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加入演講內容與問答記錄後,全文超過 10000 字,沒想到短短 30 分鐘演講與 35 分鐘問答,竟能花掉我 8 個小時整理文字與照片,天啊!下次還是不要這樣搞自己好了 XD
看不完的話,建議存起來,之後再回來看。或直接跳轉到您想閱讀的章節,快速尋找自己要的,也行!
講者:蔡依橙(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 陽明臨醫所博士)
講題:那個「新思惟」到底是做什麼的?陽明臨醫所博士班校友蔡依橙,返校分享。
時間:2017 / 12 / 15(五)12:30-13:30
地點:陽明大學 圖資大樓 405 室 / 加開視訊 404 室
聯絡: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鄞芷涵 小姐
重要:現場交流演講,掏心掏肺分享,歡迎拍照打卡,「禁止錄音錄影」。
演講摘要
或許是新思惟的校友漸多,成績漸廣,創業四年之後,最近越來越常聽到,研究所的師長們,對新思惟的看法。
有的師長看到自己的學生們變得更強、更積極也更有成績,對系統較有思考認識,頗為豁達,認為以目前台灣的現況,出現新思惟這樣的教學服務,是很正常的。
但也有師長,聽到新思惟的收費之後,異常憤怒,甚至在自己的課堂上,用一半的時間,根據網路上的資訊,以及所聽到的傳說,大力批評,並禁止自己的學生,自費前往新思惟的課程學習。
這其實是很有趣的現象,真來上過課的同學,多數都有不錯的心得分享,甚至在演講、簡報、個人品牌、學術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並獲得更好的機會、過著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不曾來過我們課程的人們,大力的詆毀、批評、謾罵。
當然,做科學的就知道,accuracy matrix 有四格,所以,也會有來參加過但卻不滿意,或沒來參加過,卻很認同新思惟價值的朋友。前者畢竟是顧客,我們很在意,也做過統計,事實上課後不滿意的比例的確有,但根據統計的定義不同,大約在 3/1000 到 1/100 之間。後者當然是朋友,在新思惟之友社團中的 22877 人,我們也都以禮相待。
到底,新思惟是幫助忙碌專業人士更上層樓的好朋友,還是言過其實的邪惡軸心,或許這次的演講,是讓「傳統的學術殿堂」與「新型態教學模式」面對面溝通的好機會。
演講當天,我會用 30 分鐘,以常見的尖銳問題,完成我自己與新思惟國際的介紹,並提及創業的過程、思考和現況。接著,會有 30 分鐘自由提問時間,可以直接對話,看看我們是否真有那麼不同?
還是,在讓這個世界更好的路上,我們都在讓年輕一代更好,只是在成熟且多元的世界中,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
歡迎帶著您的問題前來,我們一起聊聊。
相關連結
- 蔡依橙的英文簡歷、學術發表、教學成績
- 2011 年 5 月 近況更新
- 我在 2012 學到的十件事
- 離開醫院兩個月後的近況更新
- 在不斷妥協中前進
- 轉職與轉行時你該知道的事:10 到 15 法則
- 在 PTT medstudent 版被推爆的經驗分享,關於讀醫學系、憂鬱、放射科、新思惟創業。
- 新思惟國際的這兩年:經驗與建議分享
- 沒有伯樂,你就當自己的伯樂。沒有舞台,你就搭建自己的舞台。讓你的晚輩,有像你這樣的伯樂,有你搭建的舞台。
新思惟近期課程
演講當天的感想
很感謝李光申教授以及楊慕華所長的邀請,光申教授為了促成這場演講,光 Facebook 語音就講了超過 1 個小時,比我實際演講加問答還長 XD 慕華所長早上在竹南的國衛院審查計畫,一結束就立刻衝回陽明,現身支持,態度非常開明且溫暖!
之所以會線上討論這麼久才答應,主要是因為,這是新型態繼續教育的新思惟,第一次進入國立學術機構演講,可能遭遇到的各種挑戰與質疑,是需要事前做好準備的,果不其然,在最後的 35 分鐘互動中,不乏非常「直接」的問題。
這場演講的準備,花了我蠻多時間,因為創業的本質,是「一直往未來看」,回顧過去,並不是我常做或喜歡做的事。但如果能給大家帶來啟發,一切都值得。
很幸運地,現場的參加者相當多,許多朋友甚至是提早 30 分鐘以上到,還必須加開隔壁教室做視訊連線。光申教授看大家都提早到,位子也滿了,決定讓演講提前 5 分鐘開始,使得最後的自由提問甚至超過 30 分鐘,非常充實。(上面這張照片剛好拍到時鐘,可見演講開始前 7 分鐘的 12:23,已經找不到座位了。)
以下我將演講的內容,以文字方式簡單記錄,並附上相關連結,供沒來的朋友可以大略有個概念,也讓有來聽的朋友,方便作延伸的閱讀與確認。
演講內容開始!
這幾年,因為有不少校友陸續上過新思惟的課,使得新思惟在醫療與研究社群之間,小有知名度,不管是上過課同學的正評,或網路上的批評,新思惟一直在討論的熱點上。
這次有機會回到學校,也希望藉由創辦團隊成員之一的我,回答一些常見的問題,也與各位研究所的老師與同學們,做直接的交流。
那個「蔡依橙」到底是做什麼的?
首先我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包括過去的工作、研究專長領域、研究成績,由於研究成績分四大領域,時間有限,我們只提了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的這個次領域做介紹。相關資料來源如下:
- 個人簡歷 Curriculum Vitae (I-Chen Tsai, MD, PhD)
- 學術論文 I-Chen Tsai’s Academic Publications
- Google Scholar 搜尋 I-Chen Tsai complex congenital
- Advancing the diagnostic fronti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ith MDCT
- 制定 ASCI 2010 Cardiac CT Guideline 經驗分享
- 為什麼我們要寫亞洲 guideline?
那個「新思惟」到底是做什麼的?
我們大致介紹了新思惟的活動,也提到,網路上的許多批評與爭議,其實都源自於「價格」,讓習慣學習活動免費或甚至低價的傳統族群,不能接受。
但之所以我們認為,教學活動應該收費,並將之以產業模式經營是該走的路,主要原因是在於,過去既有教學活動的品質仍有改進空間。
尤其我是台中的醫師,搭高鐵、住飯店,結果所參加的繼續教育活動,其規劃與執行品質,都讓人覺得「我短暫人生僅剩的,能自由活動、能耳聰目明、能不值班加班的時間,竟然就這樣浪費掉了。」
「真正最貴的成本,其實是生命。」我想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效率的學習,讓自己更快速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下圖為邱建勳醫師設計)
於是我們以策展與設計的概念,去規劃活動,以精準的專案管理,執行活動。並給講師與助教們,市場行情以上的演講費,一起打造品質最好的優質課程。
進一步,運用醫學研究的嚴謹概念,去設計成果評估機制,取得可信的結果。包括以接近 100% 回收率的匿名問卷,取得課程評分與手寫回饋,並提供具名心得分享機制,然後再用社群力量作學員長期成績的追蹤。
為了讓大家感受一下課堂上參與的同學是怎樣的心情,我特別挑了一個 70 秒的短影片,看看現場學習互動的樣子,裡頭如果有同學照片的,旁邊出現的字,就是他們親自寫在心得內的評語。請注意看同學們的眼神,看看是不是「得到新知後,感到喜悅」的樣子。
真的有幫助嗎?搞噱頭與行銷而已吧。
關於噱頭與行銷,因為擔心演講放不進去,所以我把戰場延伸到 Facebook 與部落格,提前把這個部分作了些介紹,順帶提到最近的時事。請參考以下文章。
對學員的實際幫助,畢竟是要到「研究所」來講,我們目前雖然有簡報演講、個人品牌、研究論文三個工作坊領域,但我決定深談研究所伙伴們最理解的「PubMed 主要作者發表數」,主要作者的定義,就是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
從我們開課之後,第 8 個月開始有論文,之後呈上升趨勢。到研究所來,不能只講「上升趨勢」,要有統計的,相關的總數、每月文章數、每月文章加速的速度、p 值、R2,我都算好了。
只看結果,會引來的常見質疑,就是「這些人可能在上課前,就已經有 10 篇論文發表,上了你的課,再發表 10 篇也很正常吧?」
這是個好問題,所以我們也統計了,在上課的那一天,同學們的名字,在 PubMed 上的狀況是怎麼樣的?一樣只統計主要作者。
結果是,在上課的那一天,同學坐在教室裡的時候,PubMed 上完全沒資料的,佔 45%;只有 1 篇的,佔 25%;一般我們的經驗,發表到 3 篇以後,差不多快獨立了,3 篇之前,大概都可以稱為新手,這樣的比例佔 90%。
簡單總結,新思惟研究課程的校友成績,就是以下這張 slide 所示。
以上是量化研究,我們是來研究所演講,質性當然多少也要做一點。許多同學們成功發表後的心得,在課程網站都找得到,以下是兩則最近的。(原文出處:黃暉凱醫師、張菡芸醫師)
其餘課程的成績,歡迎參考以下連結。
收那麼「貴」,真沒「良心」!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醫療界會覺得,盡心盡力付出,被病人罵死要錢、沒醫德、沒良心,心有不甘。但當今天同樣醫療界的人去做自費的植牙、醫美、新思惟,所用的言語攻擊,竟然是循著一樣的脈絡。
我們跟我們所討厭的人,有本質上的差異嗎?(延伸閱讀:Milgram experiment)
這四年,我們看過的許多批評,都很有娛樂性。像是一位網友,痛罵新思惟大型活動收 9800 太貴,但卻是用他剛換的新 iPhone 發文,過幾天還說,30000+ 買一個大家都沒有的顏色,很值得。還有一位網友,痛罵工作坊收 30000 太無良,過幾天卻貼了一張照片,說他新牽的 Volvo 停路邊,照後鏡被敲掉,原廠報價 63000,覺得比想像中便宜。
我能理解,iPhone 對某些人很重要,那是生產力工具。我也能理解,Volvo 對某些人很重要,那是你保護家人、保護自己的工具。
但你也必須承認,只有不到 iPhone 三分之一價格的研討會,或只有 Volvo 照後鏡一半價格不到的工作坊,對某些人,也很重要!
除了願意具名分享心得的同學們之外,也有許多比較不方面浮上抬面的故事發生。
像是被老師放生,實驗室助理有給 data,但不會寫論文,無法畢業。去詢價後,發現 medical writing 的行情,一篇是 30 到 50 萬。這位同學來上課,3 萬元學會了,順利發表並畢業。拿 30-50 萬去除 3 萬,投資報酬率是 10 到 16.7 倍,而且他還學會了一項技能。
像是某醫院沒論文,薪水一個月扣 2 萬,連續扣三年,共 36 個月 72 萬,之後再檢討。一位同學來上課,3 萬元學會了,順利寫出文章並被接受。拿 72 萬去除 3 萬,投資報酬率為 24 倍。
覺得「貴」或「不貴」,端看你認為,這樣的課程,對你是「投資」,還是「費用」。也看你是否認為自己是個人才,值得投資,值得更好的未來。
- 你值不值得被投資? / 陳毓容醫師
為什麼你會覺得這種教育有市場?
這是個好問題,一些對事情與系統看得比較透徹的朋友,對之前的價格價值討論本就清晰,發現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怎麼看到這樣的機會?以及為什麼覺得應該去做,甚至敢辭掉工作創業?
宏觀的來說,這跟現有中華民國的高等教育資金來源有關。我們希望有個低廉學費的社會,但照顧好一個學生所需要的錢,從學費來根本不夠,於是我們收稅,由教育部重分配,委託學校好好照顧學生。
但教育部撥款當然會有條件,而且這些條件逐漸增加,增加到學校的老師幾乎無力把全副心神放在學生身上。以某大學來說,讀一年,學費約 6 萬,但來自教育部的經費,用學生數去平均後,是 42 萬。一年 48 萬,這就是學校好好照顧一個學生,硬體更新維護,教職員工能生活,所需要的錢。
你的學費只佔總預算的 1/8,說實在的,如果任何老師給你超過他 1/8 的時間與注意力,你都要非常非常感謝老師,因為他已經超過系統設定給他的比例了。
演講現場,一位教授也補充,某學校的年度預算,是 -7000 萬!對,你沒看錯,負的!一開門就賠錢。如果沒有五年五百億這種類似德國的卓越計畫補助,學校根本無法生存,所有老師都可以直接解甲歸田,不敬禮解散了。
所以,你認為學校的所有教職員,會把他們的時間與注意力,放在那邊呢?我們一起看看這個計畫的維基百科條目。
-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 Wikipedia
讓學生記得一輩子,擁有高度評價的課程,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演講中,我舉的是知名的 Harvard CS50 為例,因為課程品質好,雖然貴,但最多竟有 800+ 的同學同時修課。
在 Quora 上,你很容易可以找到關於這個課程的方方面面:為什麼這課程好?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分費?
一學期學分費 66000 台幣,800 人選修,這就是一門超過 5000 萬營業額的課,這就是頂尖課程的收費,也因為這樣,他才能運用頂尖人力,並有動機打造頂尖課程。
小班教學,30000 台幣,國際級講師,優質助教到你身邊互動教學。放到世界的尺度去看,這真的不貴。
許多旅外台灣人,趁回國省親時,來上新思惟,或曾有海內外經驗的校友,都發現與其他國家的教育資源相比,我們的品質的確是世界級的。
I would highly recommend the workshop to everyone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I am glad that I attended this course at an early stage of my career. I would recommend that all interns also attend this course – it would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ir skills in making presentations and posters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ir careers. (Alex Chung, MD)
今年一月底於美國回台前,就期待短期回台灣的四個月內,還能再上一次新思惟,讓自己從台灣吸足養分,做好準備,蓄勢待發,期許自己能在美國頂尖的住院醫師群中發光發熱。(彭瓊慧醫師)
我於國內醫學院畢業後,曾在台灣當過一年的內科住院醫師,接下來旋即前往美國 Duke University Hospital 接受三年的內科住院醫師訓練。在 Duke 當然有那種在住院醫師時代就可以發 Circulation (impact factor 14.4)、Blood (impact factor 10.45) 的強者。但說老實話,我覺得整體來說,在住院醫師時代做研究的風氣並沒有比台灣強盛。而且大多數的研究也還是採取由 mentor 指導的一對一傳統師徒制,沒有像新思惟如此系統性的工作坊。(李子豪醫師)
以上是宏觀與外部面向,相對的,內部面向呢?我自己是怎麼想的呢?就是以下三張 slides 了。
我們想要打造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愉快學習體驗,讓有興趣提昇自己的伙伴們,都能迅速且高效的,成為更好的自己。
打造這一切,背後的人力規劃、資源分配、進度執行、細節優化,都是非常複雜的工程。我很幸運地,能參與這整個過程,也跟許多的朋友一起度過這樣的四年多。
演講總結
我們,都是專業的知識工作者。各位不管是所長、教授、博士後研究、研究生,都是知識工作者。我做的事情,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我拿研究的精神,去把教學仔細做好。
在剛才的演講中,你會發現我們在講述觀念,提供啟發上,的確有些獨到之處。而這些獨到之處,正是因為我們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只是別人認為「不是很簡單嘴巴講一講就好了嗎」的演講。
以這場演講來說,我的草稿總共花了四張 A4 才確定,系統性的去思考,我怎麼把這件事情講到最容易讓大家懂。
這些系統性思考,也是學術訓練帶給我的,就如同各位在實驗結果不如預期時,所做的 debug 行為一樣:是不是有我們沒抓到的 pathway 干擾?是不是由新來的助理施做,穩定度不夠?是不是細胞外還有東西會影響?是不是這個 cell line 根本被污染了?
只是我把這樣的系統性思考,應用在思考我自己的人生、思考現有的教育體制、思考如何找到機會突破。
學術的訓練、研究的精神,我有,各位也有。你一定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活出自己的人生!
現場自由問答時間
之後的 35 分鐘,提問相當踴躍,部分問題也相當「直接」,我根據與我一同前往的婉君以及我自己的記憶,嘗試簡短記錄如下。很感謝我太太婉君用手機(HTC U11)所照的照片,我只是請他拍個幾張,沒想到所有關鍵時刻都拍得很清楚漂亮,實在厲害。
請各位提問者,如果您的職稱或內容有誤,請不吝告知,我會盡快修改。
李光申教授(陽明臨醫所講座專任教授):做新思惟,你最大的成就感是?
答:過去做臨床,救死扶傷很有成就感,一個精準的 drainage,能救回一條命。現在做教學,所協助的,都是專業人員,讓大家變成更好的自己,發揮得更好,幫助或甚至拯救更多人,感覺很棒!
蘇嘉瑞醫師/律師(KPMG 安侯生技顧問董事總經理):醫師創業的機會成本很高,你怎麼看?
答:這是個很棒的問題,事實上如果順著問題答下去,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沒辦法離開。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定義這個問題。
學長的「機會成本」的意思,我跟其他同學解釋一下,這是說我如果繼續當醫師,可以拿到月薪,而這個月薪可能還不少。一旦辭職去創業,你下個月、下半年、未來一年,本來可以領的這些錢就都沒有了,這損失太大。
跟 clinical trial 一樣,如果我們的 endpoint 是放在下個月或明年,那怎麼算,辭職都不划算。
但如果我的 endpoint 是一整個人生呢?我的人生怎樣才算完整?我死去前的幾個月,如何覺得自己了無遺憾。這些問題,都不是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可以匹敵的人生巨大問題。
以這個角度,再來回推「我現在該做什麼」,答案就會變得很明顯:我應該去補足我的能力拼圖,我應該去嘗試那些我有想法、很想做,但還沒去做的事。
尤其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未來沒有輪迴,連審判都沒有,就是睡著然後醒不來而已。那我當然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分分秒秒。
楊慕華教授(陽明臨醫所講座專任教授兼代理所長):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給我們在體制內的這些老師,能做得更好?
答:這個問題,多數人會回答,用熱情、用心,再多努力一點,但我不會這麼說。
我們都在醫學中心拼教學、研究、醫療過,時間幾乎已經都是滿載。在已經 100% 或甚至 120% full run 的狀況,還要繼續壓榨自己的熱情與時間,很容易 burnout,實在不是一個 sustainable 的模式。
就像我們剛才說的「高等教育財務分析」,現在的系統,事實上就是這樣,ACGME 的六大核心能力也說要 system-based practice,系統怎麼規範,我們就怎麼工作,把我們的工作做好,這樣也就夠了。
如果我在體制內,我也會這麼做。所以,我認為各位所做的現況已經很棒了!
人在連線視訊教室的亞東腫瘤科醫師:我沒上過新思惟。因為我認為,現在醫院把整個繼續教育的時間跟金錢,都轉嫁到醫療人員自己身上,要用週末,還要自己掏腰包去上課,這不對。是不是應該由企業去吸收這個錢,讓我們都能上到課?另外,我查了一下,你在 PubMed 上從 2015 以後就沒有再發表了,這不就表示年輕醫師不值得追求這條路嗎?
答:我也很同意你的說法,目前這個轉嫁是有問題的。的確大型跨國企業,在人資培訓都投資很多,我建議您在回到醫院後,可以跟徐旭東董事長提議,讓亞東醫院研議,支付醫療人員的繼續教育費用,甚至上課時間可以報進修加班。
我是個非常專注的人,所以當我決定要創業的時候,臨床與研究,甚至連主管的薪酬我都放棄,就為了一定要把新思惟做好。
也是因此,目前我們的研究課程,演講主力都是我們合作的老師們,這些老師的 h-index 都很高,甚至有 18 到 20 的。他們就和楊慕華所長、李光申教授一樣,都是很值得追尋的典範,而我,只是多元價值中的一個離群值,我創業後走的路,並不適合多數的人走。
物理治療研究所的研究生:你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市場競爭者?對於台灣人都崇洋媚外,只要白人來講課就照單全收,台灣人自己講得好卻會被無視,甚至看不起,你的看法是?
答:市場競爭者的增加,直覺看來都像是零和,他吃多,我就吃少。但商業市場有太多例子告訴我們,競爭者的增加,事實上常常造成整個市場的擴大,最後大家都能成長。就像 Benz 在 1885 年發明汽車,市場只有他們一家,雖然生意好做,但全球市場還沒被打開。是因為之後的全球競爭,讓汽車市場百家爭鳴,但 Benz 也在這個過程中茁壯,變成一家跨國公司。所以,模仿者跟競爭者,其實不是太大的問題。
至於崇洋媚外,這是台灣人不願承認但實際存在的狀況,書市也一樣,翻譯書賣得比本土創作好,甚至封面只要打上哈佛,就是會賣,即使作者的工作資歷,可能根本不是哈佛教授,只是去哈佛念研究所,主打哈佛,就是會賣。
但我們皮膚生下來就這顏色,就算去「洋」或「外」重新發展,美國沒有種族天花板嗎?歐洲沒有種族天花板嗎?我們看川普後的美國就知道,其實他們一直如此,只是現在說話比較直白而已。
既然這些因素都不能改變,那就沒我們的事情了。我們就把自己做好,做到世界級,對得起自己的人生,也就可以了。
同學:你剛剛的演講提到 Harvard CS50,但 CS50 有開發線上版 CS50x,可以免費參與。新思惟只有付費課程,沒有線上免費版,是不是造成機會不均等,或甚至造成階級複製?新思惟可以把課程開發成免費的線上版嗎?
答:Harvard 在 1636 年創校,經過 376 年的發展與累積,於 2012 年的時候創立 edX;CS50 於 1989 年第一次授課,經過 25 年的發展與累積,CS50x 在 edX 的預告影片於 2014 年上線。
我們也很期待新思惟能發展成像哈佛大學這樣的事業體,或 CS50 這樣的長青課程,並提供更多人教育的機會與社會回饋。
目前的新思惟還只是新創事業,總營業額可能隨便一位台積電高管的財產都能超越我們。跟哈佛大學目前還有好幾個數量級的差異,我們會繼續努力。
至於階級複製,這是系統問題,並不是我造成的,世界上有沒有新思惟,階級複製的現況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把新思惟認定為階級複製的原因,並不正確,也不科學。
事實上新思惟提供了非常多的免費資源,像是《新思惟網路講堂》,總成本將近 200 萬,免費給人閱讀。像是我個人的部落格與臉書專頁,持續的無償寫作,分享生涯策略、小孩教養、閱讀筆記。但大家卻一直盯著付費課程,批評「這為什麼不免費」,我覺得也是很值得討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變成這樣呢?
陳斯婷助理教授(陽明臨醫所專任助理教授):我長期追蹤新思惟跟校長,想請問,新思惟為什麼沒有 wet lab 的課程?
答:所有的事業體,其最終樣貌,其實都跟創辦人有關。
因為無法獲取資源與空間,我個人在 wet lab 的起步並沒有成功,所以我一直有個觀念(或許是偏見也不一定),對年輕研究者來說,dry lab 與 clinical study 的起步比較容易,願意花時間,有電腦就行,但 wet lab 的起步門檻比較高,尤其我自己又不熟的狀況下。這是為什麼新思惟目前並沒有 wet lab 課程。
謝謝您的提醒,或許這是我的盲點,我會仔細思考這部分!
李柏鋒先生(知名網路媒體 Inside 主編):目前您有很多 follower 跟粉絲,但是不是未來應該作個平台,讓這些朋友們能發展得比你更好?……
答:啊,不好意思我這邊先回答一下,首先,我不會稱大家 follower 或粉絲,像之前的提問者說「他是我的粉絲」,我都會說「謝謝」。但我自己從來不說「誰誰誰是我的粉絲」。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是專業人士,都有自己的一片天,也都是獨立的靈魂。彼此交流,平等相待就好,您願意追蹤我的訊息,我們很有緣份,您覺得我做的事情不錯,想給我按個讚,很感謝。而我一樣尊重您的專業、您的獨立性,如果您願意相信我,我也會盡力協助您的人生過得更好!
至於新思惟之友中,混得比我好的非常多,只是他們都很低調。我就隨手舉一個例子,事實上他今天也有來,在這兩間教室中,但我就不點名他了。
這位同學用在新思惟工作坊學到的技術,整合經營自己,沒多久業務量就整個狂飆上來,一年多前還私訊問我:「所得稅繳到 40%,怎麼辦?」大家都繳過稅吧,那個級距是年所得有點高才會碰到喔!
但這種我們不會公開在網路上講啊!我們收 3 萬學費都可以被罵祖宗十八代,真正過得好的同學,我們也有義務幫人家設想。
而目前新思惟就是一個平台,我們的講師、助教、大活動講者、深度對談,都是在提供平台,給優秀的校友們發揮!而且策展的過程,我們還會藉由打磨演講的過程,協助他們變得更好。
不好意思,剛先回答了前半部,請繼續。
李柏鋒主編:我想繼續問的是,新思惟有打算提供更多自學資源,讓大家在家裡上網路也能自己學起來嗎?
答:我想這可能跟職業別相關,事實上,多數的醫師因為開刀或門診的患者在等,都要求自己,吃飯要在 5 分鐘內搞定,周工時 80 甚至 100 小時的比比皆是,對這些人來說,時間才是真正的稀缺資源,來一天,給最好的教學團隊教,回去就能馬上用,比花時間在網路上自學好幾個月,更為實際。
(補充)再說,以現在走自學方案的孩子來說,事實上自學也可以請老師、請家教、也可以去報名各種課程,只是他們是「自己定義學習的目標與方向」。我想,新思惟課程,與自學,並不相違背的。
中榮放射腫瘤科劉怡君主治醫師:請教校長的時間管理,因為您之前能兼顧教學、研究、醫療,後來又能兼顧創業、家庭、健康,不知道有什麼秘訣嗎?
答:哇,這個是校友,恭喜你升主治醫師。其實我健康不好啦,什麼體重、BMI、肌肉比例不夠什麼的就別說了,傷感情 XD
至於時間管理,我想對年輕主治醫師最困難的是「學術」的部分,所以我年輕的時候,尤其 Young V 那幾年真的很拼,學術就像飛機起飛,剛開始最危險,但一旦起飛了之後,規則我們都懂了,就可以解開安全帶,走來走去,還吃便當。維持,相對容易許多。
(補充)另外,這幾篇也歡迎參考。
陽明生理所畢業校友:請問有寫作經驗的人來說,還需要去新思惟上課嗎?好像沒有從 0-1 或給新手以外的課程?
答:是的。雖然我們的老師們成績都很好,論文都數十篇,但我們還是專注在起步新手。這是因為我自己的學術歷程裡頭,我認為從 0 到 1,或甚至從 0 到 3,是最困難的,過了這關,其實研究資源的連結與整合都不錯了,要自己突破,到 10 或甚至到 20,問題都不大。
我們的確如你所說,有很清楚的 target audience 設定,而且我們非常專注。
相關討論
這則演講後的分享與討論(Facebook),歡迎參考。有任何想補充的、我寫錯的,都歡迎用私訊、留言或任何方式,讓我知道,謝謝!
日後我獲邀演講,如果是免費參加的,都會公布在自己的部落格,雖然一年沒有幾次,但如果您不想再錯過的話,歡迎訂閱我的部落格電子報。
不想再錯過,電郵通知我!
或者,您對新思惟的課程與活動有興趣,覺得時間寶貴,花點費用高效學習也不錯。歡迎參考我們的近期課程,並訂閱電子報,謝謝!
新思惟近期課程
校長,請問報名聯絡者的email是否有誤植?信件被退回顯示找不到此收件者!
謝謝,的確是我貼錯了,現已換上正確信箱,感謝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