔著泡泡看世界,總有許多扭曲的想像。深思後,才發現:負面想像,往往反應對改變的膽小;正面想像,卻常是對現狀失望的投射。「私人醫院都不教學?」「公立醫院鬥很兇?」「區域醫院作事效率高?」「醫學中心才真有使命感?」

 

還有,最重要的,「你到底適合哪種工作環境?」

 

為了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不同的體系、進而更認識自己。我選擇走出泡泡。

 

這是我的2011。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我的 2011〉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RSNA 2011: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心得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1/12/9

 

 

這是我第三次去 RSNA。

 

2005 年,住院醫師,奉命到 RSNA「看看全世界怎麼做心臟」,什麼課都上、什麼電子壁報都看,靠著咖啡與盥洗用具,一天待在會場 15 個小時。把能吸收的知識全部帶回台灣,希望建立先進而原創的臨床服務。

 

 tn_01e-learning

圖、RSNA 會場議程雖然下午 6:00 就結束了,

但 Lakeside learning center 開放到晚上 10:00,

不過,記得要帶大衣,因為真的很冷。

記得要帶洗面乳與毛巾,因為會不小心睡著。

 

沒去 RSNA 的這四年,我們做到了與全世界平起平坐的臨床服務研究成績,領導制定「亞洲適應症指引」,更獲放射界標竿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邀請,撰寫「Radiology in Taiwan」,向世界介紹台灣。

 

2010 年,主治醫師,帶著團隊裡的年輕人,到 RSNA「向全世界介紹我們怎麼做心臟」,因為原創性與深度還行,連續得了兩個學術獎項

 

 tn_02team

圖、左二為蔡欣宇醫師,在 RSNA 會場,

向全世界的同好介紹「我們怎麼做心臟」。

 

 

2011 年,行政主管,到 RSNA 用全新的角度,觀察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醫學影像會議。以下心得:

 

 

1. 商業模式與醫療照護

 

今年 RSNA,有個 Radiology entrepreneurship (放射科創業) 的場子,請了三位成功人士分享創業經驗。

 

 tn_03RadiologyEntrepreneurship

圖、Radiology Entrepreneurship 課程

 

 

Dr. George Shih 發現,近年美國人對輻射風險的意識升高,醫療機構需要作患者劑量的記錄與管理,但目前的 HIS、RIS 或 PACS 系統都無法解決,於是他寫了一個軟體,作為輻射劑量管理的解決方案,也創立了一個公司,叫做 Image Safely,獲利頗豐。

 

 tn_04ImageSafely

圖、Image Safely 公司網頁截圖

 

 

Dr. Robert Falk 發現,很多醫院需要影像重組服務,但又不想雇用員工增加人力成本,於是他請了 10 個放射師,並用 FDA 核可的影像工作站,創立 3DR Inc.,提供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影像重組外包服務,業務不斷擴張,在第三年的時候轉虧為盈,公司成員也擴張一倍。

 

tn_05_3drinc

圖、3DR Inc. 公司首頁截圖。

 

 

Dr. Richard Chesbrough 走的則是不一樣的路,他是一位 breast radiologist,尤其專精在各種介入操作。臨床工作過程中,他總有許多點子,認為器械應該怎麼設計才對,作為一個發明家,他選擇不設立自己的公司,而是申請專利後,以授權的方式,與既有的幾家器材大廠合作。例如在乳房放射界中鼎鼎有名的 UltraClip 以及 UltraWire,便是他的發明!

 

tn_06ultrawire

圖、UltraWire 產品頁面截圖,

Dr. Richard Chesbrough設計,授權 C. R. Bard 公司製造。

 

 

之所以選擇不設立公司,是因為 Dr. Richard Chesbrough 認為他的核心專長是發明,與其去經營現金流、製造鏈、管理行銷團隊,不如專心設計器材。雖然沒有自己的公司,也因此沒辦法得到股票市場的巨大資本利得,但藉由專利所收取的授權金,其實也已經相當優渥。

 

設計醫療器材,看似簡單,但從靈光一閃到說服國際大廠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他來說,所有的概念都要先用 AutoCAD 製圖,接著請模型商做出原型實物,並與國際大廠的創意團隊反覆磨合,並非想想說說即可。

 

三位講者不約而同的提到,其實創業或發明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正確的危機處理與策略調整,和初始計畫本身一樣重要。

 

 

2. 臨床服務與研究發展

 

 tn_07CapitalEquipment

圖、Radiology Capital Equipment課程

 

Radiology Capital Equipment (放射科資本設備) 這堂課很有意思。Dr. William Shiels 曾在軍醫院服務,所有儀器都必須事先編列預算才能採買,於是他以醫院經營者的角度,發展了一套五年財務預測,認為醫院在購買影像儀器時,都應該計算使用量跟成本,並在儀器運轉率達到75%時,編列預算購買下一台。過去十多年,用這套預測模型,使得醫院成長、儀器採購與使用狀況都能在預測範圍中。

 

在採購「新種類」的醫療儀器時,則是以實證醫學為導向,例如:需不需要採買手術中 CT 系統 O-arm?需不需要購買乳房專用的 MRI 系統?他選擇上網查詢,這些新的醫療儀器,在研究文獻上報導的臨床幫助如何?是否顯著?又,不同研究者做出的研究是否有一致的趨勢?最後,與各種既有的競爭方案,比較成本效益。

 

這些步驟,都讓原本很難評估的議題,一個一個有效的納入管理系統。

 

 

3. 包山包海的綜合公司 vs. 小而美的利基公司

 

如同往年,RSNA 的展場,最大的攤位都是 GE, Philips, Siemens 這種超大型綜合廠商,他們資本大,藉由併購小廠,醫療儀器包山包海,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tn_08GE

圖、RSNA 2008 時,GE 單一廠商攤位平面圖,總地板面積:十座籃球場!

 

但實際上,數量與佔地總和更多的,是利基公司,例如 Ziehm Imaging 這家公司,只專注在 C-arm 相關產品,由於影像品質良好、硬體設計獨特,在臨床應用上,甚至越級挑戰傳統的 angio suite 以及 hybrid room

 

Amirsys 是家新創醫學書商,經營核心是「Names you know, content you trust.」,與全美知名放射科醫師合作,以圖片精美、簡單易讀出名。今年並在會場大走廊,用快閃活動造勢,形成話題。

 

 tn_09Amirsys

圖、Amirsys商標

 

這些小公司都很專注在自己的創業理念上,絕不分心。是怎樣的規模,就要有怎樣的思考:規模夠大,自然可以大軍壓境,用規模經濟取得優勢;但如果規模較小,便應專注思考利基,運用創意與細膩的執行力,單點突破。

 

 

結論

 tn_10LongRoad

圖、今年獲得 RSNA 2011 攝影大獎的作品

Radiology is a long road. And we are all on it.

        不同心情,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三次 RSNA,都讓我獲得不同面向的體悟。



不管終點在哪,在 家人的支持 與 夥伴的鼓勵 下,時時刻刻做著喜歡的事,我想,這也就夠了。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5 則迴響

榮獲 RSNA 2011 攝影大獎



tn_10LongRoad

「Radiology is a long road. And we are all on it.」

 

作者:蔡依橙醫師 (I-Chen Tsai, MD)

相關文章:歡樂的 RSNA Top Tweet 大獎!RSNA 2010 Certificate of Merit 

完稿日:2011/12/4

 

 

這是我第三次去 RSNA。過去幾年,得過 學術獎項酷推大賞,還有一個攝影大獎沒得,總有點遺憾。

 

這次在會場拍了幾張,上傳 RSNA 的臉書頁面參賽,其中一張榮獲 RSNA 2011 攝影大獎。

 

得獎的作品如下:

 tn_10LongRoad

「Radiology is a long road. And we are all on it.」



創作細節:

 

 

 tn_02map1

圖、拍照取景示意圖,

位於McCormick Place著名的連接空橋上。

 

近 30 年的 RSNA 幾乎都在 McCormick Place 舉辦,空間是與會者的共同記憶。創作地點,選在連接 Lakeside 與南北棟的空橋,由南北棟往 Lakeside learning center 方向拍。南北棟是廠商集結區,Lakeside learning center 是學術知識區,象徵 RSNA 是一個融合商業市場與科學發展的大會,兼容並蓄、百家爭鳴。

 

 tn_03hall

圖、拍攝現場。為了等待適當的人群、光線與構圖,

在人來人往的走廊上待了很久,這張因為光線太搶眼,所以沒用。

拿來參賽的,是陽光較弱時的景色。

 

 tn_04fbroad

圖、上傳 RSNA 臉書頁面參賽截圖。

 

 

使用 iPhone 4 拍攝多張原圖後,選擇光影與構圖最佳的一張,以 Instagram 裁切並後製。主題是「Radiology is a long road. And we are all on it.」

 

以大致對稱的構圖,引導視覺走向透視中心,用黑白處理營造歷史感,並使圖片中的個人及廠商廣告不那麼搶眼,廣告在上、人群在下,各有分際。

 

營造以下意念:「整個放射科進展,是由各大廠商與專業人員們共同推進的,但其中也有應遵守的界線。」

 

 tn_05rsna

圖、RSNA攝影大賽工作組,於臉書上留言,給予高度讚賞。

 

 

tn_06award

圖、賽後,競賽工作組(化名侖琴啊XD)傳來簡訊,說我得獎了,

請前往 Lakeside Learning Center 的 myRSNA booth 領取獎項。

 

 

獎品其實跟去年酷推大賞類似,就是 RSNA 2011 紀念杯、Macy’s 提貨卷 25 鎂、便條紙一疊、Frango 巧克力一盒,包裝一樣很有質感。

 

tn_07IMG_1316

圖、「Prize is to be earned.」

 

取得獎品後,在空橋上再拍一張,回贈 RSNA。其意涵是:「感謝你們的肯定,RSNA 的獎對我很有意義,之後的路,可能平坦,也一定有挫折,該繼續努力。」

 

 

心得分享:

 

在一個五萬人的會議中參加攝影競賽,手上又沒有專業相機,該怎麼去思考突圍?

 

走傳統的攝影美學道路,勝算不大,唯有運用創意,將與會經驗(人來人往的空橋)、會場特色(廣告與人群)、會議宗旨(商業與科學)、社群形象(數位與網路),用圖片文字的互文性表現出來,方有機會。

 

攝影競賽如此,學術突圍、發展突圍、生涯突圍,也是如此。分析情勢、辨認手上工具、專注於一點突破,才有機會。

 

這是我對人生的小小想法,與各位朋友分享。


發表於 教學文章 | 在〈榮獲 RSNA 2011 攝影大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所謂「對工作的熱情」(舊文回收)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初次完稿日:2011/11/20

改題目重刊日:2012/6/2


15年前,我還是個大學生時,買了這個 Samsonite 登機箱,作為國內外旅遊的良伴。它陪著我經過芝加哥的雪地、新加坡的酷暑,滑過平整的仁川機場、也被印度的土石路折磨過。15年後,其中一個輪子終於裂開了。

 

今晚,帶著這個老登機箱,去台中 Samsonite 專賣店送修,順道看看家庭式行李箱。原本不抱任何期待:15 年的行李箱,沒零件很正常;直營的專賣店,昂貴又不親切更是常態。但最後,除了登機箱順利送修,加買了一個很滿意的大行李箱,更看到一位令人尊敬的銷售員:陳小姐。

 

以下,是我觀察到的特質:

 

 

1. 專注的接待:

 

她一次只接待一組客人,無論你是來修理,還是來買新行李箱,她不急,都照順序來,輪到你的,一定先把你的事情處理好,讓你滿意,才處理下一組。陳小姐用她的行為舉止,讓我們知道,在我們的事情結束前,她永遠在這裡,不會分心、不會中斷。

 

 

2. 專業且熱情的產品知識:

 

我問:「American Traveller 是你們的副品牌,跟 Samsonite 本家有什麼不一樣?」

她很快的回答:「定位不同、價格不同、材質不同,如果你想用十年以上,那就 Samsonite,如果你未來三五年有新款時,就換掉,建議 American Traveller,便宜些,外型也比較特別。」

 

我隨口聊到:「我朋友去買軟殼 Samsonite,一個說要一萬八?」

她:「那一定是黑標的,是我們家最頂級的行李箱,內部材質是絨布,很細緻。」

我:「為什麼你們這裡沒有擺呢?」

她:「黑標走精品路線,所以只在百貨公司擺。」

 

我問:「硬殼的領導廠商,是 Rimowa 吧?」

她說:「Rimowa其實最貴的是鋁鎂合金,但那個撞凹下去後,要鈑金才回得來。至於 Rimowa 的 PC 行李箱,還比我們家的便宜。Samsonite 使用的,是和 Bayer 共同開發的特殊材質。用車去撞都不會破!」



我們在看超大型行李箱時,陳小姐提醒:「這種超大行李箱,本體輕,內容量大,真的不錯,不過偶爾要小心超重,會被加收費用。」

我:「超重,會嗎?」

她:「其實很容易,歐美航線 23 公斤、亞洲航線 20 公斤就超過了。(我上網核對過,真的是!)」

我:「但夫妻同行,額度可以併計吧?」

她:「不一定,有的航空公司可以通融,但有的會很嚴格執行。」

 

陳小姐很精準的傳達一個形象:「我就是行李箱的專家,而且會根據你的需求給予建議,有問必答。」

 

 

3. 以顧客需求為中心,不強迫推銷高價品:

 

過程中,我們看了六個大行李箱,陳小姐都一個個搬上來,一個個放回去。以最貴的超大硬殼行李箱 (兩萬多) 來說,我們對內裡質感以及收納方式有點不習慣,並不積極考慮。她沒有繼續說服我們買這個最貴的,而是很迅速的收下來,思考實際需求,找下一個給我們參考。

 

陳小姐很清楚的傳達一個形象:「我希望你買到適合的東西,而不是對我業績最有幫助,但你卻不需要的東西。」

 

 

4. 不以成交為終點

 

最後我們看上一個軟殼大行李箱,因為是舊款,特價七折,價格很理想,我已經表明,只要有黑色的我就買了,後來她真的找到黑色款有庫存。

 

一般的銷售員,確定成交後,就是包一包,卡刷一刷,便結束買賣。但她不是這麼做的,她一樣把箱子打開,仔細介紹,巡頭看尾,觀察行李箱各個收納處、夾層、拉鍊有沒有問題,並詳細介紹產品保固與顧客權益。最後,把公司規定中,能夠送給我們的贈品,一個也不少的給了我們。

 

回程的路上,其實我蠻感動的,一直反覆的說:「其實陳小姐不用做這些的,但她還是做了,而且她是真心的去做,因此造成了『感動服務』的效果,我這輩子大概都會去 Samsonite 跟她買行李箱。」

 

我們一致認同,她是我們看過,對自己工作最具熱情的銷售員,回程的車上,丸子撥電話回店裡,向她致意。

 

 

結論:「對工作的熱情」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傳說中之「對工作的熱情」,多數人沒有「熱情」,少數人有;但這些人裡,多數是「對金錢的熱情」,只有極少數人,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陳小姐熱愛 Samsonite 的產品,也真心想把這樣的好東西介紹給更多的人。

 

誠心希望我自己,能持續對醫學影像的熱情,也能與更多「對工作熱情」的人合作。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所謂「對工作的熱情」(舊文回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從一朵花到一座花園

 

 

teaching
最近幫幾個長期跟我的學生改稿,忽然發現,自己過去幾年的教學,原來真的讓年輕人們成長許多。

 

回想,幾年前,這些孩子連摘要都寫不好,到現在,能在指導下,獨立搞定八成以上的部分。

 

我自己去過國際舞台,這些年,我也推年輕人站上了國際舞台。現在,我最希望的是,這些年輕人日後工作的地方,能持續的讓他們發光、發熱,少一點打壓與限制。

 

如果還是不如意,就來我這吧。未來幾年,我的工作重點,將是打造一地好的土壤,作個好的園丁。

 

我自己開了一朵花(-2008),然後帶我身邊的種子開花(-2011),現在,我有了一片田,希望日後,這裡變成一座花園。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從一朵花到一座花園〉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影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底好不好看?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1/8/28

 

 tn_01MainLogo

 

我看過九把刀的小說,藝術層次普通;看網路上的發言,並不瞻前顧後;偏偏電影最講求層次跟瞻前顧後。這樣的年輕人,拍電影會有多好看?

 

最近的國片,《海角七號》畫面不夠細膩、《雞排英雄》意識型態有問題、《劍雨》演員表現爛到破表,PTT上竟仍受到大量吹捧。《那些年》負評不斷,支持者又在純愛、青春、熱血上鬼打牆,作為一個極為龜毛的電影挑剔者,我想,這電影應該不太理想。

 

「要酸人也要看過作品才能酸得到位」,這是我進電影院的心情。

 

出場時,我說:「這真他老師的是部好電影,藝術成就高,無庸置疑。」

 

(以下有雷,怕被爆雷的施主,請留步。這個,比較適合您。)

 

事實上,開演三分鐘我就被聲音與影像收服,演到畢業典禮,主戲還沒開始,便掉眼淚。

 

並不是故事打動我,我個性與柯騰不同,高中時期「那些年,我們班上並沒有女孩」,但好電影就是這樣,故事沒「中」沒關係,影像、情節、音樂與所傳達的意念,會繼續包圍觀眾直到融化。

 

就像,我們沒人當過蝙蝠俠,但都能感受《黑暗騎士》的沈重;就像,我們沒人到夢裡蓋過房子,但還是愛上《全面啟動》的團隊合作。好電影,是用「層次」做出「穿透性」的。

 

說「層次」與「穿透性」太抽象,小弟舉實例說明如下: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

 

在柯騰的抱怨中,沈佳宜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

 

這個徒勞無功,在電影中反複的出現,包括:(1)沈佳宜因經痛,六年用功念書毀於一旦。(2)男生們使盡渾身解數逗沈佳宜開心,卻都輸給柯騰。(3)柯騰追沈佳宜那麼多年,連天燈上的字都看不到。(4)阿和時機好,追到了,說的話卻進不到沈佳宜的心中。

 

坐在電影院聽著這直白的人生道理,簡直愚蠢,哪有哲理用對白講出來的?

 

仔細一想,柯騰徒勞無功嗎?不,他成長成一個男人了。沈佳宜徒勞無功嗎?不,他體會了愛與距離。阿和與同伴們徒勞無功嗎?不,他們獲得了友誼、青春與愛情的回憶。

 

原來,電影真正想傳達的是:「即使徒勞無功,成長、過程與回憶才是人生的一切。」

 

tn_02Chemistry

圖、說是「徒勞無功」,但沒說出的,便是一切。

 

用更遠的視野看,人都不免一死,終將化為塵土,但那些我們一起擁有的故事,才是人生的全部。因為這層設計,使《那些年》超越了「青春純愛」的層次,衍生出跨越年齡層的穿透力。

 

這是電影中,沒有被言說、需要時間與年紀去體會的禪。

 

 

從陳妍希到沈佳宜

 

柴智屏作偶像劇起家,台灣不缺清純美女,隨便挑一個跟大元、豆花妹、桂綸鎂一樣漂亮的,化點妝,要做個偶像電影,易如反掌。但投影到幾百吋的螢幕上,想收服觀眾,講藝術價值,達成感染性的口碑,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tn_03DaYuan

圖、宅男女神領先群代表:大元。注意身材、 大眼 以及 「明顯但收圓邊」的mandibular angle(綠色)以及chin angle(橙色)。(觀察重點可依個人口味輕重自由添加)

 

tn_05DoHua

圖、宅男女神領先群代表:豆花妹。就是這張紅到日本去的。注意大眼 以及 「明顯但收圓邊」的mandibular angle(綠色)以及chin angle(橙色)。

 

tn_07KLM

圖、資深宅男女神代表:桂綸鎂。仿吶喊造型還能這麼優雅,女神稱號當之無愧。注意化妝後的 大眼 以及 「明顯但收圓邊」的mandibular angle(綠色)以及chin angle(橙色)。

 

tn_09CYS

圖、《那些年》電影女主角:陳妍希。注意不明顯的mandibular angle(綠色)以及chin angle(橙色)。靠著精湛的演技 與 豐富且有深度的臉部表情,成功詮釋沈佳宜,進入宅男女神界電影組。

 

 

這幾年台灣宅男喜歡的典型,是適度的大眼配上犀利但收圓邊的mandibular angle與chin angle,大元、豆花妹、桂綸鎂都是。以陳妍希來說,他的靜態劇照並不討喜,在宅男女神界其實排不進領先群。

 

但陳妍希詮釋沈佳宜,使用超級豐富的臉部表情,那並不犀利的美,反而更能卸下觀眾心防,去專注觀察他與柯騰之間的化學反應:走在荒廢鐵軌的曖昧、天燈兩方的對話、分手大雨、九二一的電話回憶,都是經典。

 tn_11rail
tn_12lanterm

tn_13Break

tn_14stars


陳妍希豐富的臉部表情,不皮相而有深度,皺眉中混雜不悅與期待、微笑中帶有滿足與不安、急促的語言想抓住些什麼卻說不出、電話親膩的語氣對比思念的距離。演偶像劇與MV出身的演員,能深化自己的電影詮釋能力,並不容易。看看劍雨的大S你就知道差別在哪。




影片:陳妍希飾演沈佳宜,天燈一幕,從期待、驚訝、矜持到失望,兩秒的表演。

 

 

tn_15bye

圖、一個好的電影演員,有能力用現場的特寫表演,散發出巨星的魅力。靜態截圖,完全看不出陳妍希的強大能量。

 

 

柴智屏/九把刀團隊選擇起用價格不高的演員,看出個別天份,擺在對的地方。不容易!

 

一個成就仍受爭議的網路小說家、兩個Google上沒啥資料的執行導演、一堆名氣很普通的演員,在柴智屏的組合下,卻成了穿透人心的藝術作品。

 

拉大視野來看,人生不也如此,我們可能沒有背景、沒有金湯匙、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機會,但就憑一股熱血、不停的戰鬥,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夥伴,組成自己的團隊,就這樣走出獨一無二的燦爛人生。

 

從選角、團隊組成、故事情節到電影實踐,柴智屏/九把刀團隊,重複訴說這樣的概念。從純愛電影,走向人生哲理。

 

 

「大劍無鋒 大巧不工」

 

一部看似純愛青春的電影小品,整個鋪陳手法,是類似中國經典名著《紅樓夢》的。

 

「有這麼扯?扯到紅樓夢去了?」請聽我娓娓道來。

 

紅樓夢最有意思的,是安危相易、福禍相生的寫作結構。這節寫到有人祝壽熱鬧得緊,後頭就帶幾句可能誰要死了。下節寫到誰的葬禮哀淒莫名,偏又帶到另件事情出現希望。在這樣的情緒三明治中,做出交錯的軸線與豐富的故事結構。

 

tn_16Cry

圖、「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安慰。

 

《那些年》裡,沈佳宜考得不好,大哭一場,主線是悲,柯騰遞手帕、衣服的情結反倒讓人發笑;沈佳宜所說「你不要現在說你喜歡我」,又回頭讓觀眾靜靜等待故事發展。最後柯騰的手伸出,點到為止的停在背上,扶肩膀太兄弟,摸到內衣卻又過頭,在剛好的地方,維持住剛好的曖昧。悲喜交錯,完美收尾。

 

tn_17make

圖、柯騰安慰沈佳宜一幕,最後手停留的點,在剛好的地方,維持住剛好的曖昧。

 

又如,全聯先生演出護妻行為:「要親過他,才能親新娘。」產生戲劇張力。柯騰以對全聯的熱吻打破僵局,在搞笑的舉止中,釋放對沈佳宜的愛,在主題歌中,剪接回憶畫面,讓整部戲的情感醞釀一次爆開。

 

親完新郎,觀眾的疑問是:「柯騰到底會怎麼親新娘?」這裡處理的也很好,隔點距離,互相祝福,珍重再見。

 

真牽手就遜了,真的親也遜了。這樣的距離,是最美的結束。

 

 

tn_18sorry2

圖、錯過的愛情。這張構圖很棒,沈佳宜位於畫面中央,背後是寬廣但空虛的,柯騰旁邊的販賣機,意指男孩的運動世界,隔開了兩人。只要伸出了「愛」的手,便能改變。

 

看似「純愛電影」,但後頭卻是無數細節的堆砌,很仔細的照顧觀眾的情緒線,喜之後是悲,悲之後是喜,放完就收、收完就放。「大劍無鋒、大巧不工。」

 

 

成熟且自然的商業操作

 

這部戲是有英文字幕的,仔細看,一些鄉土粗語,翻譯得頂到位。顯示柴智屏/九把刀團隊的野心並不只在台灣。在商言商,贊助與置入,行雲流水、自然互惠。電影院剛感動完,附近的唱片行就能買到原聲帶。聽了喜歡,還能上網投票推陳妍希發片。更別說許多周邊商品,用預購的方式,先下單後生產,鎖住購買慾望又不需負擔先期成本與囤貨壓力。

 

tn_19buy

圖、官網截圖。電影未上映前,不確定會多成功,在周邊商品的製作上很難估計銷售量,改用預購的方式,先收單後生產,減低現金流壓力。

 

 

很多鄉民質疑,九把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導演,出出意見,實際都是兩位執行導演在操作。換個角度想,如果電影裡頭的電腦、飲料、咖啡廳、景點大佛都可以賣掉,柴智屏為什麼不能把導演的位子賣給九把刀,換來年輕人的創意、持續的部落格行銷 與 未來更多的合作。別忘了,九把刀部落格點閱率超高,總人次兩站加總早已破億。事後諸葛,拿《那些年》對比《殺手歐陽盆栽》的票房,賣這導演位置,您說值不值得?

 

這是很成熟的文化產業鏈建構,看來華誼兄弟的電影操作方式,我們台灣也作起來了。

 

 

結語:為何掉眼淚?

 

看完電影,誠心希望我自己,在短短數十年的人生中,產出這樣等級的作品,不管是寫作、團隊或任何人生實踐,展露出這樣的層次、細膩、與穿透力。

 

我掉眼淚,是對九把刀的致敬,他跟我同年生(1978),用自己的方法,走向了成功。

 

九把刀/柴智屏團隊,恭喜你們!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影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底好不好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秀傳到任滿月:從「CollabShot遠距協同工作、CXR醫療影像教學、iPhone手機三方通話示範」談起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PhD


到秀傳工作一個多月了,我用個短片,總結這陣子的心得與感想:(建議於桌機上觀賞,iPhone、iPad會看不到字幕。)

 

1. 秀傳的「醫療資訊哲學」:『資訊是為了「提供更好的醫療」而存在。』

 

2. 秀傳致力於溝通成本的降低,例如短片中,使用公務手機(iPhone4)撥打,不管是一對一或多方通話,都是免費的,讓員工在洽談公務時,不用有電話費的壓力。

 

3. 我有一群朋友,在價值與頻率上相合,協同工作也很有默契。這個短片連構思、溝通、設定電腦環境加上拍攝,在半小時內完成。

 

4. 這群朋友,不怕醜、不怕羞,就怕無聊,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用最好玩的方法去做。一樣要說明 軟體功能、醫學應用與秀傳特色,我們避開無聊的平舖直敘,選擇快樂的賓主盡歡。

 

 

針對這短片,勳哥也寫了一篇博文,請各位前往一觀,同樣的一個短片,我們切入的面向、所訴說的故事,其實完全不同。

 

這是我們的團隊文化,根基於同樣的核心價值,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揮、自由射擊。策略與整體性,是在組成團隊前就有的默契。例如:同樣的蛋、菜、肉,其實可以煮出一百道不同的菜。去限制團隊成員的發揮,只表示我這個帶頭的,能力不夠、沒有創意煮出新菜色。團隊中,沒有什麼「打壓」、「限制」、「這些資料只有誰可以用」之類的無聊事。畢竟,那違反了我們的人生價值。

 

另外,這雖然是篇搞笑短片,但背後的製作思維,也是我這幾年學習的總結:

 

短片特色
過去我所學到的
影片一定要短,因為沒有人有空有耐心看長片。
梗一開始就要出來,不管是可愛的小孩吸引人的表情或場景,或者是很台的台灣國語(就是我啦),否則一般人不會繼續看。
 
 
在主秀的堆疊上,以煙火來比喻,就是要打出「煙火、大煙火、好大的煙火」,讓觀眾的心情走向成為「哇!天啊!真是太精采了!」最理想的狀態是,連一開始的小煙火都是業界水平之上,這樣整個鋪陳便會非常令人impressive
 
自拍手機影片是一個線性的敘事,要讓他開始有點藝術或作品的感覺,利用YouTube的字幕或標註功能,很快的可以為線性敘事做出層次,尤其「穿透人心」的標註。做成這樣,才能讓自己一看再看,忘記生活與工作的辛苦。
 
 
綜合以上,藍弋丰修圖復原「鄭和航海圖」且不計成本印於書後,其炫技的意義是多層次的:(1)「這圖我看過了,一筆一筆考證修復過。您對書中任何歷史場景有意見,歡迎放馬過來,我做過功課的。」(2)「我今天要講的故事,根基於歷史,但遠超過歷史,宋慕暈個船就超越了忽魯模斯,我今天寫的小說,也將超越中文世界的標竿,在『沒圖沒真相』的網路時代,展現層次繁複的全新圖文創作形式。」
 
影片跟論文一樣,一上傳、公開後,就是自己的履歷,所以不夠好的東西、自己沒辦法連續看20次還覺得很有趣的,就盡量隱藏起來吧。
 
『只聽歌,真不容易聽懂,黯淡的曲風與MV,還以為自己的音響螢幕都壞了。不過,若把這首歌放在燕姿自2000年出道至今的脈絡中閱讀,十年,燕姿已經用他的人生,創作了屬於這個時代的藝術。』
 
拍小孩,不確定性很多,在極短時間內,要決定場景、敘事、起點,開拍後,必須臨機應變,並見好就收,找到一個好的結束點。整個過程,是很多直覺與經驗的鍛鍊。
 
 
『人生的起落不能打倒持續向上的人。重點是自己怎麼去思考。成功的人要求自己,不太抱怨。』
拍大人,雖然可以做點編劇,演一下,但怎麼幫參與的人找到最適合的角色與對白、怎麼賓主盡歡、怎麼讓觀眾覺得有趣、怎麼讓演員自願且自然的演出,也是要花點腦筋的。這是平時對朋友、對夥伴的認識,對團隊組成的直覺
 
 
『三位住院醫師的個性略有不同,我根據他們不同的特質安排工作。……規劃工作,要盡量根據每個人的強項安排,容易有成就感。除此之外,也必須在安全的範圍內,讓每個人就自己弱點處做學習與補強。』

 

 

我一直認為,誠懇待人、像海綿一樣的學習,總有一天,這些學來的技能,會以某種整合且有創意的方式,在未來開花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轉換工作跑道,因為,我想在不一樣的環境、接受不一樣的挑戰、鍛鍊出不一樣的技能。

 

朋友們,我到新工作一個月了,一切過得很好,謝謝大家關心。

 

 

發表於 短篇評論 | 在〈秀傳到任滿月:從「CollabShot遠距協同工作、CXR醫療影像教學、iPhone手機三方通話示範」談起〉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