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美國的孩子「都」怎樣?
最近演講,因為《小孩教養筆記》專頁的關係,不少朋友問「教養」的問題,其中一個我覺得值得提出且需要立刻破除的錯誤觀念,就是「國外都怎樣怎樣,所以比較好」的想法。像是:
- 德國人念大學的不會歧視念技職的,所以我們在台灣給孩子念高職也很好。
- 瑞士人觀念先進,重視孩子的自主性與社會多樣化,就算家裡再有錢,也會讓他們吃苦,不會把孩子寵壞。
- 美國人都讓小孩自由發展,有自信、自己選擇人生的道路。
這些錯誤的觀念,我們之前在研究型作家謝宇程的書、與宇程的直播、與黃世宜老師的直播,都聽到很多第一線真實的分享,其實,不管是德國人、瑞士人,還是美國人,其實,他們都是「人」,都會碰到你我一樣遇到的問題。
這本書,就是在跟你說,美國的中產與中上階級,眾多父母給孩子的過度教養,的確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甚至進入常春藤名校,但作為「史丹佛新生輔導主任」的作者,告訴你這背後的問題有多廣泛、多嚴重。
這些美國孩子,沒有自由發展、對課業以外的事情沒有自信,因為沒有自己選擇人生道路,進了大學或社會,充滿抱怨、令人厭煩、無法獨立自主、時常換工作,甚至憂鬱、自殺。
PLOS ONE 真的惡名昭彰嗎?並非如此。
作者:蔡依橙
前陣子,很令人尊敬的新思惟校友,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資深醫師蔡宏斌學長,在一串學術發表的討論中提到:
陳晉興主任與蔡宏斌學長,醫療專業與社會貢獻都有目共睹,令人尊敬。但在這個陳述中,我個人有些想要補充的。
簡單說,這四本分兩個等級,Medicine 跟 Oncotarget 的操作與行為真的有問題,我也建議校友們不要碰。但 Scientific Reports 跟 PLOS ONE 事實上做得很好,尤其我個人對 PLOS ONE 的社群經營和理念實踐,很看好。
從學術世界的角度看,比這四本期刊更爛、更貪婪、更惡名昭彰的,還很多,OMICS group 與「這張列表上的出版社」還沒罵之前,我們還沒教會年輕朋友觀察期刊之前,點名攻擊 Scientific Reports 與 PLOS ONE,可能不是太實用的建議。
學長第二段的三大理由,我也有不同看法。以下分述之。
閱讀更多 »