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煮了一陣子,有很多體會。
作者:蔡依橙
最近普丁說,他沒打算跟中國成立什麼軍事同盟,請大家不要以為他跟中國站在一起,於是我就來吃明星咖啡館。(蛤)
最近幾年讀近代史、看孤味、國際橋牌社 2,都一直被置入這家,羅宋湯、俄羅斯軟糖、魚凍,總覺得再不來吃,人生都要有缺憾了一樣。
作者:蔡依橙(亞洲心臟影像醫學會 先天性心臟病工作小組 顧問)
現在,使用多切面電腦斷層(MDCT: multi-detector row CT)來診斷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已經是全世界醫院的臨床常見檢查,但 21 年前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亞洲學者,尤其臺灣學者,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克服了技術困難,創造了強而有力的論述,並解決了非常多的臨床問題,才走到被世界廣為接受且使用的今天。
亞洲心臟影像學會的官方期刊 Cardiovascular Imaging Asia,認定這是個重要議題,於是決定發行 special issue,針對這個議題做整理、回顧,並開放投稿。而雜誌主編,特別寫了邀請信,希望我能針對這個主題,做個 21 年的回顧。(我之所以被邀請,是因為在這個領域共有 8 篇 guideline,以及數十篇相關研究、技術、回顧與個案發表。)
作者:蔡依橙
答:內容好,跟簡報呈現得好,是相輔相成的,並非水火不容的互斥選項。
舉個例來說,就像我們剛到醫院實習,學習動機跟態度當然很重要,但總不能說「穿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的心」,然後穿著短褲拖鞋,頭也沒梳就去醫院開晨會。想想,總醫師跟主治醫師們會怎麼看你?
作者:蔡依橙
這篇,是寫給醫學生涯剛起步的學弟妹們參考的,從醫學生到住院醫師都可能會用到。
過去幾年,我常聽到同學們說,找到好的前輩醫師指導論文很困難,但也同時,聽到許多優秀的指導者跟我說,找到好的同學來指導論文也很困難。這真的很可惜,有很多同學找不到好老師,可是卻也有些同學找到了好老師卻沒有好好把握。我想,我可以把這之間的鴻溝稍微拉近一下,協助兩邊做更好的媒合,減少 mismatch。
作者:蔡依橙
上次分享《應徵住院醫師,要看 SCI 論文,這公平嗎?》一文之後,有不少校友加入討論,相當精彩,也很有參考價值。這次我先分享幾位校友討論的美國住院醫師應徵現況。
在「孫慶的美國精神科醫師之路」曾有篇貼文,討論到目前在美國,想要 match 到好的 residency program,目前的狀況。以下列舉。
作者:蔡依橙
最近來參加新思惟課程的醫學生、見實習醫師、PGY、住院醫師比例明顯升高,在跟同學們互動的過程中,讓我覺得有些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九月上課時,互動實作時間,指導舉手詢問的統計軟體問題後,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忽然對我說:「現在論文真的是越來越重要了,某醫院的某熱門科,在 PGY 要應徵住院醫師時,只考慮兩篇 SCI 以上的。」
隔壁兩位同學,目前是醫學生與 PGY,馬上湊過來,並說:「這樣公平嗎?」
作者:蔡依橙
因為劇組友人,有興趣了解我對這部戲的看法,加上我在網路也注意到,似乎這劇在尋找平台播放時有些不順。我也很好奇,真就一個作品來說,究竟我會不會喜歡。
實際看完第二季的十集後,我覺得很喜歡。
作者:蔡依橙
幾位校友問我對這篇的看法,是不是 Oxford 要對 MDPI 開戰?我大概看了一下,以下是我初步的想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看一下圖,就知道作者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